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創新指數,這一反映國家綜合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或許將給出答案。8日,由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完成的《國家創新指數報告2014》正式發布,報告從創新資源、知識創造、企業創新、創新績效和創新環境方面對一個國家的創新能力和發展趨勢做出了詳細測定。
“令人欣喜的是,結果顯示,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穩步提升,科技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武夷山說。
創新資源投入逐步增強
國家創新指數測算表明:2013年中國綜合創新能力國際排名與上年持平,仍居第19位,是唯一進入前20位的發展中國家。
“盡管排名沒有變化,但中國國家創新指數得分為68.4分,比上年高出了3.2分,擴大了與第3梯隊的加拿大、盧森堡、新西蘭等國之間的距離,而且與排在第18位的比利時差距也大幅度縮小,從原來的相差3分縮小至1分?!蔽湟纳秸f,這就好比學生雖然考試成績名次沒有變化,但是各科成績明顯提高了很多,也是一種進步。
武夷山分析,中國處于競爭最為激烈的第二梯隊,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主要得益于在 R&D經費投入方面的持續增強。2013年,中國R&D經費投入強度邁入2%時代,達到1912.1億美元,首次超過日本,升至世界第2位。
“國家研發投入強度是一個綜合性指標,代表一個國家對科技創新的重視程度,持續增長的科技投入是穩定科研隊伍的關鍵,是確保國家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的核心要素。”武夷山解釋說,從發達國家走過的歷程和經驗看,提高一個國家創新能力,需要通過長時期的努力,逐漸提高全社會R&D經費占GDP的比重。目前,美國、日本、德國、法國等近20個科技發達國家的研發投入強度都在2%以上。
知識產出總量優勢顯著
2013年,中國SCI論文位居世界第2位,國內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位居世界首位和第2位。
“較高的知識產出與擴散應用能力是創新型國家的共同特征之一。國際科技論文(SCI論文)和發明專利申請、授權量作為測度知識產出水平的重要指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家的原始創新能力、創新活躍程度和技術創新水平。”武夷山說。
武夷山表示,中國SCI論文在保持數量持續增長的同時,質量也在不斷提高。2009—2013年中國SCI論文被引證次數達到360.7萬次,超過德國居世界第3位,逐步逼近英國。其中高被引論文數量突破1.2萬篇,占全世界高被引論文總量的10.4%,位于美國(6.2萬篇)、英國(1.6萬篇)、德國(1.4萬篇)之后,居世界第4位。
然而在武夷山看來,盡管國內發明專利申請和授權量均居世界前列,但真正高水平的專利卻并不是很多。一些地方政府出于良好的意圖,為鼓勵企業申請專利設置了專門的獎項,可是有些專利申請代辦公司鉆獎勵政策的空子,為企業提供一條龍服務,申請到沒有質量的專利后,拿到獎勵兩家分了完事。
“就像從重視SCI論文數量到重視論文質量的轉變一樣,我國的專利現在也到了強調質量的階段?!蔽湟纳浇ㄗh,像廣東、北京、上海、江蘇這些發達省市,專利授權量相當多,政府不妨重點獎勵含金量較高的三方專利,“這才應該是花大力氣去抓的”。
“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半數指標提前完成
根據《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中國預計到2020年建成創新型國家。在2010年頒布的《國家“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中更是明確提出,“十二五”科技發展的總體目標之一就是“國家綜合創新能力世界排名由目前第21位上升至前18位”。
為監測和評價創新型國家建設進程,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自2006年起開始了國家創新指數課題研究并編制報告,為這一目標的確定提供科學依據。到今年,國家創新指數年度報告已連續發布5期。
武夷山介紹,目前,“國際論文被引用次數”“發明專利申請量”“發明專利擁有量”“研發人力投入”“全國技術市場合同交易額”等5項指標已提前完成規劃目標。
尚未實現目標的指標中,國家創新指數世界排名與規劃目標還有1位的差距;R&D/GDP、科技進步貢獻率兩項指標穩步增長,與發展目標(2.2%和55%)分別僅差0.11和1.9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制造業增加值的比重已達到16.7%的歷史最高水平,與18%的發展目標還差1.3個百分點,已完成了目標增幅的3/4。
五年來,課題組力求將報告打造成評價國家創新能力和促進科技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參考工具。然而,武夷山看重的并不只是結果?!瓣P鍵在于向著正確的目標努力,在這個過程中通過指標分析發現自己的短板,并及時改進工作。就像一個人,只要確實比以前進步很多,那么,他即使沒有完全實現預定的目標又怎樣?”武夷山說。
本篇文章來源于: 中國科技網 www.woke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