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羊健康飼養技術
通遼市技術市場促進中心
通遼市科技成果推廣中心
編委會
總編:金淑琴
副總編:劉興民、朱國立、陳永勝
編委:劉興民、朱國立、陳永勝、王思珍、好畢斯嘎拉吐、賈衛星、魯克、劉德臣、馬志軍。
編輯部
主編:劉興民
副主編:朱國立
撰搞:朱國立、王思珍、好畢斯嘎拉吐、賈衛星、魯克、劉德臣、馬志軍。
責任編輯:朱國立、賈衛星
農牧業產業鄉土科技帶頭人培訓教材
一、 高淀粉玉米高產栽培技術
二、 紅干椒高產栽培技術
三、 蓖麻高產栽培技術
四、 肉鵝健康飼養技術
五、 肉羊健康飼養技術
六、 肉牛健康飼養技術
前 言
科學種、養、加是農牧業產業發展的基礎,有效的高產栽培技術、健康飼養技術是農牧業產業快速發展的有力保障。通遼市技術市場促進中心承擔了國家級星火計劃項目《農牧業產業鄉土科技帶頭人培訓》。為了搞好培訓,打造出一批能帶領千村萬戶農牧民致富的鄉土科技帶頭人。項目承擔單位組織了一批即有理論基礎又有實踐經驗的知名專家、教授和種植、養殖能手撰寫了這套玉米、紅干椒、蓖麻高產栽培技術;肉牛、肉羊、肉鵝的健康飼養技術培訓教材。該教材為項目的實施提供了保障。該教材在總結了我地區多年生產經驗的基礎上,吸收了當前國內外種植業、養殖業所推廣的一些新技術、新方法。使納入培訓的鄉土科技帶頭人,能在第一時間掌握和接觸到當前這六大產業所推廣的最新種、養技術。該教材內容豐富,實用性、可操作性強,語言準確精練,且通俗易懂,是編撰者多年在深入基層為農牧民服務中堅持理論研究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的技術總結和集成。
我們衷心期待這套系列培訓教材能在通遼市農牧業產業生產中發揮作用,成為農牧業產業發展的助推劑,農牧民發家致富的好幫手。
本教材在編寫過程中,得到了通遼市科學技術局、通遼市農牧業局、內蒙古民族大學、通遼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通遼市畜牧獸醫科學研究所、通遼市宏博種業科技有限公司、開魯縣津魯農業科學技術研究所及生產一線的技術人員和具有多年種植、養殖經驗的專業戶的幫助和支持,在此一并感謝。
編委會
2008年8月
目 錄
一、國內外主要羊品種簡介
(一)肉用羊品種
(二)肉(脂)兼用粗毛羊品種
(三)肉裘兼用型品種
(四)細毛羊品種
二、繁殖技術
(一)優秀種羊的選擇
(二)羊適宜的初配年齡及配種方法
(三)養羊生產應避免近親交配
(四)接羔技術
(五)提高羊繁殖力的途徑
三、飼養管理技術
(一)種公羊的飼養管理
(二)母羊的飼養管理
(三)羔羊的培育
(四)育成羊的培育
(五)羊的一般管理
四、羊肥育技術
(一)羔羊育肥
(二)成年羊快速育肥
五、羊舍的建筑
(一)建筑羊舍的基本要求
(二)日光暖棚羊舍的建造
六、疫病防治
(一)羊口瘡
(二)羊痘
(三)口蹄疫
(四)羔羊痢疾
(五)羊腸毒血癥
(六)布魯氏菌病
(七)白肌病
(八)螨病
(九)絳蟲病
(十)肝片吸蟲病
一、國內外羊品種簡介
(一)肉用羊品種
1、無角陶賽特羊
產于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屬于肉用型羊。具有生長發育快,肉用體形明顯,肉質好,易育肥的特點。成年公羊體重為90—110千克,成年母羊為65—75千克。經育肥的4月齡公羔胴體22千克,母羔為19.7千克。與蒙古母羊雜交效果顯著,其雜交一代宰前重和胴體重均可提高20%左右。產羔率為130—175%。
2、薩??搜?/span>
原產于英國英格蘭東南部,早熟性好,生長發育快,產肉性能好,瘦肉率高,肉用體形明顯。成年公羊體重100—136千克,母羊為70—96千克。經育肥的4月齡公羔胴體重24.2千克,母羔為19.7千克。母性好,產羔率為130—140%。被毛中有有色纖維。
(二)肉(脂)兼用粗毛羊品種
烏珠穆沁羊
