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創新的智慧和力量推動經濟行穩致遠
——三論貫徹落實市委經濟運行分析會精神
新常態下,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市委經濟運行分析會明確提出,要以改革創新的智慧和力量,實現通遼經濟行穩致遠。這凸顯了我市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依靠改革創新激發發展動力和活力的重要思路。
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以來,通遼市委按照中央和自治區黨委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決策部署,緊緊抓住通遼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等重點、難點和關鍵點,著力推進了10個方面改革任務取得突破,助推經濟實現持續健康發展。當前,在經濟下行大背景下,我市經濟壓力仍然很大,促進經濟穩定增長迫切地需要我們認真貫徹落實市委經濟形勢分析會的部署要求,用足改革創新資源,向深化改革要動力、破難題、除障礙,實現經濟行穩致遠。
以改革創新的智慧和力量推動通遼經濟行穩致遠,要進一步加快政府職能轉變。一季度全市新增市場主體5953戶,總量達到16.74萬戶,同比增長23.4%,新增企業978戶、達到17698戶,同比增長26.5%,之所以呈現“井噴式”增長,源于政府自我革命、簡政放權,為民營經濟、非公有制經濟提供了有效服務。我們要繼續圍繞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這個核心,進一步加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力度,再取消一批行政審批事項,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兩個中心”和非公經濟陽光服務大廳建設,進一步提高服務水準,拓寬服務領域,著力推行一站式、便捷式、解難式服務,促進各類市場主體蓬勃發展,促進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雙引擎”取得更大成效,穩定和擴大就業,推動經濟穩中有進和提質增效升級。
以改革創新的智慧和力量推動通遼經濟行穩致遠,要強化問題導向。聚焦當前面臨的深層次矛盾凸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問題,著力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緊緊抓住經濟體制改革的牛鼻子,圍繞發展三大產業集群,優先推出一批激活市場、激發活力的改革舉措,進一步釋放推動經濟發展的紅利。要全面落實好通遼市2015年重點改革事項,力爭盡快取得實質性進展,通過改革措施的牽引,實現通遼生產力的又一次大解放。
以改革創新的智慧和力量推動通遼經濟行穩致遠,要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全面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和創造潛能,提升勞動、信息、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效率和效益,進一步強化科技同經濟對接、創新成果同產業對接、創新項目同現實生產力對接、研發人員創新勞動同其利益收入對接,增強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度,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環境和制度環境。要加快實施科技型小企業培育工程,今年力爭扶持發展1萬戶科技型小企業,使科技創新型企業真正成為穩增長、添活力的生力軍。
改革創新時不我待,必須快馬加鞭。我們要以改革創新的智慧和力量,拿出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的決心,將全面深化改革的每項部署、每個要點落實到位,才能讓夢想的藍圖一步步化為現實,才能不斷推動通遼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