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博士后導師張孝謙為首的技術團隊研發的“離網型垂直軸智能風力發電裝置”,近日通過專家鑒定。該裝置的研發成功是我國風電領域的一次重大創新,為解決遠離國家電網的邊遠農牧民用電難帶來福音。
內蒙古有著廣袤的草原牧區,在這里分布著幾十萬畜牧點,他們遠離國家電網,生產、生活極為不便。為了解決邊遠農牧民用電難問題,向他們提供充足的電力,改善其千百年來的落后生存環境,讓廣大農牧民過上現代文明生活,研發一種新型的離網型風電裝置成為迫切需要。
由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博士后導師張孝謙帶領的團隊經過10余年的潛心研究和反復實驗,離網型垂直軸智能風力發電裝置近日宣告誕生。此次提供評審的樣機是按照內蒙古巴音風場和朱日和風場20年10米高度平均風能,日發4.5度要求設計的,在固陽紅泥井實驗現場進行調試和縝密計算,又經過實驗室數據分析推斷,每年可提供1600度電,完全滿足牧民生產生活的需要。
來自北京、上海、西安的8位專家對離網型垂直軸智能發電裝置項目進行了認真論證評審。鑒定專家組認為,項目組研發的小功率離網型垂直軸智能風力發電裝置達到了設計要求,是該領域的一次重大創新。
據介紹,該裝置不僅可為遠離國家電網的牧民提供足夠的電力,還可為邊防哨和海島提供電能,是一種價格便宜,質量又好,攜帶方便的新型風電裝置。
此次鑒定會由包頭市黃河文化經濟發展研究會組織策劃,包頭市博遠風電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大力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