俗稱大尾羊或黑頭羊,產于我國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東部的烏珠穆沁草原。具有適應性強、肉脂產量高、生長發育快、成熟早、肉質細嫩的特點,適用于肥羔生產,尾肥大,尾中部有一縱溝,將尾分成左右兩半。成年公羊體重為74千克,母羊為58千克。在放牧條件下成年羯羊秋季屠宰率為54%,凈肉率為37%,6月齡羯羊屠宰率為50%,凈肉率為39%。公母羊適宜繁殖年齡1.5—7歲,母羊產羔率為100.69%。
(三)肉裘兼用型品種
小尾寒羊
產于我國河北南部、河南東部和東北部、山東南部及皖北、蘇北一帶。屬短脂尾羊,具有早熟、生長快、產肉性能好、繁殖力同及遺傳性穩定的優良特性。成年公羊體重為94千克,母羊為49千克。母5—6朋齡即可發情配種,一年產二胎或二年產三胎每胎平均產2—3只。
(四)細毛羊品種
1、澳洲美利奴羊
產于澳大利亞,性早熟,長年發情,產羔率150—250%。分為細毛型(含超細型,占6%)、中毛型(占56%)和強毛型(占38%)三個類型,其中中毛型公羊體重65—90千克,母羊體重40—44千克,毛長9厘米,細度60—64支紗,凈毛率62—65%。
2、中國美利奴羊(科爾沁型)
育成于內蒙古嘎達蘇種畜場,成年公羊體重91.8千克,成年母羊體重43.1千克,十二個月體側毛長成年公羊12—13厘米,成年母羊9—10厘米,羊毛細度60—64支紗,凈毛率在50%以上,產羔率117—128%。
3、德國美利奴羊
原產于德國薩克森州,早熟性好,生長發育快,凈肉率高,耐粗飼,產羔率150—250%,公羊體重120—140千克,母羊70—80千克。毛長8. 0—10.0厘米,毛細60—64支紗,凈毛率40—52%。但其后代中公羊的隱睪率較高,引種時應注意。
4、科爾沁細毛羊
分布于通遼市奈曼旗、開魯縣、科左后旗、扎魯特旗、科左中旗等地。十二個月體側毛長公羊為9.0厘米,母羊為8 .5厘米,羊毛細度均勻,以60—64支紗為主,凈毛率在36—40%,產羔率110%以上,剪毛后體重公羊為60千克,母羊為37千克。
二、繁殖技術
(一)優秀種羊的選擇
1、品種選擇
在農牧區舍飼(或放牧)養羊生產中,飼養羊的品種建議從以下三方面先進選擇:
(1)飼養肉用羊
主要母本品種可選擇:烏珠穆沁羊(俗稱大尾羊、黑頭羊)、科爾沁細毛羊(俗稱細雜羊)、小尾寒羊等。
主要父本品種可選擇:無角陶賽特羊、薩??搜?、烏珠穆沁羊等。
(2)飼養細毛羊
主要母本品種可選擇:科爾沁細毛羊(俗稱細雜羊)等。
主要父本品種可選擇:德國美利奴羊、中國美利奴羊(科爾沁型)、澳洲美利奴羊等。
2、個體選擇
在養羊生產中,選擇優秀個體種羊一是要根據其本身成績符合本品種標準且成績突出的個體;二是結合其祖先成績來考慮決定是否留作種用。
(二)羊適宜的初配年齡及配種方法
1、適宜的配種年齡
母羊開始配種時體重應為其成年體重的70%左右。早熟山羊品種可在6—12月齡時初配,綿羊及晚熟的山羊品種一般在1.5歲左右開始配種,小尾寒羊性成熟早,5—6月齡就能配種受胎。公羊一般在1.5—2周歲開始配種。
2、配種方法
羊的配種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
(1)自由交配。將公羊按1:30—40的比例放入母羊群中,任其自由交配。
(2)人工輔助交配。將公母羊分開飼養,當母羊發情時,在人工輔助下為母羊選擇適宜的公羊進行交配。
(3)人工授精。是利用人工授精器械采取公羊的精液,經過精液品質檢查和處理,然后輸入到發情母羊的生殖器官內使其受孕的先進配種技術。在養羊生產中,羊的人工授精技術應大力推廣。
(三)養羊生產應避免近親交配
1、近親交配的害處
在農村,養羊生產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多年不調換種公羊,造成閉鎖繁育,近親交配現象十分嚴重,導致生產性能和繁殖率下降、死胎流產、殘弱羔屢屢出現,羊只抗病力差,死亡率高。
2、避免近親交配的方法
(1)調換種公羊。在一個羊群中的種公羊連續使用兩年就進行調換。
(2)種公羊單獨飼養。到配種季節,選擇血緣關系遠的種公羊進行人工輔助交配或人工授精。
(3)在羊數量大、集中的地區建立羊只人工授精站。授精站建立檔案制度,進行有計劃的選種選配。
(四)接羔技術
1、妊娠診斷與預產期判斷
