科技驅動經濟新常態下的“科爾沁速度”
這是科爾沁伯恩露笑藍寶石晶體有限公司的藍寶石生產車間(攝于4月12日)。新華社記者 任軍川 攝
4月的內蒙古東部地區,乍暖還寒。記者從首府呼和浩特市驅車千余公里來到通遼市科爾沁區,卻感受到盎然春意:從建設工地到生產車間,一個個產業轉型項目正在蓬勃生長。
171臺真空藍寶石生長爐整齊排放,均勻地發出“嗡嗡”之聲,幾名工人穿梭其間……由產能名列全球三甲的港資藍寶石生產商——伯恩光學惠州有限公司與浙江露笑科技公司聯合投資的伯恩露笑藍寶石晶體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藍寶石高端顯示面板的高科技新材料企業。
公司副總經理胡董成說,目前公司已完成投資近20億元,今年1月一期工程投產,具備了年產80公斤規格的藍寶石晶錠6000多萬毫米的能力,二期工程也在加緊建設,預計今年7月全面投產。
據介紹,在移動顯示屏領域,藍寶石面板的應用是顛覆性的,伯恩公司是國內名副其實的行業翹楚。
“每1毫米厚的兩英寸規格藍寶石晶片,可以切割3片面板,每片售價約60元,公司全面投產后每年產值就將達到17億元。”胡董成介紹說:“這種面板硬度高,色彩飽和度好,產品主要供應蘋果、三星等公司,約占這些公司采購量的近70%,更重要的是,技術工藝和設備均為公司自主研發?!?/FONT>
引起記者注意的是,這樣一個占據行業技術制高點的企業,從沿海地區落戶相對偏遠的科爾沁草原,招商入駐到一期工程建成投產,僅僅用了7個月。
去年9月,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通遼市委書記杜梓率領全市旗縣市的一把手來這里觀摩,贊嘆說,伯恩露笑公司創造了新的“科爾沁速度”!杜梓表示,這種速度不僅僅是招商引資項目落地快的速度,更是新興產業加快規?;乃俣?,是經濟新常態下,加快轉方式、調結構的速度。
科爾沁區是內蒙古東部地區經濟重鎮。歷史上,科爾沁區糧食產量、經濟總量、財政在全區首屈一指,但進入新世紀以來因固守舊有發展方式,一度掉出內蒙古第一方陣。
通遼市委常委、科爾沁區委書記高忱介紹說,近年來特別是面對經濟下行壓力,科爾沁區立足產業實際,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加快轉方式調結構,去年公共財政收入位列自治區102個旗縣區第11位,創造了縣域經濟轉型升級的“科爾沁速度”。
為什么選擇科爾沁?面對記者的問題,胡董成的回答很簡單:一是因為通遼市的電力成本優勢,二是當地在經濟轉型中對發展高科技新興產業的重視。
科爾沁區經信局副局長張學環說,對于市場前景看好的項目,科爾沁區給予全方位的支持,尤其在啟動資金融資服務方面,率先與中國銀行合作開展了“融資擔保助力行動”,直接助力重點項目建設。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科爾沁區堅定地加速推進新興產業規?;?、傳統產業新型化、支柱產業多元化,在新引進項目的選擇過程中,更加注重項目的科技環保水準、發展前景及集約化水平,正在打造新型裝備制造產業、硅砂及新材料產業、醫藥產業等新興產業集群,稀土高鐵鋁合金、輕型飛機生產線裝配、微晶板材等一大批科技含量高、效益好、環保水平高的新興產業項目異軍突起。
與此同時,科爾沁區還加快引導生物發酵、農畜產品加工等傳統支柱產業轉型升級,延伸產業鏈,走高科技新型化發展之路。
兩年前,梅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產味精為主的玉米加工企業。近年來,通過技術創新,延伸產業鏈,該企業已經實現華麗轉身:味精在全國市場占有率超過30%、谷氨酰胺產量占全球44%、蘇氨酸產量占全球25%……如今,梅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經成為生產調味品、氨基酸、生物醫藥三大類、數十種深加工產品的新型玉米深加工科技企業,是全球最大的小品種氨基酸生產基地,也是通遼市首家年出口額過億美元的企業。該公司還投入近7億元升級環保設施,并利用“三廢”生產多種有機肥,進一步提升了綠色發展競爭力。
內蒙古蒙古王實業有限公司是一家釀酒企業。為提升市場競爭力,政府協調銀行信貸服務,支持企業實施技術創新,以單體500噸的儲酒罐替換原有的100噸的儲酒罐,并改進蒸鍋技術,把每甑酒的蒸餾時間縮短到40分鐘,進一步加大了白酒的產量,提高了白酒品質的穩定性。
據統計,今年以來,科爾沁區累計實施投資超億元項目18個,第一季度,科爾沁區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10億元,增長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預計完成62億元,增長8%。全社會用電量近14億千瓦時,繼續保持增長,工業企業運行態勢良好。
“我們真切感受到,轉方式、調結構是適應經濟新常態的必由之路,等不得、慢不得。我們需要保持一定的發展速度,更需要創新驅動,用高新技術加速產業轉型升級。這樣,地區發展就會有無窮的活力、潛力和空間。”高忱感慨地說。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