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區各委、辦、廳、局,各大企業、事業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奶業振興保障乳品質量安全的意見》(國辦發〔2018〕43號)精神,推動我區建設一流種源、飼草料、奶源基地,打造一流加工企業,創建一流品牌,形成一流品質,引領全國奶業發展,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發展目標
力爭到2025年,全區奶畜存欄達到350萬頭只,奶類產量達到1000萬噸;乳品加工企業產值達到3000億元。
二、重點工作
(一)加強優勢奶源基地建設。
1.優化奶源布局。發揮黃金奶源帶、黃金草原帶、黃金玉米帶優勢,建設黃河、嫩江、西遼河流域和呼倫貝爾、錫林郭勒草原五大奶源基地。以呼和浩特市為核心的沿黃地區,荷斯坦奶牛存欄達到125萬頭,建設優質高產奶源基地。呼倫貝爾市嶺東和興安盟等嫩江流域及通遼市、赤峰市西遼河流域,以荷斯坦奶牛為主,推動乳肉兼用牛發展,荷斯坦奶牛和乳肉兼用牛存欄分別達到75萬頭和50萬頭,建設高標準高質量奶源基地。呼倫貝爾、錫林郭勒草原牧區,以三河牛、西門塔爾牛等乳肉兼用品種為主,存欄達到50萬頭,建設特色綠色有機奶源基地。中西部地區鼓勵發展薩能和東弗里生等品種奶羊養殖,存欄達到50萬只,建設高品質奶源基地。草原牧區馬、駱駝等保持存欄穩定,培育發展馬奶、駝奶等特色奶源基地。
2.實施標準化規模養殖提升工程。優先支持家庭奶牛養殖場規?;洜I,加快形成以奶農規模化養殖為基礎的生產經營體系。政府扶持引導和乳品加工企業、養殖場投入相結合,整合中小牧場,提升基地標準化水平。以標準化示范創建為載體,支持養殖企業、乳品企業自建牧場以及合作牧場開展“數字牧場”建設,提升智能化水平。
3.建設現代種源基地。依托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工程實驗室、院士工作站,支持種牛站與種母牛場開展聯合育種,培育優秀種牛。在荷斯坦奶牛核心育種場培育后備種公牛2000頭以上,培育國際排名前100名以內的種公牛5至7頭、國內排名前100名以內的種公牛30頭以上。在乳肉兼用西門塔爾牛和三河牛核心育種場培育后備種公牛各1000頭,提供優質采精種公牛各100頭。立足蒙古馬和雙峰駝本品種選育,開展奶羊引進品種的本土化培育。鼓勵育種企業以市場化方式組建種業集團,建設種源科研生產經營一體化基地。
4.提升優質飼草料生產能力。依托糧改飼和高產優質苜蓿等項目,實施飼草料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在黃河、嫩江、西遼河流域和呼倫貝爾、錫林郭勒草原五大奶源基地配套建設青貯玉米、苜蓿種植基地各700萬畝,種養結合就地就近保障飼草料供應。實施苜蓿、青貯玉米生產機械化提升行動,鼓勵社會資本購買大型收儲機械,提供租賃服務,保障飼草產品質量。
5.加強糞污資源化利用。支持奶牛養殖大縣糞污資源化利用,推動奶牛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設備提升改造,培育市場化運營糞污集中處理中心,結合化肥負增長行動,推動糞肥還田利用,促進種養結合綠色循環發展。
6.強化奶牛健康管理。嚴格動物防疫條件審查,落實疫病免疫、病原監測、檢疫監管、無害化處理和應急處置等防控措施,建立健康檔案,確保養殖場生物安全。加大疫病防控力度,抓好常見病綜合防控,推進布病和結核病凈化,到2025年達到奶牛布病、結核病控制標準。
(二)打造加工企業集群。
1.鼓勵和支持乳品企業做優做強。發揮乳品龍頭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推動乳品企業在五大優勢區域布局自有奶源和加工基地。支持大型乳品企業建設乳業創新園區,開展營養健康、加工技術、包裝技術、食品安全風險、高端產品、設計等研究應用。推動乳品企業調整優化產品結構,鼓勵擴大嬰幼兒配方奶粉、奶酪等干乳制品生產,研究開發適合城鄉不同消費群體的乳制品。支持大型乳品企業國際化發展,打造世界級企業和國際品牌,提供一流的產品和服務。
2.促進中小乳制品企業差異化發展。支持中小乳品加工企業進入食品產業園,加強與上下游中小企業配套合作,實施標準化生產,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在城市和人口密集區開展巴氏奶生產,發展“自有牧場+奶吧”等產銷模式,培育巴氏奶消費群體。開發羊奶等特色奶制品生產,推動中小乳制品企業差異化發展。
3.鼓勵民族乳制品特色化發展。支持錫林郭勒盟、呼倫貝爾市等牧區開辦民族特色乳制品工廠化生產試點,完善民族特色乳制品奶源、加工工藝、產品標準體系和SC認證,促進乳制品按標準生產和提檔升級。支持呼倫貝爾市生產具有俄羅斯、歐美風味的特色奶酪等高端乳制品,培育呼倫貝爾乳制品區域公用品牌,提高有機綠色高端乳制品市場認知度。鼓勵錫林郭勒盟、呼倫貝爾市、通遼市、赤峰市、鄂爾多斯市、阿拉善盟和巴彥淖爾市等牧區開展高端養生系列馬駝產品研發,挖掘馬奶、駝奶保健價值,推廣策格、駝奶等產品在蒙醫蒙藥領域的應用,延伸產業鏈條、提高附加值。
(三)完善利益聯結機制。
1.嚴格落實購銷合同。規范生鮮乳購銷行為,監督乳品加工企業與養殖場(戶)簽訂長期穩定的購銷合同,維護生鮮乳收購秩序。依法查處和公布拒收、限收合格生鮮乳等不履行購銷合同,以及憑借購銷關系強推強賣獸藥、飼草料、養殖設備等行為。依托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建立乳企誠信記錄,實行“黑名單”制度。
