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315h"></address>

<form id="b315h"><th id="b315h"><th id="b315h"></th></th></form>

          <form id="b315h"></form>

              新常態新亮點 內蒙古為高新技術產業配備芯動力
              發布日期:2015/7/6 9:51:18
              查看次數:
              【字體:

               

                  為高新技術產業配備芯動力 ——新常態新亮點 內蒙古重點產業發展系列報道之九

               

                  這個夏日,賀景春所在的包鋼技術研發中心格外忙碌。

               

                  在鋼鐵行業遭遇前所未有的發展困境時,高新技術與新產品成為包鋼逆流而上、提質增效的不二利器。

               

                  一項項亮眼成績撲面而來:在線余熱淬火鋼軌批量出口至印度尼西亞;30噸軸重貝氏體鋼軌試鋪中南通道;在全球范圍內率先研制出大容量復合式室溫磁制冷機……

               

                  “近幾年來,包鋼新產品開發勢頭強勁,開發檔次、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逐年提高。僅今年前5個月,受理專利125項,授權63項。40余萬噸的新產品,比常規產品增收8000余萬元?!卑摷夹g中心信息研究所所長賀景春說。

               

                  這是新常態下,內蒙古企業舞動高新技術的一個縮影。

               

                  當前,從政府到企業,走創新驅動、轉型發展之路的決心從未像今天這樣迫切而強烈。高新技術已成為內蒙古經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重要因子,高新技術產業日漸成為內蒙古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新常態就要有新作為。作為內蒙古六大支柱產業之一,高新技術產業盡管起步晚、規模小,卻正以昂揚的姿態,主動適應新常態,緊抓新機遇,挺起產業腰桿!

               

                  科技含金量就是真金白銀

               

                  618日,呼和浩特金山永業生物園研發基地,研發人員正進行腐殖酸植物生命素系列產品開發。

               

                  將科技含金量轉化為真金白銀。作為一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內蒙古永業集團尤為重視科技研發,于2010年成立了內蒙古永業生物科學技術研究院。2012年,永業公司被評為國家級創新型試點企業,2013年被評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14年被評為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

               

                  “近5年來,我們累計投入科研經費2億余元,開發新產品60多種,申請國家發明專利32項,已獲得授權證書24項。尤其是我們研發的永業生命素專利系列產品已全部實現產業化生產,被廣泛應用于糧、棉、油等大田作物和瓜果蔬菜等經濟類作物上,已實現銷售收入近100億元,為農民增收約500億元?!庇罉I集團董事長吳子申頗為自豪地說。

               

                  永業集團的創新突破,無疑是在我國經濟速度換擋、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的新常態下,企業尋求發展的一條新通道,也是支撐內蒙古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典型代表。

               

                  事實上,盡管去年以來內蒙古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含金量明顯提高,產業結構有了突出變化,從過去的一煤獨大逐步向產業多元化轉變。

               

                  尤其是高新技術產業,今年一季度成績斐然。全區規模以上高新技術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1.7%,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2.5%,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5.9%,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0.5個百分點。現代煤化工、稀土、風電、云計算、單晶硅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也保持全國領先。其中,全區規模以上醫藥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3.8%,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3.9%;稀土增加值同比增長23.4%,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為2.1%。

               

                  當然,這樣的成績單,離不開內蒙古對科技的大力度投入。

               

                  2014年,全區科技投入33.03億元,較2013年增加2.4億元。通過實施實用技術轉化工程,一大批高技術成果應用到經濟領域,提高了相關產業的技術水平,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如北重集團利用3.6萬噸垂直擠壓機生產的超臨界厚壁鍋爐管首次在百萬千瓦機組應用;北方股份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NTE240、260電動輪自卸車已投入批量生產;內蒙古賽科星繁育生物技術公司研究開發了二代產品奶牛超級性控凍精新產品,并在全國5000個大中型牧場推廣……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裝上芯動力。

               

                  2014年,全區高新技術產業工業總產值1806.33億元,同比增幅10.8%,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高1.97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的比重為9.2%,為產業結構升級和轉型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體制改革孕育黃金機遇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意味著依靠投資拉動的發展模式將逐步被依靠創新驅動的模式所取代,經濟結構將不斷優化升級,高新技術產業將逐步成為國家、地方發展的重要支持力量。

               

                  新常態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被提上了更重要位置。科技創新在國家和自治區發展全局中的戰略地位得到了空前提升,國家推動科技改革發展的措施從未像今天這樣有力。

               

                  “2015年是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的關鍵之年,中央做出了一系列的部署,從概念上來講,新常態、創新驅動發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被廣泛熱議,反映出我們正面對著良好的發展環境。”自治區科技廳高新處處長池波說。

               

