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全區各地正在扎實、有效地推進草原蝗蟲防治工作。草原蝗蟲危害處于可控狀態?!?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日,內蒙古草原工作站站長高文淵研究員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獨家采訪時說。
最近幾天,在媒體輪番報道中,“內蒙古2000多萬畝草場發生蝗蟲災害”引人擔憂。今年的蝗蟲危害到底有多重?高文淵提醒大家,不必過度擔憂,“今年,內蒙古草原蝗蟲危害與往年比較略有減輕,屬中等發生年份”。
內蒙古是我國最大的牧區,天然草原面積達13.2億畝?!皟让晒挪菰瓕儆诨认x高發地區”。草原工作站研究員謝秉仁介紹,蝗卵在不適宜孵化的條件下其滯育期較長,最長可達14年,每年還不斷積累。待溫、濕度等條件成熟,卵就會孵化,形成危害。
“今年,受氣溫偏低、降水偏少等因素影響,全區草原蝗蟲發生危害較常年有所推遲。截至7月15日,全區草原蝗蟲危害面積3334.6萬畝,嚴重危害面積1473.6萬畝,平均蟲口密度為每平米19.8頭,最高蟲口密度為每平米70頭。”謝秉仁對“2000多萬畝”的數字進行了更正。
那么,今年的蝗蟲危害相比往年處于怎樣的水平?高級畜牧師馬崇勇說,隨著內蒙古草原植被有效恢復,并經過多年綜合治理,草原蝗蟲危害面積和危害程度已連續6年下降。從目前看,今年是較輕的一年。2004年,內蒙古草原蝗蟲危害面積1.5億畝,嚴重危害面積近8000萬畝,蟲口密度基本在百頭以上,最高達550頭。
“今年略有減輕,與年初預測的發生趨勢基本吻合。今年主要以點片狀發生,沒有形成大面積集中連片、高密度暴發,但不排除受干旱等氣候影響,發生面積擴大,危害程度局部加重的可能??傮w上預計不會形成嚴重危害。”高文淵說。
嗎 “每年從秋季開始進行蟲卵普查,今年春夏之交分別在呼和浩特市、阿拉善盟、呼倫貝爾市舉辦了全區草原蝗蟲野外調查現場培訓班,充分發揮自治區、盟市、旗縣三級監測體系和農牧民測報員的作用,密切關注蟲情動態。6月1日起,啟動了24小時專人值班制度和蟲情發生與防治周報制度。”高文淵說:“自治區及時下撥草原蝗蟲防治資金4140萬元。截至7月15日,全區累計投入勞力17216人次,調運飛機3架,飛行作業176架次,動用大型噴霧機械1379臺套,防治草原蟲害766.2萬畝?!?/FONT>
謝秉仁介紹,“現在治理蝗蟲70%以上是采用生物措施防治。截至7月15日,全區各地采用綠僵菌、苦參堿、煙堿·苦參堿、牧雞、牧鴨等完成防治面積507.5萬畝”。
“目前,各地草原蝗蟲防治經費、物資、機械、人員全部到位,防治工作正在緊張有序進行。各地同時密切關注草原蝗蟲的發生發展態勢,全力做好蟲害防治,力爭將草原蝗蟲造成的損失降至最低。”高文淵說。
本篇文章來源于: 中國科技網 www.woke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