2.建立奶價協商機制。各盟市、旗縣(市、區)成立乳品企業、養殖者、行業協會參加的生鮮乳價格協商委員會,定期監測養殖成本,參照原奶與成品價格合理比例,提供生鮮乳收購參考價格,引導加工企業確定合理收購價格。
3.推動養殖和加工一體化發展。推進乳品加工企業與合作牧場以相互參股、融資、重組等形式實現利益共享。扶持規模養殖場、奶農合作社自建或聯建特色乳品加工企業,構建 “奶農+合作社+牧場+工廠”的新型利益共同體。推動國有農牧場與乳品加工企業合作,以“規?;?/span>+產業鏈”一體化模式,整合資金、資源、技術、管理等要素,建設全產業鏈一體化發展的現代企業。
(四)強化科技支撐與服務。
1.加強奶業基礎研究。支持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奶業研究學科和重點實驗室,開展育種、飼料、管理、疫病、微生物發酵和疫苗研發等基礎研究,培養奶業高層次人才,為奶業發展提供基礎保障。鼓勵乳品企業依托已有的重點實驗室,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引領行業技術進步。
2.強化技術推廣與服務。依托奶牛產業技術體系及畜牧獸醫推廣機構,加大關鍵技術集成示范與推廣力度,不斷提升奶牛單位產出水平和生產效率。加強技能服務型人才和牧場主培訓,提升基層技術推廣骨干的服務能力和奶業從業人員整體素質。
3.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支持家庭牧場社會服務體系試點建設,開展技術、管理、營銷等全覆蓋培訓和服務。建立奶農服務平臺,推進家庭牧場數字化、信息化管理,強化生產數據匯總分析、質量追溯和飼養管理服務等功能。
4.積極推廣“互聯網+”。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培育電子商務市場主體。推動奶產品上網銷售,打造集零售體驗、品牌連鎖、電商等多種形式為一體的銷售新模式,形成一批電子商務龍頭企業,把綠色有機奶產品推向全國,走向世界,打造國際品牌。
三、政策措施
(一)加強財稅政策支持。自治區加大奶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力度,支持良種奶牛引進、性控凍精補貼、種公牛培育、特色乳制品加工、奶牛生產性能測定及高產苜蓿種植等。農牧業產業化扶貧基金重點扶持奶業振興。實施學生飲用奶計劃。各地區要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統籌相關資金支持奶業振興各項工作。全面落實國家、自治區支持奶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支持我區奶業振興。
(二)強化金融保險支持。支持龍頭企業直接融資和奶業小微企業應收賬款融資,適當提高貸款或授信額度,新增支小再貸款等優先支持奶業小微企業。開發符合市場需求的保額補充型商業保險、收入保險、價格指數保險等新產品,滿足新型經營主體保險需求。開展奶?;铙w抵押貸款、養殖場抵押貸款,將符合條件的中小牧場貸款納入農業信貸擔保體系予以支持。
(三)提供用地政策支持。奶業加工企業建設用地優先納入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并給予重點傾斜。使用國有建設用地需要受讓的,可在不低于國家最低價標準前提下確定出讓底價。存量奶業建設用地在符合規劃、不改變原用途前提下,因改建、擴建、技改等建設增加容積率的,可在5年過渡期內不增收土地出讓價款。利用未利用土地進行奶業項目建設,享受國家有關支持政策。奶業建設用地可以通過長期租賃、先租后讓、租讓結合等方式供地,可以彈性出讓年期供地。符合設施農業規定標準的養殖場及青貯窖(池)、草料場、機棚等附屬設施納入農用地管理。在不改變宜林地用途、不降低原功能條件下,允許養殖場以承租等方式使用林地。
(四)積極推動企業上市。建立多元化奶業融資渠道,鼓勵區內外大中型乳品企業、養殖企業、民間資本等投入奶業發展。積極做好養殖企業、加工企業上市后備資源培育,支持區內企業在主板、創業板和新三板等各類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在股權交易中心建立“綠色”通道,加快企業上市步伐。
(五)堅決守住奶業質量安全底線。加強乳品生產全程監管,強化養殖環節飼料、獸藥等投入品監管,從源頭上保障生鮮乳質量安全。對生鮮乳收購站、運輸車、乳品企業實行精準化、全時段管理,依法取締不合格生產經營主體。實施乳品質量安全檢測計劃,科學合理設定檢測項目,支持第三方檢測機構開展質量安全檢測。堅持執法檢查與監督檢測聯動,行政與司法銜接,嚴厲打擊違法添加行為。加強復原乳監管,嚴格監督落實標識制度。嚴厲打擊乳品走私行為。
(六)加強對奶業發展的組織領導。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協同配合,制定配套政策和相關措施,積極引導乳品消費,開拓奶業市場,形成促進奶業轉型升級的強大合力。強化監督考核,建立獎懲機制,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推動我區奶業全面振興。
2019年8月9日
(此件公開發布)
圖解:《內蒙古自治區關于推進奶業振興的實施意見》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