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通遼市發改委劉蘭英主任帶領該委能源辦、相關旗縣政府及發改局負責同志到巴彥淖爾市五原縣隆興昌鎮對“聯星光伏新村”建設項目進行實地參觀考察。
聯星光伏新村項目是以政府為主導,在農民自愿參與的前提下,由內蒙古山路能源集團牽頭建設。項目共分兩期,一期工程總投資8.5億元,資金來源為目前主體工程已竣工。建設內容主要是由光伏住宅工程、現代農牧業工程和光伏電站三部分組成:
光伏住宅工程主要包括新建457戶光伏住宅(按照自愿原則,為農戶以舊房宅基地無償置換新建設光伏宅),屋頂、庭院配置太陽能板及光伏發電系統,配套建設集中供水、供電、供暖、下水處理等。光伏住宅工程總投資約0.8億元,其中政府通過整合危房改造、整村搬遷、財政扶貧資金等項目資金投資約0.37億元,山路能源集團投資0.43億元(含屋頂和庭院光伏設備)。
現代農牧業工程由企業投資2億元,用于建設綠色有機種植基地和10萬只奶山羊養殖基地。建設用地是按照自愿的原則,在政府的協調下,山路能源從入住農戶手中集中流轉土地2萬多畝,每年向農戶支付 600元/畝的土地使用費。同時利用政府土地整理、中低產田改造等項目支持對土地進行治理,實現渠、溝、路、林、田五配套,為實行規模化、集約化種植、養殖奠定基礎。山路集團種植業基地以種植紫花苜蓿草為主,為養殖業提供優質飼草,同時規劃配套建設奶站及液態奶、奶粉生產加工廠,打造種、養、加工相結合的全產業鏈,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打造“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新型農牧業經營模式。
地面光伏電站工程。企業投資5.7億元,建設裝機容量5萬千瓦獨立光伏電站(年發電量約8500萬度)。利用10萬只奶山羊圈舍及活動場地建設光伏電站,政府給予光伏指標支持,實現了光伏電站與集約化養殖的有機結合。
該項目457戶農戶,通過置換宅基地的形式,不花一分錢住進了光伏新居,每戶屋頂和庭院光伏平均裝機規模為0.034兆瓦,年可發電約5.7萬度,光伏收入3萬元,其中一半收入歸入住農戶所有。庭院種植油用牡丹,收益歸農戶。每戶土地流轉收入約2萬元。為合作社種養殖勞務收入約3萬元。光伏新村每戶農戶平均收入預計在6—8萬元。
企業通過規?;N養殖和光伏產業,年產綠色有機糧食和牧草4000萬斤,奶山羊10萬只,發展羊奶深加工產業,光伏發電8500萬度,總產值可達億元以上。
五原縣聯星光伏新村項目建成后,貧困戶通過零投入入住,依托光伏發電、種養殖產業發展逐步實現脫貧致富,政府整合各類扶持資金,光伏新村高標準實現“十個全覆蓋”,通過光伏產業與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相結合,實現光伏產業、農業產業多元化與扶貧工作的科學對接。
在參觀調研過程中,劉蘭英主任提出,通遼市要在借鑒五原縣聯星光伏新村發展模式的基礎上,積極探索符合我市區域及產業特色的光伏扶貧發展思路,找準結合點和著力點,將新能源發展與新農村建設、農牧業產業化發展有機結合,探索光伏扶貧的新路子。參加調研的同志們也都深受鼓舞,表示通過此次實地參觀調研,開闊了眼界,拓寬了思路,回去后要深入研究,根據本地區的資源特點及產業特色,研究光伏扶貧、光農結合的具體實施方案,充分利用國家光伏扶貧政策優勢開展光伏扶貧項目。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