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科研人員中,他們如一粒沙,鋒芒盡隱,很少見于報端,除了論文和課題外幾乎查不到其他資料。
難。保種難。當時保種場內的雞大多只有三黃、毛冠和毛腳等特征,胡須和五趾性狀的比例只有5%至30%。迅速擴繁種群,加強選育,提高純度成為劉華貴的首要目標。
由300只到3000只純種油雞,由30%的五趾比例到配套系商品代雞的80%以上,幾年間,劉華貴嘗試了各種方法來恢復北京油雞的品種特征,同時對它的種質特性進行了全面分析和評價,為油雞產品的優異品質找到了科學依據。
難。推廣難。淡出市場近30年,北京油雞的回歸之路異??部?,市場不收,老百姓不認。不得已,劉華貴就走村串巷找農戶養殖,甚至親自到超市、飯店做促銷,一個農業專家愣是變成了“商販”。
再提起那段騎著三輪車四處奔走的往事,劉華貴幾度哽咽?!皼]人養你的產品,沒有推廣,沒有產業,你干的事就沒有價值。從開始做研究,我就一直堅持一個理念:一定要把科研和實際生產需要結合起來,把品種推廣出去,把北京油雞產業帶動起來?!?/SPAN>
16年一揮而去,劉華貴將自己的青春“撲”在了北京油雞的育種和推廣上,在京郊眾多油雞養殖戶和合作的企業眼里,劉華貴是北京油雞產業當之無愧的“旗幟”和“帶頭大哥”。
郝艷賓:將小核桃做成富民大產業
在北京農科院核桃專家郝艷賓看來,無論是集營養價值、藥用價值、保健價值于一身的食用核桃,還是用于把玩、手療、強身健體的文玩核桃,均是凈化空氣、進行環境治理的“生態樹”,更是我國農民發展經濟的“搖錢樹”、“致富果”。
與其他專家不同的是,郝艷賓善于將科研課題與市場效益相掛鉤, “以培育新品種來說,市場效益好的,能讓農民種了致富的,我覺得那才有價值,要不你培育100個新品種,市場不接受,那意義也有限?!?/FONT>
食用核桃優良品種是不是就是指好吃的核桃?郝艷賓搖了搖頭,解釋說,“好吃、有營養只是一方面,還應該具備坐果早、抗寒、抗旱等特點?!?/SPAN>
為了一個可能的優質核桃資源,跋山涉水或是跑上上千里路對郝艷賓來說都是常事?!爸灰犝f了哪里有好的核桃,甭管是在哪兒,多遠我也要去實地看看?!?/SPAN>
上世紀末,郝艷賓率領團隊以核桃的嫁接技術為突破口展開攻關,最終確定了核桃的最佳嫁接時期、最佳嫁接部位和最佳保障措施,這三點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便形成了一項核桃嫩枝芽接技術,為良種核桃大面積的推廣種植奠定了基礎。
應用此項技術,僅在北京地區就育苗達百萬多株,推廣面積近2萬余畝,新種植的核桃園基本實現了良種化栽培。小小核桃也變成了農民眼中的“致富果”,以課題組與房山區聯建的長溝基地為例,7年生核桃畝產可達150公斤,畝均收入高達9000元。
“良種化、標準化、規?;匀皇侵萍s我國核桃產業發展的瓶頸所在?!睘榇?,郝艷賓率領團隊在京郊順義建起了200多畝的核桃種植基地,既做科研又做示范,在他看來,“科研的責任就是通過科研、開發和推廣的良性循環,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FONT>
本篇文章來源于: 中國科技網 www.wokeji.com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