                  他認為,國家進入了一個全面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良好階段,一系列新的扶持政策措施將會不斷產生,這將使內蒙古高新技術企業得到更大發展。

               

                  “中央8號文件的發布,將會全面優化更加有利于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壯大的政策環境。比如實行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打破行業壟斷,為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拓寬空間,對藥品、醫療器械等創新產業建立便捷高效的監管模式,對新能源汽車、風電、光伏等領域實行有針對性的準入政策,完善中小企業創新服務體系,建立向中小企業有效開放的科技資源共享機制,健全有限使用創新產業的采購政策等。國家各部委、自治區將陸續出臺貫徹落實的具體意見,這些都會為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提供非常實惠的、有效的激勵機制?!背夭ㄕf。

               

                  內蒙古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于光軍認為,在這一形勢下,各級政府也將為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使高新技術企業真正成為創新的主體。

               

                  而內蒙古的高新技術企業,也正在運籌帷幄,搶抓發展機遇,希冀得到更多的扶持。

               

                  “現在的形勢非常不錯。為了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我們公司不斷地進行技術創新,一直在籌劃著甲醇的深加工路線,最終把久泰能源內蒙古化工園區建設成為聚烯烴、聚酯纖維的煤基新材料生產基地。”久泰能源內蒙古有限公司企業管理部副部長何大龍說。

               

                  目前,久泰利用已有的甲醇產能及周邊甲醇生產優勢,正在建設60萬噸甲醇制烯烴項目。同時,正在謀劃開辟甲醇深加工的路線,進一步延伸煤化工產品的產業鏈條。現新建100萬噸甲醇技改及50萬噸乙二醇項目,主要技術經濟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項目建成投產后可實現年銷售收入70億元,利稅26億元。

               

                  “久泰的科技戰略正在成為生產力?!焙未簖堈f,久泰2014年被認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正在成為煤化工戰線的生力軍。

               

                  像久泰這樣的高新技術企業,內蒙古共有209家。其中,有13家企業成功上市。

               

                  “新的機遇,必須要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地位。”有專家指出,要以增加科技投入為抓手,支持企業建立研發機構,推動企業成為技術投入、研發決策、技術開發、成果運用的主體,壯大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實力。

               

                  打通成果產業化隔離帶

               

                  2014年底,在深圳市中興集團公司所見的一幕,至今讓池波震撼不已。

               

                  “進入位于中興總部的辦公大樓里,有一面至少50米長的墻,滿滿地記載著他們獲得的全球范圍內的專利,可能有上萬項,全是有效或最新的專利。這就是他們強大的地方??!”池波感嘆。

               

                  在內蒙古,近年來雖然高新技術產業有了較大發展,但仍處于起步階段,產業規模仍然較小。而且不少企業科技人才缺乏,研發的持續能力和積極性差,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不足。

               

                  “從經濟結構來講,高新技術產業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亟需做強做大。今年,增加高新技術企業數量,有望成為考核盟市黨政領導班子的重要內容,在某種程度上會推動各地區加強對高新技術企業培育的積極性?!背夭ㄕf。

               

                  在經濟新常態下,內蒙古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究竟該怎么做?

               

                  于光軍提出:“要產學研政協同推進,打通成果與產業化的隔離帶?!?/SPAN>

               

                  自治區科技廳廳長李秉榮認為,內蒙古要發揮財政科技資金的引導作用,帶動企業、社會加大科技投入,形成多元化科技投入機制。同時,啟動運營自治區科技協同創新基金,重點支持科技型企業創新和成果產業化。并深入推進科技與金融結合,加強與各類金融機構合作,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項目庫。

               

                  目前,一項項舉措正在內蒙古大地上全面鋪開。

               

                  在應用研發資金中加大成果轉化經費比例,引導和調動更多社會資金支持和參與科技成果轉化,利用技術市場、展會推介等多路徑、多方式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鼓勵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產學研合作創新,打破科技成果和產業化生產之間的隔離帶,把創新成果變成實實在在的產業活動和市場效益。

               

                  整合科技項目、人才與平臺,有針對性地構建三位一體的創新體系。依托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新型研發機構等現有的平臺載體,通過項目支持等措施,建設一批高端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基地,為高新技術產業提供人才支撐。

               

                  加大院士專家工作站的建設工作力度,全方位開展與國內其他省區的合作,進一步強化與俄羅斯、蒙古國、獨聯體等周邊國家的科技合作關系,塑造國際創新合作競爭新優勢。

               

                  ……

               

                  依托創新驅動,內蒙古正在加速孕育內蒙古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和生力軍。在經濟減速換擋、提質增效的新常態下,擔負著推動內蒙古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高新技術產業,正向著目標加速前行:到2017年,內蒙古科技創新綜合能力要從現在的第三梯隊上升到第二梯隊,科技進步貢獻率要達到46%。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