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響科技體制機制改革之鼓,需要直擊難點、痛點和堵點?! ?/FONT>
黨的十八大以來,內蒙古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深化發展、上下聯動、蹄疾步穩,不斷釋放和激發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所蘊藏的巨大潛能。
建立與經濟緊密結合的項目形成機制
頂層設計確立的任務、目標能否順利實現,機制、體制改革是關鍵??萍柬椖康拇_定和實施,事關提出的科技創新具體任務能否完成。盡管過去有一套立項辦法,也有預防權利尋租的制度,但是在項目安排上不能根本解決幾十年來科技與經濟脫節的問題。社會上也存在一些誤解:認為科技項目飄在天上,沒有關系立不上項目。針對這一現象,從國家到各省市自治區都在試圖破解,始終沒有從根上突破傳統的立項方法。內蒙古從科技項目形成機制和管理辦法入手,勇于創新、大膽改革,出臺了《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儲備項目管理暫行辦法》和《內蒙古自治區科技計劃項目管理辦法(試行)》等文件,結合技術路線圖研究結果,廣泛征集科技項目并進行實用性和先進性分析,有針對性地建設自治區科技項目儲備庫,切實解決了科技與經濟兩張皮和研發效率不高的頑疾,項目安排真正做到了公開、公正、透明。
“實用性”是在廣泛征集項目的基礎上,請自治區專家評審,項目是否是自治區經濟建設中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科技問題;“先進性”是請國內專家評審,項目是否屬于國內領先水平,避免了低水平重復。此外,提出項目的單位如果條件不具備未必能承擔上所提項目。2016年自治區共征集儲備項目2000余項,有1077項通過實用性分析,其中303項通過先進性分析。2017年,內蒙古科技廳所安排的重大科技項目都通過了“兩性”分析。這一開創性的工作,得到了國家科技部的充分肯定,科技部在昆明舉辦的“科技監督評估和誠信體系建設培訓班”上將這項工作作為典型案例。
內蒙古以理順項目形成機制的改革為突破口,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出臺了《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深化科技計劃管理改革加強科技項目和資金管理的意見》,重構了科技計劃布局,確定了六大主體計劃,解決了科技計劃分散、聚集不夠的問題。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完善自治區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等政策的意見》,從6個方面提出了改革舉措。相繼出臺了有關科技計劃調整、項目經費管理、決策咨詢、項目儲備庫建設、科技成果轉化等一系列配套的科技改革措施。多項改革均走在了兄弟省市的前列。
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保障體系
十八大以來,內蒙古進一步發揮政府在科技投入中的引導作用,圍繞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6+7”產業布局調整需求,組織實施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實用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和平臺載體建設三大科技工程,運用財政、科技計劃、金融、政策等多種手段整合社會各類科技創新資源,積極構建多元化科技投入體系。
2016年,自治區公共財政預算支出中用于科學技術的支出達32.38億元,較2012年增長17.3%,年均增長4.1%。2017年,自治區本級財政科技專項資金投入達到73150萬元,較2012年增長了73%。財政科技投入杠桿效應明顯,5年來內蒙古R&D活動內部經費支出累計達到624.34億元,占國民生產總值比例2016年達到0.79%,較2012年增長了0.15%。
財政科技投入結構進一步優化。堅持集中財力辦大事的原則,瞄準制約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問題,啟動實施自治區科技重大專項;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目標,圍繞市場機制不能有效配置資源的重點領域關鍵技術攻關、實用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平臺載體建設、人才隊伍建設、基礎研究和科技創新環境建設5個方面,重新布局并組織實施自治區科學技術項目計劃(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資金項目);同時積極爭取國家科技計劃項目資金支持。十八大以來,內蒙古共安排各類科技計劃項目2802項,投入財政經費32億元,其中科技重大專項投入16.5億元;共獲得各類國家科技項目1817項,支持經費14.08億元。
科技與金融融合更加緊密。積極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帶動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資本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投入。2014年,由自治區科技重大專項資金和民間資本共同出資,設立了內蒙古協同創新股權投資基金,以股權投資的方式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截至目前,該基金總規模已達到8.08億元,其中:科技重大專項資金累計出資7.1億元,民間資本累計投資0.98億元?;鹜耆扇∈袌龌\營和管理,面向全國公開招聘和委托專業化管理機構運營和管理。目前,基金已完成投資科技型中小企業8家,涉及現代農牧業、新材料、冶金化工、環保等領域,投資總額達到2.32億元,撬動盟市地方財政、銀行、基金、民間投資等機構資金投入5.65億元,杠桿放大2.44倍。
推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體系建設,牽頭設立1000萬元內蒙古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資金,采取“風險補償+擔保+保險+銀行”的運作模式,廣泛吸納金融、擔保、保險等機構,共建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與科技成果轉化融資平臺。目前已有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光大銀行、興業銀行5家銀行和內蒙古藍籌融資擔保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平安保險公司加入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體系,有300多家企業入選首批風險補償基金支持企業名錄,預計放大融資規模超過1億元。截至目前,全區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額累計已達32.94億元。
