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霍林郭勒市委、市政府立足高遠,統籌謀劃,面對經濟下行壓力,統一思想,創新思維,主動適應新常態,迎接新挑戰,打開了全新局面,開辟了嶄新道路,邁出了對外開放大步伐。
依托資源,布局八方。憑借資源優勢、企業引領,通過東拓、西展、南聯、北伸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局面。向東拓,就是抓住東北、環渤海兩個地區能源需求市場,加快能源基地建設,加快融入東北經濟圈;向西展,就是尋求與資源富集的周邊盟市在能源開發、轉換及煤化工領域的跨區域合作,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不斷提升區域經濟競爭力和影響力;向南聯,就是面向京津冀、江浙滬、珠三角等地區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和技術合作,承接高水平的產業轉移;向北伸,就是面向俄蒙打開一條通向世界的渠道,主動與珠恩嘎達布其口岸進行對接,把目光投向毗鄰的俄蒙國際合作領域。通過布局、規劃,該市外向型經濟進一步拓展。一個地區,多個機遇,為霍林郭勒的發展開通了暢達的綠色通道。
做優主業,全力招商。該市緊緊圍繞鋁工業新材料、新型能源兩大主導產業集群的高端化、新型化發展,全力以赴做好招商引資工作。從市領導帶頭招商到全員招商,從節會招商到常態化招商,從強化產業鏈招商到培育產業集群招商,霍林郭勒招商引資不斷創新,不斷突破。同時,注重引進投資規模大、資金實力雄厚、技術工藝先進、營銷渠道健全的大型企業。大力引進為主導產業配套的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積極放大低成本的電價優勢,著力引進發展電解鎂、碳纖維等高科技產業。
截至目前,該市已對接企業80余家,儲備開工項目16個,重點跟蹤推進項目18個。其中,圓方10萬噸鋁材、洛菲爾3000萬平方米石膏板、元清科技500萬噸褐煤清潔利用和中廣核20兆瓦分布式地面光伏發電4個項目簽約落地。該市力爭年內引進億元以上重點項目30個,引進國內市外資金150億元。
搶抓機遇,向北開放。該市緊緊抓住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自治區建設向北開放橋頭堡的新機遇,依托珠斯花至珠恩嘎達布其口岸鐵路與蒙古國的互聯互通,充分發揮霍市的產業和教育、文化、醫療等方面優勢,加大向北開放力度,謀劃發展“飛地經濟”。建設境外資源加工轉化基地,拓展與俄蒙資源合作,強化重點項目信息交流機制,在煤炭、油頁巖、有色金屬等資源深加工和轉化方面,廣泛建立穩固的合作伙伴關系,實現進口資源落地加工。積極配合沈陽鐵路局的鐵路建設和運營,努力爭取合作,探討謀劃建設境外資源的落地加工區和出口大宗商品的集散基地,積極建設東三省——通遼——霍林郭勒——蒙古國——歐洲新歐亞大通道上的重要節點城市;充分發揮口岸辦的作用,加強與東烏旗溝通協調,鼓勵霍市企業進入蒙古國勘探開發能源資源和深加工轉化,大力發展總部經濟。
目前,該市古城露天煤業有限責任公司在蒙古國蘇赫巴托省擁有采礦權1個,在蒙古國注冊永沛泉有限責任公司(達賴布拉格礦),注冊資本3000萬美元,主要開采煤礦和油頁巖,礦區面積共計76.96平方公里,距東烏珠穆沁旗直線距離9公里,距珠恩嘎達布其畢其格圖口岸70公里。同時,積極規劃建設保稅倉庫和保稅物流中心,力爭年內霍煤鴻駿鋁電公司10000平方米、錦聯鋁材公司6700平方米公用型保稅倉庫建成并投入使用。
區域聯手,合作共贏。立足于霍林郭勒工業園區現有產業基礎,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不斷加強與扎哈淖爾工業園區的協調發展,積極推進霍林河綜合資源循環經濟工業園區做大做強。借助自治區打造蒙東“霍烏哈”金三角經濟區的有利契機,充分發揮自身的產業基礎和優勢,在“霍烏哈”一體化整體戰略中率先謀劃發展,逐步建立“水煤互補”“跨網電量交易”等區域經濟合作模式,提高地區整體競爭力,推動健康、可持續發展。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