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年來的草原文化主題論壇都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在推進學術研究縱深發展的同時,緊密聯系內蒙古的實際,通過學術研究為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學術支撐和智力支持。在我國全球戰略調整與創新的大背景下,緊緊圍繞國家“一帶一路”這一戰略構想,我們把這次論壇主題確定為“草原文化與草原絲綢之路”,深入探討歷史上草原文化與草原絲綢之路之間的必然聯系,科學揭示草原絲綢之路的歷史作用,深刻認識和把握內蒙古在“一帶一路”戰略中的地位和應有的作為,對于提升和拓展草原文化研究、助推自治區更好地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當前,我國“一帶一路”戰略深入謀劃、穩步推進,并引起了相關國家、地區乃至全世界的高度關注和強烈共鳴。大家在這里共同研討草原絲綢之路的歷史與現狀,共同憧憬沿線國家、地區合作共贏的美好未來,應該說恰逢其時。希望大家為內蒙古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如何發揮更大的作用、更好地推動區域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建言獻策、貢獻智慧。
第一,深化草原絲綢之路研究,充分發揮新型智庫作用。古絲綢之路4條通道之一的草原絲綢之路,是連接古代亞歐大陸的重要通道,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曾經對東西方之間的商貿、文化交流發揮了重要作用,對草原文化的形成和發展產生過深遠的歷史影響。草原絲綢之路的開辟,可能要比綠洲絲綢之路的歷史更加悠久,特別是對亞歐草原游牧文明的發生發展產生過巨大作用,從而也深刻影響了古代世界歷史的格局和進程。我們研究草原文化,研究各民族之間、東西方之間的文化交流,研究不同文明之間既相互碰撞又相互促進、相互融合的歷史,就不能不深入研究歷史上的草原絲綢之路。充分挖掘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價值和歷史意義,深入研究和科學揭示歷史上草原絲綢之路形成、發展的客觀規律,研究草原絲綢之路的功能、作用和精神遺產,這不僅關系到草原文化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乃至學科建設,同時對內蒙古的經濟社會建設也必將產生積極作用。
“草原絲綢之路經濟帶”是“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區位上看,“草原絲綢之路經濟帶”位于“一帶一路”的北端,是連接中國內地和俄羅斯、蒙古及歐洲腹地的重要節點。內蒙古地處我國正北方,在“一帶一路”戰略以及中俄蒙經濟帶建設中,占據特殊重要地位。內蒙古在“一帶一路”戰略布局中的獨特優勢主要在哪里?必須把握的契機和面臨的挑戰有哪些?亟須解決的瓶頸問題和短板又有哪些?在新形勢下,內蒙古對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走出去將如何謀篇布局?這些都是亟待進行深入研究、拿出切合實際、可操作性強的具體思路的課題。內蒙古有一支社會科學研究較強的隊伍,經過草原文化研究工程、北部邊疆歷史與現狀研究項目、內蒙古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研究工程、內蒙古民族文化建設研究工程等國家和自治區兩級重大科研項目的實施,使我們這支隊伍接受了檢驗,得到了鍛煉,為與時俱進深化重大課題項目研究、建設社會主義新型智庫奠定了較為堅實的人才基礎。
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智庫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要高度重視、積極探索中國特色新型智庫的組織形式和管理方式等。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建立健全決策咨詢制度”。希望內蒙古各研究機構、高等院校、民間學術團體,都要自覺肩負起社會主義新型智庫的重任,依托國家提供的良好平臺展示智慧與才華,共同助力內蒙古的發展。
第二,緊緊圍繞打造祖國北疆亮麗風景線戰略目標,充分發揮內蒙古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作用。近年來,自治區黨委著眼于在我國西部地區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提出打造祖國北部邊疆經濟發展、文化繁榮、民族團結、邊疆安寧、生態文明、各族人民幸福生活“六道亮麗風景線”的戰略目標,著力建設清潔能源輸出、現代煤化工生產、有色金屬生產加工和現代裝備制造等新型產業、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和體現草原文化、獨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觀光休閑度假等“五大基地”,鞏固和發展生態安全和安全穩定“兩大屏障”,加快建設向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和充滿活力的沿邊經濟帶,這些進一步明確了推進內蒙古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嶄新戰略布局。內蒙古橫跨“三北”,內與8省區相鄰,外與俄羅斯、蒙古國接壤,邊境線4200公里。獨特的區位優勢,決定了內蒙古在國家對外開放格局中的重要地位。當前,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和中蒙俄經濟走廊等戰略的實施,為內蒙古加快推進“向北開放”提供了廣闊舞臺,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特別是把內蒙古建成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和充滿活力的沿邊經濟帶,是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勢,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構建我國全方位開放新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鞏固提升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和中蒙戰略伙伴關系,有利于推進區域協調發展、開創民族團結進步、邊疆和諧繁榮的發展新局面。
