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首府轉型直逼一流
——新常態下呼和浩特經濟社會發展紀實(上篇)
呼和浩特至今仍在經濟下行壓力的陰霾下暢快地呼吸。
2014年,首府主要經濟指標實現兩位數增長,進入中國重點城市發展質量30強,位居第10,是自治區唯一入選城市。
2015年好勢頭仍在延續。頭頂中國乳都、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全國光伏應用示范試點城市、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國家智慧城市試點、信息惠民國家試點城市等一個個炫麗的光環,6大示范園區緊密布陣。
這讓新常態下更加理性的呼和浩特,依然可以高調地宣稱:建一流首府城市,打造一流的首府經濟。
“乳都”出海,以國際品質打造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
“中國乳都”這一次引發全球關注,起因于伊利的“全球織網”戰略。
2013年以來,伊利頻頻向海外出手,實現了在大洋洲、美洲、歐洲的資本布局。
在美國,與DFA達成戰略合作,共建全美規模最大的奶粉廠;
在意大利,與斯嘉達結盟,推出純進口歐洲牛奶;
在荷蘭,與瓦赫寧根大學合作,建立中國乳業規格最高的海外研發中心;
在新西蘭,建立目前全球最大的乳業一體化生產基地。
此外,還與國際三大質量巨頭——瑞士通用公證行、英國勞氏質量認證有限公司和英國天祥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升級伊利全球質量安全管理保障體系。
2014年,伊利躋身世界乳業10強;另一乳業巨頭蒙牛也進入世界乳業14強。
中國乳業與世界乳業的不斷融合,讓“乳都”迎來一個黃金時代。
這一年,伊利與蒙牛兩家的主營業務收入首次超過1000億元,成為呼和浩特第一個超千億產業集群。
在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看來:“主攻海外,就是要讓企業成為全球最值得信賴的健康食品的提供者?!?/SPAN>
這樣的愿景對呼和浩特而言,不只針對乳業,而是整個農畜產品加工產業集群。
因為有著得天獨厚的草原生態環境,呼和浩特對零污染、純天然的綠色品牌的打造顯得得心應手。
和林縣創造了“蒙”字號軍團橫空出世的奇跡。除蒙牛外,蒙羊、蒙草、蒙樹、蒙糧等本土企業漸成氣候。
最令人嘆服的是,不少企業還建立了全產業鏈體系。用蒙羊牧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閆樹春的話說:“實現了從農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SPAN>
武川縣由于遠離城市、氣候高寒,莜麥、蕎麥等純天然綠色食品走起了高端路線,獲得國家有機食品認證,是呼和浩特綠色、有機高端農畜產品加工供應基地。
土左旗土壤肥沃,水草豐美,成為首府最大的菜籃子基地和飼草料基地。
清水河縣主打以油糧為主的經濟作物和以小香米為主的小雜糧,蒙清、伊牛等一批知名小雜糧品牌攻入國內市場。
統計數據顯示,呼和浩特市現擁有各類農牧業龍頭企業267家,實現銷售收入1287億元,占全區33.2%。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7家,占全區18.4%。
更多的草原品牌正在走入人們的視野。蒙羊和蒙草抗旱已顯露出星相,分別成為“中國肉類食品行業強勢企業”和“中國上市潛力企業50強”。
這一切都預示著,呼和浩特正在從單純的“乳都”成長為全國重要的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
去年,內蒙古農畜產品電子商務平臺——淘寶網特色內蒙古館一上線,即告火爆。700個門類的農畜產品,引來了上億元的訂單和500萬網民的關注。
熱賣的原因只有一個:對草原綠字號的信賴。
難能可貴的是,跟隨著伊利的世界步伐,不少農畜產品加工企業也開始謀劃實施“走出去”戰略。閆樹春就表示:“下一步要立足國際,在澳大利亞、新西蘭、巴西、烏拉圭優質肉羊資源地域進行產業布局?!?/SPAN>
他的目標與伊利、蒙牛如出一轍:讓中國食品得到世界的尊重和認可。
“硅都”升級,清潔能源輸出基地漸露星相
2004年11月20日,內蒙古首座抽水蓄能電站1號機組成功投產發電,可謂是呼和浩特清潔能源發展史上一個標志性事件。
這離首府獲批國家第一批創建新能源城市僅僅過去了10個月。
這樣的力度與呼和浩特日漸成熟的產業基礎和投資環境不無關系。
地處蒙西電網的樞紐位置,呼和浩特有亞洲最大的火力發電基地,曾經流傳已久的“北京亮起的5個燈泡中就有4個是內蒙古點亮的”,指的就是托縣的大唐托電。這讓首府成為名副其實的“電都”。
