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315h"></address>

<form id="b315h"><th id="b315h"><th id="b315h"></th></th></form>

          <form id="b315h"></form>

              讓“制造”在“眾創空間”中變身“智造”
              發布日期:2015/5/13 8:25:02
              查看次數:
              【字體:

               

              讓“制造”在“眾創空間”中變身“智造”

              ——“中國制造2025”的常州探索

              ■創新創業園地

                  “產業變革呈現加速態勢”,常州市委書記閻立眼中,“中國制造”的發展必須“放眼當今世界”。

                  到任常州三年來,閻立遇到了“三期疊加”,“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深化改革攻堅期”。與此同時,他日漸感到全球競爭的緊迫,“美國提出了‘再工業化’戰略,推動高科技產業和高端制造業回流;德國整合政府和產業界的力量,以科技創新為突破口合力推動‘工業4.0’計劃”。

                  “工業大市、資源小市,人口密度較高、人均資源不足,環境負荷偏重”,在閻立看來,作為中國制造名城的常州,要補齊和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肩負起為“中國制造2025”探路的重任,“根本出路還在于創新,關鍵還要靠科技力量”。

                  讓“制造”在“五化并舉”中實現“智能轉型”

                  在常州科教城里,曲東升正在做一個機器人制造的“眾創空間”。

                  “機器人并非簡單代替人工,而是在改變人類的生產方式?!边@位銘賽機器人公司的董事長深知,我國企業智能化水平參差不齊,僅有10%左右具備較高的智能制造水平。為了讓更多企業由“制造”到“智造”,曲東升建起了“一個集團型的機器人協同創新產業園”。

                  在這個產業園里,銘賽機器人就是一個“眾創空間”,而入園創業者就是“創客”?!皬拇髮W、院所吸引有興趣的人加盟,圍繞機器人產業鏈條不斷完善?!鼻鷸|升說,“園內企業各有所長,而且都和銘賽有股權關系,在業務上有合作,還能共享資源”。

                  “機器人”是考量制造水平的“試金石”。多年來,我國雖成機器人第一消費國,但80%的機器人需要進口。為了改變這種窘境,曲東升牽頭成立了常州大智創業投資中心,專門投資初創期的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產業項目?!鞍旬a業鏈、供應鏈、創新鏈、資金鏈整合在一起”,曲東升說,“我們希望能為機器人產業走出一條新路來”。

                  常州,地處長江經濟帶,實體經濟扎實,工業支撐作用明顯。去年,常州規上工業企業產值超萬億,40%與制造業相關。發揮先進裝備制造優勢,讓“制造”在“眾創空間”中變身“智造”,成為常州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路徑。

                  4月12日,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浪潮涌動的春天里,沈陽機床董事長關錫友,把全國首家i5智能工場落地常州。在他看來,“智能化工廠將改變工業經濟的過程,實現生態和產值的增加。中國工業要突破發展,必須把互聯網、智能終端、金融和再循環經濟相結合,用智慧勞動創造財富”。

                  數控系統是數控機床的“大腦”,i5系統的誕生讓核心部件不再依賴國外廠商。按照關錫友的描述,在這個體系中,每臺系統都是具備獨立“思考”能力的智慧大腦,可按用戶需求“私人定制”;每臺系統可以聯網“群體思考”,在客戶端實現遠程診斷、智能校正。

                  “開源和網絡化,讓i5智能工場成為了一個由‘制造’到‘智造’的眾創空間?!背V菔形N?、科教城黨工委書記徐光輝說,“智能轉型是創新發展的焦點與使命。以智能化、平臺化、網絡化、數字化、綠色化,來推進智能制造、綠色制造和制造業服務化,是常州探路‘中國制造2025’應該堅持的方向”。

                  讓“產學研合作”逐步融入“全球創新網絡”

                  常州,位于經濟較發達的蘇南板塊,但因科教資源相對貧瘠,產業轉型升級受到了一定制約。

                  為了彌補“先天不足”,在過去10年里,常州市委、市政府領導帶領一批又一批的企業家隊伍,走進大學大院大所尋求技術合作;連續10年舉行先進制造技術成果展示洽談會,廣邀國內外專家帶著科研成果來常州與企業家“零距離”對接。

