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漢堡峰會落下帷幕。在國際關系的這一輪縱橫捭闔中,世界格局發生的深刻變化,尤其是中國之于各項全球議題的意義與作用,再次得到清晰地展現。
從杭州峰會到漢堡峰會,中國一直以自身發展為國際社會提供信心,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動力。而中國具備符合這一領導地位的能力,也正不斷從各種角度得到驗證。
創新競爭力,就是其中之一。在近日發布的《二十國集團(G20)國家創新競爭力發展報告(2016—2017)》中,中國排名第8位,是G20中唯一進入前十名的發展中國家。
創新競爭力的背后,是國力的比拼。排名的變化,體現著國家實力的消長。
以科技創新為例。中國科技這幾年給國人帶來的驚喜,可謂連綿不斷:國產航母下水,貨運飛船發射,國產芯片取得突破,超級計算機領跑全球,量子通信、第五代移動通信引領世界等等。
根深方能葉茂??萍紤鹁€的百花齊放,依靠的就是國家經濟基礎的穩固與綜合實力的提升。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744127億元,比上年增長6.7%。世界銀行發布的2016年GDP總量排名中,美國以24.32%的占比位居第一,中國以總量占比14.84%排在第二。
日本文部科學省報告則顯示,中國的科技投入在2013年超過日本,在2014年達到了整個歐洲的56%,是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科技投入國。2014年,中國研發投入占GDP比例為2.05%,和歐盟28國平均的2.08%相差無幾。
不過,投入固然重要,但創新的價值,更在于轉化為切實的生產力。
近年來,借助互聯網技術的浪潮,我國極大提升了創新成果的轉化速度。政府積極引導金融服務于實體經濟,服務于“雙創”,大力簡化行政審批程序,讓創新成果很快從學術論文走向經濟實踐,推動了經濟的高效發展。電商、共享單車、電子支付等,都是這些努力帶來的卓越創新。
當然,廣闊、深厚的市場規模,龐大且升級中的消費能力,是中國走向創新領導者的獨家優勢——需求側的快速升級,必然促動供給側的改革。要想跟上節奏,創新是企業唯一的途徑。
既有市場的海量需求,又有政府、產業界堅定的政策支持,更有無數為創新所感召的年輕人才。我們只要堅持正確的方向不動搖,就一定會走上創新領跑者的位置。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