同時,不斷加強與金融辦、股權交易中心等金融機構的合作,推動內蒙古股權市場設立“科技創新板”,引導各類資金投資科技型中小企業,促進我區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
成果轉化服務改革取得創新性突破
科技成果轉化難,難在哪里?一是取得的成果沒有市場需求,更多的是取得的科技成果不為人知,市場信息不對稱??萍疾块T過去推廣科技成果是采取立項的方式,通過安排成果推廣計劃資金,推廣認為是前景廣闊、效益不錯的成果。這樣做的結果有點強人所難、拉郎配的感覺,推廣一陣風,刮完就了事。重要的是所立項目有限,大多數成果還是不為社會所了解。
為攻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率低這一難關,自治區政府出臺了《自治區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八項措施》,大力推進成果轉移轉化公共平臺建設、成果處置收益權下放等關鍵改革舉措,進一步強化了政策激勵力度,推動了科技成果高效轉化應用。
強化科技成果轉化的平臺支撐。在整合跨區域、跨行業的大數據、云計算基礎上,建成了集科技成果展示、供需對接、技術交易、專家咨詢與政策激勵為一體,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內蒙古科技成果交易平臺,所有社會組織和個人均可通過這個平臺發布技術需求,找到自己所需的技術成果,這一“互聯網+”科技成果轉化的創新模式,有力推動了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強化創新主體的科技成果轉化引導激勵。對科技成果轉化資金安排進行重大改革,出臺《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專項資金后補助管理辦法》,由過去通過立項安排資金改為“你交易了我才給錢”,在全國率先開展科技成果后補助,對企事業單位、科研機構承接技術轉化、轉讓技術成果以及開展與科技成果轉化相關的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培訓、技術承包、技術中介等活動給予相應的資金補助,最高補助限額達到200萬元;引導各類創新主體建立符合科技成果研發轉化特點的內部激勵制度和有利于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科研評價和績效評價體系;理順科技成果處置和收益權利關系。下放國有企事業單位科技成果的處置權,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所獲得的收入不上繳國庫,全部留歸單位。
加大科技成果轉化投入力度。自治區財政設立5億元的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各盟市財政設立相應的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主要用于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后補助、創新券、風險補償等。在自治區科技協同創新基金設立科技創業投資子基金,支持開展科技成果轉化的初創期企業,引導盟市以多種形式設立支持科技成果轉化的科技基金。引導各類風險投資機構參與投入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對投入項目失敗造成損失的,按照其投資總額10%給予補償,單個項目最高補償額不超過50萬元。
深入推進實用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工程。著眼于產業技術需求和區域經濟發展,自治區科技廳將成果推廣、專利轉化確定為科技計劃的重點支持方向,轉移轉化了一批科技成果,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為推動自治區經濟結構調整、產業轉型升級起到了積極作用。據統計,2015年度自治區科技進步獎獲獎成果累計創造產值77.8億元、新增利稅37.8億元、創收外匯673.5萬美元、節約資金226.8億元。其中,世界首條稀土硫化物著色劑連續化隧道窯生產線在包頭建成,并成功實現產業化,全面投產后,產值預計超過百億元;年產7萬噸國內最高端的熱鍍鋼(鋁)復合板熱轉印生產線在包頭點火成功,投產后將有效延伸包頭市鋼鐵和鋁的產業鏈,積極消化鋼鋁產能,預計年產值3億元。
知識價值導向得到充分體現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內蒙古,最關鍵的因素是人才。十八大以來,自治區堅持以人為本,高度重視科研人員的知識價值,采取了一系列“激勵人”“解放人”的重大改革舉措。
出臺《自治區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八項措施》,職務發明創造及成果轉化工作中作出重要貢獻的科技人員,可享受不低于成果轉讓或許可取得的凈收入、技術入股形成的股權的70%或不低于自主實施轉化成功投產后5年內每年營業利潤5%的獎勵。國有企事業單位科研人員帶著科研項目和成果離崗創業,可以保留人事關系和基本待遇。科研人員崗位考核、職稱晉升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與科技論文同等對待,橫向課題與縱向課題同等對待。
出臺《關于進一步完善自治區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等政策的意見》,堅持以人為本,遵循科研規律,簡化審批程序,下放管理權限,在項目預算編制中取消科研人員勞務費比例限制,提高間接費用比重并增列科研人員績效支出,建立科研財務助理制度等,有效增強了科研人員在項目中的科研積極性,為科研人員專心從事科研活動提供了保障。
出臺《關于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措施》,科研機構、高等院??冃ЧべY比例由單位自主決定,科研人員從事科技成果轉化等活動報酬、獎勵等,不納入單位績效工資總量,對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實行協議工資、年薪制或項目工資等多種分配辦法,橫向項目結余經費可全部用于獎勵項目組科技人員。
改革不停歇,創新不止步。隨著一項項改革舉措的落地生根,內蒙古的創新活力持續釋放、創新源泉充分涌流。
(來源:內蒙古日報)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