                  在此氛圍下,圍繞智能制造這一城市產業名片,中科院眾多資源及大批科研機構在常州集聚。江蘇中科院智能科學技術應用研究院也在常州應運而生。該院常務副院長馬炘說,借鑒全球經驗化解機制難題,研究院將建設成江蘇機器人及智能裝備領域技術創新與系統集成的核心基地。

                  “科技長征”的培育,讓民企嘗到產學研合作甜頭;民企在體魄不斷強壯時,也逐漸把視野拓展到世界范圍。

                  從鄉辦企業起家,到被美國巨頭史賽克以59億港元收購,錢福卿的創生控股經歷了27年;用5—8年時間,培育1—2個“新創生”,創造100個千萬富翁,1000個百萬富翁,2014年再次創業,錢福卿作出承諾。

                  “他的底氣來自整合利用全球創新資源。比如,他們和以色列公司合作,通過煙葉提取人工蛋白,開發了一系列可用于整形外科和創傷醫療的產品。據測算,市場潛力達100億元?!蔽魈萍籍a業園管委會副主任熊偉濤說,“他們的合作,源自常州市領導帶隊的‘科技長征’。從國內到國外,常州產學研合作正逐步融入全球創新網絡”。

                  1月29日,中以創新合作聯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與以色列外交部長利伯曼共同為“中國以色列常州創新園”揭牌。

                  在常州副市長王成斌看來,“常州的產學研合作經過十年發展,已經探索出了一條符合創新規律、產業規律和經濟規律的路徑,產學研長效合作機制日益成熟,形成了活動熱、項目多、機制活、成效好的良好狀態,有效推進了全市創新體系建設和完善。在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新階段,我們將面向全球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以更大力度集聚國內外創新資源,把‘中國以色列常州創新園’建成國際開放創新合作示范區。”

                  讓自主創新成為未來發展的最大“絕招”

                  做紡織出身的俞國興,做起了太陽能光熱,“六七年時間,科研投入投了兩個億”。

                  對科技創新十分執著的俞國興,明白向“智能制造”轉型的風險卻毅然決然,“紡織的利潤一年不如一年,不向高端產業發展就沒有活路”。

                  為了引進高端人才沈衛明,他屢次拜訪,授予龍騰太陽能光熱副總經理的職位并許以股權,“在人才上就要舍得。沈總來了,解決了集熱管的關鍵技術,讓不銹鋼跟玻璃緊密焊在一起。”俞國興說,“我們的槽式光熱發電系統,被德國宇航中心稱為‘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打破了外國的技術封鎖?!?/FONT>

                  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這是常州制造企業向“智造”邁進時候的抉擇;為了讓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常州各級政府致力做遵循創新規律的智慧政府。

                  2014年11月12日,第六元素成為我國首家石墨烯上市企業。第六元素董事長瞿研坦言,“地方政府對于創新企業的幫助,是我們落戶的一個重要因素?!?/FONT>

                  新興產業要發展,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一個不能少。當年由于石墨烯這個領域尚處于世界前沿,地方政府一時無法判斷其離產業化有多遠,但這些項目被創投和企業通過甄別看中了,“龍城英才計劃”就決定來支持。為了解決創新初始階段投入大、風險高的難題,常州市、武進區各出資2500萬元,成立了江南石墨烯研究院,采取集聚放大、協同創新的思路加速產業發展。為了讓“人造盆景”長成“參天大樹”,研究院聯合武進經開區,吸引社會資本,組建了注冊資本8500萬元的投資公司?!拔覀円龅?,是在市場成熟的地方理性退出,在市場缺位的地方主動補位。”常州市科技局局長劉斌說。

                  推動企業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領跑者”轉變,石墨烯已成“常州智造”的新名片。圍繞碳材料、智能數控和機器人等“十大產業鏈”,常州正在描繪“中國智造”的新藍圖。

                  “以科技創新增添動力,以改革開放增添活力?!痹诔V菔虚L費高云看來,探路“中國制造2025”,“必須把自主創新作為未來發展的最大‘絕招’”。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