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由中國科技部、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俄羅斯布里亞特共和國政府、中國工程院、蒙古國教育文化科學體育部、俄羅斯后貝加爾邊疆區政府共同主辦的“一帶一路”科技合作創新高峰論壇在滿洲里舉辦。
本次論壇是第十四屆中國(滿洲里)北方國際科技博覽會重點打造的科技合作交流平臺。論壇以“創新驅動發展、合作推動共贏”為主題,旨在貫徹落實國家“一帶一路”國際高峰論壇精神,在“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理念下,推動實現中俄蒙“政策、設施、貿易、資金、民心”互通,全方位推進務實科技交流與合作,打造中俄蒙經濟融合、命運互通的命運共同體。
論壇邀請了俄羅斯鄂木斯克州政府州長納扎羅夫,蒙古國國家科技領導委員會秘書長巴·拉赫巴道爾吉,斯洛伐克駐華大使館大使杜?!へ惱?,歐盟駐華代表團科技環境處處長博思睿,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科技部科技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張景安,博鰲亞洲論壇顧問、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副會長姚望等國內外相關領導、專家出席并作主旨發言,前來參加第十四屆中國(滿洲里)北方國際科技博覽會的國內外企業界代表、媒體記者共200余人參加了論壇。
許愛蓮在致辭中表示,中國(滿洲里)北方國際科技博覽會舉辦十四年來,在擴大中俄蒙三國科技領域交流合作以及全面推進三國毗鄰地區協調發展上發揮了重要作用,架起了滿洲里與國內外各界朋友聯系和溝通的橋梁,是中俄蒙三國毗鄰地區傳播科學知識、促進科技進步、推動開發開放、引領文明生活的科技盛會。希望與會各方以此次論壇為契機,廣泛交流經驗、增進信任、促進務實合作,用科技架起交流的橋梁,用合作鋪就雙贏的道路,共同迎接科學事業美好的明天!
納扎羅夫在致辭中介紹,鄂木斯克州是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科技創新的典范,其高科技知識密集型經濟產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六分之一,全州目前有近40家高校、科研院所、設計局、商務創業中心及資源中心等機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在石油化工、機械制造、農業和衛生等研究領域相繼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推動形成了石油化工及農業技術產業集群。目前,鄂木斯克州很多企業已與中國、歐亞經濟聯盟以及其他歐洲和亞洲國家建立了互利合作關系并落實了合作項目。希望借助中國(滿洲里)北方國際科技博覽會這一平臺,進一步加強各方聯絡與溝通,共同促進科技合作與技術成果轉移對接,期待各方聯合開發出更多新的、先進的科技成果。
巴·拉赫巴道爾吉在致辭中介紹,蒙古國科技對外政策的首要目標是穩定發展與毗鄰國家、傳統友誼國家和區域性合作國家的合作與交流,特別是推動專家學者之間的創新交流。近年來,在蒙古國教育文化科學體育部的積極促進下,蒙古國對外科技合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目前,蒙古國已與中國、俄羅斯、韓國、白俄羅斯、越南等30多個國家和國際機構建立了科技合作關系,特別是與中國在科技、創新領域有著多年的友好合作,合作項目數量不斷增多,研究內容、領域不斷拓寬。目前,蒙古國正在制定2017-2025年科技發展規劃,將科技發展的重要性提升到支撐蒙古國穩定發展、保障國家安全的主要力量的層面。特別是在發展對外科技合作方面,蒙古國提出了7項規劃目標:一是確定科技創新領域的戰略合作伙伴和對外科技合作方向,制定科技合作實施計劃;二是支持國內外科研機構、專家學者聯合實施科技項目,推動研究成果產業化和先進技術本土化;三是全力支持利用國外基礎設施完成研究工作,支持蒙古國研究機構與國外知名研究機構合作建立研究中心、實驗室;四是進一步完善實驗室等國內創新基礎設施建設;五是實施國際間專家交流計劃,培養高層次科技專家。