呼和浩特并未就此滿足,近年來積極進行結構轉型,在火電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加緊打造“中國硅都”。
得益于呼和浩特豐富的太陽能資源、較低的電價,吸引了中環、晶環、神舟硅業、晟納吉、華夏聚光、山路集團等新能源產業龍頭企業在此扎堆兒,帶動了光伏產業的快速發展。
而且呼和浩特起步就開始謀劃完整的光伏產業鏈,從上游多晶硅、單晶硅生產,到中游太陽能電池板再到下游太陽能電站,應有盡有。
尤其是被批準成為“全國光伏應用示范試點城市”后,這一路線圖更為清晰了。
目前,呼和浩特光伏產業園已引進7家光伏生產企業,3家光伏電站投資企業,形成年產多晶硅5000多噸、單晶硅10000噸、電池組件100兆瓦、石英坩堝3.6萬只的規模,有望成為內蒙古最大光伏產業集群。
鏈上的終端產品——光伏發電應用也已拉開帷幕。全市在建8個光伏發電項目,總裝機容量達74萬千瓦。
與此同時,風電產業同步發展。大唐山西新能源10萬千瓦風電開發項目,在清水河已完成測風工作,龍源電力、中國華能、北京華銳、華潤新能源、內蒙古大唐、內蒙古華電風電項目已簽訂合作協議。
能源產業的迅猛發展,讓呼和浩特實現了海量的能源輸出。
“呼和浩特外送電量已達239億千瓦時,占全區的19.9%,位居全區首位?!焙艉秃铺厥薪浶盼敝魅喂涝谟脭底终f話。
據專家預測,光伏等清潔能源行業的回暖趨勢,將使中國清潔能源進入大資本時代。
這為首府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三峽集團董事長盧純對在呼和浩特搞清潔能源項目情有獨鐘。除呼和浩特抽水蓄能電站,還進行了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開發,在建新能源裝機超過150萬千瓦,投資規模達155億元。
郭永在用了一個直觀的對比:“全市電力裝機容量兩三年將突破1500萬千瓦,相當于兩個半大亞灣核電站?!?/FONT>
它的另一個解讀是:首府離全國最重要的清潔能源輸出基地又近了一步。
“智都”領跑,在西部中國制造業領域占據一席之地
4年前,呼和浩特被確立為“國家創新型城市”,從此科技創新的DNA就融入了經濟發展的血液里,開始了“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加速邁進。
內蒙古精誠絕緣子公司,因中標我區電力外送的首條特高壓工程而一戰成名。
業內人士卻都熟知,這是首府一家來頭不小的裝備制造企業,曾經為北京奧運會場館和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供電、保電提供過安全可靠的產品。
而且,它還榮登了福布斯中國最具潛力企業榜,有內蒙古“隱形冠軍”之稱。
記者在生產車間見到了這些看起來像瓷瓶的絕緣子,正是它們打破了國外對此類產品多年的技術壟斷,并成為國內3家具備給國家電網公司供貨資質的企業之一。
據公司董事長張耀辰介紹:“達產后加原有的生產規模,公司將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專業瓷絕緣子生產制造基地?!弊屗右詾榘恋氖?,二期的全自動的流水生產線,全部是由公司自主研發設計的“呼和浩特創造”。
像精誠絕緣子這樣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高新技術企業,在呼和浩特還有69家,其中25家屬于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已初具規模。
這其中,最被外界看好的是“推動21世紀人類技術革命”的新材料和生物技術產業。
作為首府新材料的領軍項目,航天拓力F12高強有機纖維和浩源碳纖維等10余個項目一落地,就賺足了眼球。
一項接一項發明專利的問世,打破了發達國家的技術封鎖和產品壟斷,填補了國內相關領域的技術空白,把首府新材料產業帶入了全國領先水平。
呼和浩特新興產業的另一張王牌——生物技術,在領跑“創造”的路上走得也是順風順水。
金宇保靈生物藥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國際范兒的本土企業。
憑著國際化視野、國際化標準、國際化團隊和國際化市場,把企業升級為國家重大動物疫病預防疫苗定點生產企業和首家農業部獸藥GMP驗收通過企業。
“我們擁有國內首家獸用疫苗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企業技術中心,這種國家級實驗中心在北方并不多見?!苯鹩罴瘓F董事長張翀宇一語道破天機。
這樣強大的科研實力,使金宇保靈在國內率先攻克了口蹄疫、藍耳病等細胞懸浮培養技術難關,實現了與國際先進技術的接軌,引領行業技術升級,成為行業產品質量標準的制定企業。
除了動物疫苗,生命干細胞、生物農藥、生物肥料、生物飼料等產業,均發育得挺拔壯碩。
