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了解到,13日,第九期"錢學森論壇"在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舉行,多位院士專家為內蒙古建設支招。
據了解,內蒙古的能源、化工、冶金建材、裝備制造、農畜產品加工已成為支撐全區經濟發展的優勢產業,目前五大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經濟總量的85%以上。
煤化工是內蒙古的傳統優勢產業之一,內蒙古之自治區在其《"十三五"工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時將現代煤化工產業增加值比重提高到5%以上。對此,化學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金涌指出,煤化工的前途必從能源制備向高附加值產品制備轉化,建議"工藝選擇要求從短流程、低投資、低能耗、高附加值、清潔化多方思考,同時要將產業鏈向高附加值產品的方向延伸。"
軍事科學院戰略研究部研究員、少將姜春良認為,內蒙古的軍民融合已取得了一定成就,在民用核能、民用航天、冶金、裝備制造業方面頗有影響力。"下一步,應當建立軍民兩用技術供需對接的長效機制,重點推動一批重大軍民融合示范項目建設。"同時,他還鼓勵軍工單位擴大開放,積極推動"民參軍"。
內蒙古是新中國航天事業的重要發源地,航天史上的多個第一在這里誕生。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薛惠鋒表示,內蒙古應"跳出當地、跳出自然條件限制",以航天尖端技術為核心資源,打造技術交易、成果轉化、資本積累、產業孵化平臺,為產業轉型注入源源不斷的太空動力,走出一條"政府搭臺、航天推進、企業唱戲、民眾受益"的特色軍民融合之路。
攝影測量與遙感學家、兩院院士李德仁針對內蒙古智慧城市建設提出相應建議,他提到,要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高科技來實現城市應急管理的智能化。增材制造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華明結合內蒙古制造業未來發展,闡述了3D打印技術對重大裝備制造業的影響。國家行政學院教務部主任丁文鋒則建議借助互聯網來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升級。
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曾說過,"額濟納旗人民對祖國的國防事業做出了巨大的犧牲,我們應該回報內蒙古,為內蒙古人民的幸福生活作出應有的貢獻。"
據了解,這是"錢學森論壇"首次走進內蒙古。錢學森論壇是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為打造錢學森思想智庫而設立的高端論壇,定期組織國內外知名專家,為我國航天、國防以及國民經濟領域重大問題建言獻策。
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黨委書記郭京朝表示,本次論壇旨在"用錢老的智慧,助推內蒙古成為'軍地共興'的前沿,走在'產業共融'的前列"。錢學森長子錢永剛認為,論壇從新的角度詮釋軍民融合,"可以說是以另一種方式,讓錢學森回到他一直牽掛的這片土地"。
世界首臺!我國量子計算機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這是歷史上第一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基于單光子的量子模擬機,為最終實現超越經典計算能力的量子計算這一國際學術界稱之為'量子稱霸'的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潘建偉說。
從"氣象特警"到"隨身空調" 航天技術來到你身邊航天技術民用化已經不是新鮮事。寶寶使用的尿不濕、方便面里的蔬菜包等,這些產品最初都是由航天技術轉化而來,而我國現如今在航天技術轉化民用方面,更是已經覆蓋汽車、電子通信、醫療儀器等多個民用領域。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