積極參與和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和充滿活力的沿邊經濟帶,必須把向北開放作為核心環節,堅持統籌開發開放,以開放促開發,已開發促開放,強化開發開放的整體效應;必須堅持貿易、投資、生態、科技、文化交流合作并重,加強基礎設施以及產業銜接的合作,不斷擴大經貿合作規模,逐步提高合作層次;必須根據發展基礎、發展條件和資源環境承載力,堅持以點帶線、以線串點,積極構建口岸、城鎮互為支撐、良性互動、協調發展、區域間互動融合、功能完備的新格局;必須主動建立適應國際化、市場化要求的體制機制,培育更加適應開放型經濟要求的良好環境,打破市場壁壘,完善市場秩序,培育自由、便利、透明的投資環境,為實現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合作提供有力保障。
加快建設向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和充滿活力的沿邊經濟帶,構建內蒙古對外開放的新格局,打造祖國北部邊疆亮麗風景線,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是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內蒙古篇章的重要一環。祖國北部邊疆的沿邊經濟帶及其境外延伸區域、輻射區域并不僅限于俄蒙兩國,而是覆蓋整個北亞、中亞乃至歐洲大陸,與古草原絲綢之路、茶馬古道,走向基本一致,區域基本重合,對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全面實施,對構建和諧包容、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都有著重大意義。我們要緊跟國際國內形勢的發展,勇于面對新的挑戰、找準問題和短板,以創新思維面對困難和問題,拿出切合實際、行之有效的應對舉措,促進我區對外開放規劃藍圖的加速實現。
第三,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著力提升內蒙古對外文化影響力?!耙粠б宦贰苯ㄔO所遵循的不同文明之間求同存異、包容互鑒,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等理念,這本身就是一種文化觀、價值觀?!耙粠б宦贰苯ㄔO,不僅僅是尋求經貿合作,更需要建立情感與文化的溝通和交流,用文化鏈接中國與世界,這既是中國承擔起文化大國的責任,也是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為我國營造良好外部環境的需要。所以,在“一帶一路”推進過程中,不僅要開展好傳統公共外交,同時更應該高度重視人文交流,只有通過加強交流對話廣織人脈網絡,通過包容互鑒增加彼此友誼,通過共同進步實現互利共贏,“一帶一路”才能夠逐步積累信心、積聚信任,走上一條和平發展的光明大道。
當前,由于國際形勢的風云變幻和國內經濟社會發展的內部需要,推動文化“走出去”已成為建設文化強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必須抓好的重大戰略任務。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其中就包含著如何推進草原文化走出去,如何加強內蒙古的對外文化交流和提高內蒙古文化軟實力的問題。內蒙古作為草原文化的主要發祥地和承載地,文化底蘊深厚、文化資源富集,必須從國家文化安全和擴大中華文化影響力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推動內蒙古民族文化、草原文化走出去的重大意義,結合“一帶一路”、沿邊經濟帶建設的實踐,以國際視野、未來眼光運籌帷幄、謀篇布局,發揮地緣優勢,廣泛開展對外文化交流工作,充分展示內蒙古獨特的文化魅力。
近年來,內蒙古大力開展多渠道、多層次、豐富多彩的對外文化交流活動,顯著提升了內蒙古在國際上的知名度,為更多的國家和地區走近內蒙古、了解內蒙古、投資內蒙古,開路架橋,積攢了人氣,也使草原文化成為一張閃亮的名片,讓內蒙古在國際舞臺上大放異彩?,F在,我區對外文化交流政策體系基本健全,文化對地區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顯著增強;“走出去”與“請進來”雙向文化交流格局基本形成,文化交流的內容逐漸豐富、形式日趨多樣;一批特色文化品牌逐漸成型,集中展示了民族文化魅力;特別是立足區位優勢,對俄蒙的文化交流日益擴大,正在成為我國對外人文交流與合作的新增長點;對外學術交流活躍,在國際文化交流中的話語權明顯增強;民間文化交流不斷擴大,拓展了對外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廣度。應該說,內蒙古對外文化交流的亮點不少,新格局正在形成。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內蒙古對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走出去戰略實施當中還存在一些差距,因此,在今后工作中一定要強化工作舉措,加強國際傳播力建設,講好內蒙古故事,擴大草原文化影響力,在國際交往中充分發揮文化所具有的獨特作用。
深化草原文化研究,推動草原文化創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是時代賦予每個草原文化研究者重大而神圣的使命。希望廣大專家學者通過深入研討和學術爭鳴,不斷提高草原文化研究的學術水平,為推動草原文化走出去、加強“一帶一路”建設、打造祖國北疆文化繁榮風景線、守好各民族美好精神家園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