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加快推進農牧業現代化?!?015年3月10日,在科左中旗舍伯圖鎮調研推進城鄉統籌一體化發展、加快實現農牧業現代化等工作時,自治區黨委常委、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通遼市委書記杜梓強調說。
正是站在這個歷史高度,近年來通遼農牧業多項重要指標位居全區前列,走出了一條從傳統農牧業向現代農牧業轉變的新路子。
我市作為國家重要商品糧生產基地和畜牧業生產基地,如何貫徹落實好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和自治區黨委的決策部署,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促進農村牧區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我市的決策者看得很遠:要想率先走出農牧業現代化發展的新路子,就要按照“穩糧增收、提質增效、創新驅動”的總要求,牢牢把握農牧業現代化的根本方向,繼續把“三農三牧”作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化農村牧區改革,全面完成“8511521113”工程。
全力打造南四旗綠色產業經濟帶,加快推進農畜產品標準化體系建設,抓好農畜產品加工轉化,大力發展有機農牧業,打響科爾沁有機農畜產品品牌;
大力發展生態草業,爭做牧區改革發展的“先行者”“領路人”,為加快實現牧區現代化發展趟出新路子、創造新經驗;
……
一項項科學決策,彰顯著市委、市政府對加快推進農牧業現代化進程的清晰研判。
轉變觀念 農牧業發展質量規模效益提升
積極發展現代農牧業,關鍵在于加快轉變農牧業發展方式。
2011年,我市第四次黨代會提出的“8511521113”農牧業現代化工程,為我市現代農牧業發展定準了方向。
2011年以來,我市深入實施“8511521113”工程。2014年,800萬畝節水高產高效功能區已建成651萬畝,500萬畝飼草料基地建成354萬畝,100萬畝退耕還林還草完成430萬畝,2000萬頭(只)牲畜基地建設全面完成,100億斤糧食加工轉化實現90億斤,1000個新農村新牧區建設完成939個,實現年穩定轉移就業農牧民10萬人以上,3萬眼機電井壓減任務已壓減2.17萬眼,年實現農業節水4億立方米。
2014年,面對嚴峻復雜的經濟形勢,市委、市政府全面推進農村牧區改革發展,加快推進農牧業現代化進程,“三農三牧”工作取得了新進展新成效。
2014年,全市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267.6億元,增長4.3%,總量排全區第三位。糧食生產大旱之年再獲好收成,總產達到132.61億斤,連續7年穩定在百億斤以上,位列全區首位。牧業年度牲畜存欄首次突破2000萬頭(只),達到2006.9萬頭(只),排全區第二位,增長6.3%。肉牛存欄達到275萬頭,增長8.3%,位列全區第一。
今年,通遼的決策層根據新形勢新要求,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構建本地區農牧業現代化發展思路:
建成800萬畝節水高產高效糧食功能區,年內新建糧食功能區200萬畝,達到851萬畝;
突出發展科爾沁肉牛產業,實現牛存欄新增26萬頭,總量突破300萬頭;
提升農畜產品市場供給水平,創新農畜產品流通方式,抓好蒙王藥業等配送中心、通遼電子商務產業園區和400個嘎查村電商服務試點;
加強農村牧區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引綽濟遼”、西遼河一期治理等重點水利工程;
狠抓科爾沁沙地“雙千萬畝”綜合治理工程和生物多樣性示范區建設,完成科爾沁沙地綜合治理355萬畝,實施退耕還林還草75萬畝……
今年 ,“8511521113”工程將全面完成。
目前,全市851萬畝節水高產高效糧食功能區已全部建成,壓減機電井6824眼,科左中旗舍伯圖項目區國家級節水農業示范區試點正式實施;科爾沁沙地“雙千萬畝”工程已完成275萬畝,四個生物多樣性示范區建設進展順利,重點推進了扎魯特旗罕山生物多樣性建設;開展生態科技示范集成試點,與蒙草抗旱合作建設了科爾沁生態科技示范園……
一系列決策部署的細化實化,一項項具體任務的加快實施,全市農牧業現代化進程正積極穩妥地向前推進。
提質增效 標準化規?;俎D型升級
在建設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的道路上,如何開好農牧業這列高速列車?
(下轉第四版)
(本欄圖片由本報記者牧人攝)
轉變農牧業發展方式 促進農牧民持續增收
本報評論員
“倉廩實,天下安”。當下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夯實農牧業的基礎性地位,以13個農村牧區重點工作行動計劃為抓手,加快轉變農牧業發展方式,走好生態節水、科技高產、產品安全、循環發展的現代農牧業發展道路。
要堅定不移加快轉變農牧業發展方式。要更加注重生態節水,大力發展節水高效農業。要更加注重科技創新,促進農牧業與科技深度融合。要更加注重發展現代畜牧業,推動生產方式集約化、現代化。要更加注重標準化體系建設,提高科爾沁綠色安全農畜產品的知名度和競爭力。要更加注重提高產業化水平,讓農牧民從產業化經營中得到更多實惠。
要進一步深化農村牧區改革。要創新農牧業經營機制,構建現代農牧業經營體系。要推進土地草牧場確權登記頒證,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要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引導農村牧區土地有序流轉。要推進農村牧區金融改革,提升金融服務質量。要積極培育新型農牧民,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職業農牧民隊伍。
要多渠道增加農牧民收入。要向二三產業要收入,挖掘加工和流通環節增收空間。要向就業創業要收入,扶持農牧民自主創業。要向盤活資源要收入,釋放農牧民財產增值潛力,增加農牧民財產性收入。要向惠民政策要收入,優先保證“三農三牧”投入,增加農牧民政策性收入。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