巴·拉赫巴道爾吉表示,蒙古國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其有機原料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優勢明顯,依靠科技創新,推動蒙古國資源經濟向知識經濟轉變,推動原料產品向高附加值產品轉變具有非??捎^的前景。希望與會各方代表與蒙古國在自然資源、礦產品深加工、農牧業、新能源、環境保護等方面廣泛開展科技交流與合作,蒙古國將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發展科技創新領域合作,容納個體參與、技術轉移、知識交流的長效機制,促成更多惠及當地人民福祉的科技成果。
張景安在演講中指出,歷史上,古老的絲綢文明曾經見證了中華民族的進步與輝煌。今天,“一帶一路”戰略更是成為新中國和平崛起的一面旗幟。滿洲里地處亞歐第一大陸橋交通要沖,背靠中國東北和華北經濟區,北鄰俄羅斯,西連蒙古國,是中國最大的陸路口岸,在“一帶一路”戰略實施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戰略節點地位,具有無限的發展潛力。
張景安認為,全世界的“聰明人”都應該關注滿洲里,來這里尋找機會,特別是借助北博會這個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平臺,開辟更大范圍、更深層次、全方位的科技、經貿合作,促進各方互利共贏。
杜桑·貝拉在演講中首先介紹了斯洛伐克的科技創新發展情況:斯洛伐克位于歐洲中部,人口540萬,領土面積49035平方公里,在歐洲只能算是一個小國,但斯洛伐克卻是中東歐經濟最發達、信貸評級最高的國家之一,是歐元區發展最快的國家,是中東歐勞動生產率最高的國家,也是歐盟中舉足輕重的工業大國。
杜桑·貝拉還向論壇代表推介了中東歐地區新絲綢之路“16+1”合作計劃:“16+1合作”是中國同中東歐16國為深化傳統友誼、加強互利合作而共同創建的合作新平臺,也是促進中歐關系全面均衡發展的新舉措。合作領域涉及物流運輸、金融投資、綠色經濟、科教文化等領域,目前中國政府已經圍繞16+1合作建立了100億投資基金項目。
杜桑·貝拉表示,斯洛伐克非常愿意參加中國“一帶一路”框架內的各項活動,更將致力于與中國發展在創新、技術和跨國技術轉讓等領域的合作。
博思睿在演講中用一組數字展示了歐盟在全球創新網絡中的重要地位。他指出,歐盟是由28個成員國所組成,國家人口總和占世界總人口的7%,年度創新投入達到10億歐元,研發資金投入占全球的24%,專利申請、高影響出版方面均占全球的32%,綜合創新能力較中國高21.8個百分點。
博思睿重點介紹了歐盟“地平線2020”研發創新計劃?!暗仄骄€2020計劃”是一項擁有800億歐元預算的歐盟科研創新資助計劃,包括基礎研究、創新產品及方案等計劃,分別對應科技創新、產業引導、社會挑戰三個維度,其目的是整合歐盟各國科研資源,提高科研效率,促進國際科技創新合作,推動經濟增長和增加就業。中國是歐盟“地平線2020計劃”的第一大合作伙伴,目前計劃中有25%的資助投向中國大陸的科研機構和企業,大部分企業已在歐洲建立研發機構,開展人口健康、食品安全、清潔能源、智慧交通、生態等領域的聯合研究工作。
博思睿表示,歐盟已經參與到“一帶一路”戰略中,歐盟“地平線2020”研發創新計劃也將支持與“一帶一路”戰略相關的科技合作項目,歡迎各國的科研機構和人員積極加入歐盟“地平線2020”研發創新計劃,開展試點項目,創造出更多惠及城市發展和人民幸福的先進科技成果。
姚望在演講中重點就如何打造好中國(滿洲里)北方國際科技博覽會這一國際科技合作交流平臺提出了合理化建議。
姚望指出,辦好一屆成功的科博會離不開5各方面的要素支撐。一是要搭建良好的宣傳展示平臺,吸引更多、更好、更吸引眼球的科研成果匯集而來;二是要提供良好的金融支持,吸引匯集各類社會資本為參展科技項目提供支持;三是要強化信息交流,通過舉辦論壇、研討會等信息交流活動,將展會打造成為學術交流的舞臺;四是要強化法律保護,重視展會的知識產權保護,為參展科研成果營造公正放心的展示環境;五是強化市場交易,通過組織推介、洽談、科研成果拍賣等形式,促進科技成果的商業市場轉化。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