“用不了幾年,呼和浩特將是世界一流的動物疫苗基地、西部領先的干細胞產業基地和農用生物制品產業基地?!苯鸫ㄩ_發區一位負責人斷言。
自信的背后是“呼和浩特創造”的強大后盾。
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共擁有各級企業研究開發中心124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家,自治區級科技企業孵化器5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5家,自治區級企業技術中心18家;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家,自治區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家;國家級特色產業基地1家;國家級大學科技園1家;高新技術企業占到全區三分之一,均居全區第一。
還有一個更加利好的消息:去年,呼和浩特金山高新區升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這將是高新技術產業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的服務平臺,也是搶占世界高新技術產業制高點的前沿陣地?!焙艉秃铺厥懈邔宇I導如此定位。
毫無疑問,高新技術已經成為帶動首府這個新晉“智都”實現經濟轉型升級的核心動力。
“云谷”出招,劍指全國樞紐型云計算產業基地
“中國云谷”和林又迎來一個云計算的大佬。
2015年4月22日,浪潮集團與呼和浩特正式簽約,擬投資20億元建設中國西部浪潮云計算基地。
浪潮入駐的盛樂現代化服務業集聚區,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建設正酣。
目前,百度、騰訊、阿里巴巴等10余家知名公司已入駐運營;國家云應用檢測中心、京東盛樂電子商務園等8個項目已正式簽約;IBM等10家企業正在洽談之中。
和林還只是呼和浩特25平方公里云計算布局中的一個區域塊。
在城市東北方向的鴻盛工業園區,中國聯通目前已建成一個機房樓,淘寶、聚友、藍汛已入駐。
對于這個新疆土,云計算巨頭們都憋著大招。
中國電信集團董事長王曉初,就對呼和浩特的云計算基地充滿期待:“我們要把它打造成中國最大的云服務基地和亞太最大的互聯網數據匯聚地?!?/SPAN>
算起來,包括三大運營商在內的8家云計算企業,投資規模已達700億元以上,建成后機架柜為2373個,各類服務器達到368萬臺。
“建成后,呼和浩特不僅是北方最大的數據中心,而且將成為全國重要的樞紐型云計算產業基地?!焙艉秃铺厥杏嘘P領導稱,“這是一個科學的定位?!?/SPAN>
“大數據是經濟轉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焙艉秃铺厥形瘯浤琼樏虾驮谂c浪潮簽約儀式上的一番話,道出了對云計算產業的厚望。
依托云計算數據中心和富集的大數據資源,呼和浩特同步開始推進云計算與大數據產業鏈向上下游環節的延伸。
電子政務、電子商務、工業服務、醫療衛生、食品安全、旅游、教育等都被攬入云計算應用示范的懷中。
其中,電子商務身手敏捷,在首府上演了速度與激情的傳奇。
似乎一夜間,就涌現出了金海、金川、鴻盛、盛樂、玉泉等一批高規格的電子商務園,還分別申報了國家和自治區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
國內外知名電商企業大舉進入,伊利、宜齊商城、民族V購等一批本土電子商務企業勢如破竹。
一時間,首府云集了注冊商務企業5070家,開展交易的1381家,電商服務企業109家,網店個體賣家8500家,交易規模占全區的四分之一。
呼和浩特順理成章地成為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
“云計算作為一種新興技術和商業模式,還催生了大量新型互聯網信息服務,帶動信息產業格局的整體變革?!弊灾螀^發改委副主任田建軍認為。
最先感受到這種變化的是首府居民。一些電商與云計算結合的項目已經在呼和浩特落地:在倍全O2O電商體驗店,只要點點手機超市APP,商品20分鐘就可以到家,甚至足不出戶,干洗衣物、收發快遞便可搞定。
隨著呼和浩特智慧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云計算將會在智慧交通、醫療、教育、社區服務等領域有更多的應用,為居民生活提供許多的便利。
昔日的呼和浩特,是絲綢之路上的節點,貨物在這里集散。
今天的呼和浩特,憑借中國云谷,將成為中國信息交互的樞紐,從輸出能源基地變為輸出智慧中心。
而這一次,呼和浩特代表的是未來。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