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年來,內蒙古經濟由兩位數增長轉入個位數增長,今年一季度增速為7%,請問您對此怎么看?
劉萬華:首先,我認為這是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正常反映。大家都知道,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入中高速增長,這是經濟發展新常態的一個明顯特征。從全國經濟的走勢看,增長速度已由2013年的7.7%、2014年的7.4%回落到今年一季度的7%左右。內蒙古的經濟是國家經濟的組成部分,受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而增速回落是難免的。
其次,內蒙古經濟增速的回落亦有自身發展的必然性。進入新世紀以來,伴隨著國內市場對能源資源新的旺盛需求,內蒙古能源、冶金、化工等產業強勁發展,使內蒙古經濟增速實現了百分之十幾、二十幾的高速增長。但是,有高峰就會有低谷。實際上從2006年起內蒙古經濟增速就逐年開始回落,到2012年的6年間,差不多每年回落2個百分點。市場需求由旺轉平,投資拉動由強變弱,經濟總量由小變大,這些因素必然會導致經濟增速放緩。
第三,內蒙古一季度的經濟增速仍處在合理區間。今年全國各省區市經濟下行壓力普遍較大,特別是一些資源型產業主導地區壓力更大。在這樣的情形之下,內蒙古一季度經濟增速能夠達到7%應該說是難能可貴的。從一季度東北、華北、西北13個省區市的情況看,除了天津市經濟增速超過了9%外,其他省區市都在8%以下,最低的省份經濟增速不足2%。內蒙古一季度經濟增速排到了“三北”13個省區市的第4位,高于周邊大多數省區,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可以說是一個不錯的開局。
記者:前不久有一位國內經濟界權威人士也曾講過內蒙古一季度經濟發展“風景這邊獨好”的話,這個“好”是指發展速度嗎?
劉萬華:發展速度僅是“好”的一個方面,我認為這個“好”更主要體現在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上、體現在老百姓在經濟發展中得到更多實惠上。
一是經濟結構調整穩步推進,一季度冶金工業、化學工業、農畜產品加工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均超過工業增長平均值,其中,高新技術產業增長均超過20%,說明“一煤獨大”的狀況正在改變,產業轉型升級勢頭良好。
二是固定資產投資、對外貿易穩定增長,全面深化改革扎實推進,一季度投資和項目建設對經濟增長繼續保持較強的拉動力,外貿進出口呈現逆勢上揚趨勢,新增市場主體增長超過30%,表明內蒙古經濟發展動力趨向多元、具有可持續性。
三是民生狀況持續改善,一季度就業形勢穩定,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8.1%和9.6%,城鄉養老保險、城鄉低保標準包括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全部上調,特別是農村牧區“十個全覆蓋”工程加速推進,老百姓受益多多。
記者:那么您認為內蒙古經濟發展中有沒有“不好”或“不太好”的方面?內蒙古下一步的經濟發展走勢如何?
劉萬華:我認為確實應該一分為二地看待問題。
一方面要正確看待目前的經濟形勢,不能因為經濟增速低了一點,就認為發展出了問題,這也不行了、那也不對了。而且在經濟發展普遍遇到較大困難的情況下,尤其要看到成績,看到光明,增強信心和勇氣。古人講氣可鼓不可懈,現在講要提振精氣神,都是同一個道理,就是要形成一個強大的發展“氣場”、攻堅“勢場”,大家共同努力就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所以我們既要以平常心對待新常態、適應新常態,也要以進取心挑戰新常態、引領新常態。
另一方面必須正視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比如:內蒙古的經濟結構調整還在持續推進中,還需假以時日;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較大,就業和再就業形勢比較嚴峻;隨著經濟增速放緩,不良金融問題和地方債務問題凸顯;資源型產業比重大的地區面臨的轉型發展任務更重,經濟下行和財政收支壓力更大,等等。在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等諸多方面,內蒙古面對的壓力和挑戰絕不輕松。
至于下一步的經濟走勢,我們應對內蒙古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一是我國經濟的基本面是好的,國家的經濟好內蒙古經濟也會好。面對較大的經濟下行壓力,國家必將加大穩增長的力度,確保經濟運行處在合理區間。二是內蒙古的區位優勢、資源稟賦以及發展基礎較好,地域面積廣闊,人口又不多,發展的回旋余地大。三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內蒙古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重要講話精神,創造性推動“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落實落地,發展思路清晰,發展舉措務實管用,政通人和,安定有序,充滿生機與活力。因此,我認為雖然目前內蒙古在發展中遇到一些暫時困難,但是發展前景光明,經過努力一定會在我國西部地區率先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記者:聽了您的介紹,增強了我們對未來發展的信心。但當前最緊要的應該抓什么?
劉萬華:一是把穩增長、調結構擺上更加突出位置。要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大勢,立足本地區、本部門的實際,切實增強穩增長、調結構的緊迫感,尤其要在把握穩增長與調結構之間的平衡上動腦筋,在實現解近憂與謀長遠之間的結合上想辦法,密切關注并積極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敢于擔當、積極作為,共謀發展、共同發力,千方百計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二是加大自治區重大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力度。圍繞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考察內蒙古重要講話精神,自治區先后提出了“8337”發展思路和“四個發展理念”“五條發展路徑”“六道亮麗風景線”以及推進重點工作重點項目、實施農村牧區“十個全覆蓋”等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這些思路舉措符合內蒙古實際,對推動內蒙古經濟增速換擋、結構轉型、動力轉換具有極強的前瞻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要抓手,應進一步加大貫徹落實力度,對其中一些重點工作要緊盯不放,強化督促檢查,切實發揮對實踐的指導作用。
三是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努力實現既治標又治本。目前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不少,比如怠政懶政、為官不為問題,比如干部隊伍能力素質與經濟發展新常態不適應問題,比如國有經濟包括部分大企業大集團對地方經濟帶動力不強問題,比如非公有制經濟比重低、新市場主體發展不足問題,等等。許多問題已超出了單純的經濟工作范疇,必須通過協調推進“四個全面”來解決,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統領,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以全面依法治區為保障,以全面從嚴治黨為保證,既解決現實問題又解決深層次矛盾,在新常態下推動內蒙古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不斷邁出新步伐、邁上新臺階,努力把祖國北部邊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