(1)妊娠診斷:綿羊的發情周期為15—18天,山羊的發情周期為16—21天。母羊在配種后經過一個情期如不再發情,即可初步認定已經妊娠。
(2)預產期判斷。判斷母羊產羔的時間,一般是根據配種的日期推算預產期,山羊的妊娠期為152天(142—159天),綿羊為150(140—158天),從配種日期算起,往后推5個月,即為產羔的時間。
2、接產方法
(1)正產。正常分娩時,羊胎膜破裂后幾分鐘至半小時羔羊就生出。先看到前肢的兩個蹄,隨著是嘴和鼻,到頭頂露出后羔羊就立即生出了。產雙羔羊前后間隔5—30分鐘,多至幾小時,要注意護理,因母羊疲倦無力,需要助產。羔羊生下后半小時至三個小時胎衣脫出,要拿走。
(2)助產。妊娠母羊若破水20分鐘未產出,或僅露出蹄和嘴等,無力努責,及與順產胎位不同的姿勢,都要助產。助產者將指甲剪短磨光,手臂用肥皂水洗凈,用2%來蘇兒溶液或酒精消毒,涂上潤滑劑。要根據不同情況進行助產。當姿勢正而無力時,可用手握住前蹄或后蹄,隨母羊努責順勢向后下方輕輕拉出,或用手向后上方推動腹部促其產出。如胎位不正,要把母羊后軀墊高,將露出的部分胎兒送回,手伸入產道,糾正胎位,然后順勢將胎兒拉出。
(3)羔羊護理。當羔羊生出后將其嘴、鼻、耳中的粘液掏出,羔羊身上的粘液讓母羊舔干。有的羔羊產出后,心臟跳動而不呼吸為假死,可提起羔羊兩后肢,使其懸空,同時拍擊其胸、背部或使羔羊平臥,用手有節律地推壓羔羊胸部兩側,進行人工呼吸或從羔羊鼻孔吹氣,使其復蘇。羔羊生后,臍帶讓其自然斷裂。有的臍帶不斷,可用手擰斷,然后消毒。羔羊生后,母羊疲倦、口渴,應給母羊飲溫水,最好加進少量麥麩。
當母羊把羔羊舔干后,羔羊多能在母羊腹下找乳頭吸吮,這時應立即剪去其乳房周圍的長毛,然后用溫熱消毒水洗乳房,擦干,擠去最初的幾滴乳汁,幫助羔羊及早吃到母乳。有些羔羊產后不會吃奶,需要訓練。
(五)提高羊繁殖力的途徑
在日常生產中,主要通過加強營養,搞好選種選配,使母羊一年產兩胎或兩年產三胎,從而達到多胎高產,提高養羊效益的目的。
綿羊多屬季節性繁殖,而且多為秋季發情配種,冬季產羔,如通過舍飼加強營養,冬季和春末也可發情配種,實現一年產兩胎或二年產三胎,每只母羊每年多產羔0.5—1只。
利用雙羔公羊交配母羊,或讓產過雙胎的公母羊交配,多選留雙羔后代的公母羊交配,均可提高羊群雙羔率。
三、飼養管理技術
(一)種公羊的飼養管理
在種公羊的飼養中,要求其常年保持中上等膘情、健壯、活潑、精力充沛、性欲旺盛,過肥過瘦都不利于配種。種公羊飼料要求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無機鹽,且易消化、適口性好。理想的粗飼料有苜蓿干草、三葉草干草等。適宜的精飼料有玉米、高梁、豌豆、黑豆、豆餅。小米能改善性腺活動,提高精液品質,喂量不宜過多,用量宜占精料的50%以下。優質的多汁飼料有胡蘿卜、玉米青貯、甜菜等。
農戶飼養的種公羊一般就1—2只,有很多常年在羊群中,隨時與發情母羊交配,有的單獨圈養,有計劃的定期與母羊交配,這樣就要按照配種期和非配種期調整種公羊的精料給量,以滿足種公羊的營養需要。
1、配種期
配種期包括配種預備期(1—1. 5個月)、配種期和配種后復壯期(1—1.5個月)。配種預備期應按配種期喂量的60—70%給料,從每天補給混合精料0.3—0.5千克開始,逐漸增加到配種期的飼養水平。配種期喂給精料0.8—1千克,青綠飼料1.0—1.3千克,優質青干草2—2.5千克,胡蘿卜0.2—0.4千克,食鹽8—10克,骨粉10—15克,血粉或魚粉5克。隨著配種任務的增加還要另加3—4枚雞蛋。配種后復壯期,精飼料喂給量不減,增加運動量,經過一段時間后再適量減少精飼料,逐漸過渡到非配種期飼養標準。
2、非配種期
種公羊在非配種期,雖然沒有配種任務,但仍不能忽視飼養管理工作,應供給充足的能量、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非配種期每天喂給精飼料0.6—0.8千克,粗飼料正常給予,冬、春季節應注意補飼優質干草和胡蘿卜。
混合精料配方為:玉米75%、豆餅20%、麩皮5%。
(二)母羊的飼養管理
對于母羊要求常年保持良好的飼養管理條件,以完成配種、妊娠、哺乳等任務,羊舍要求干燥、保暖、清潔、通風良好。
1、空懷期
空懷母羊的主要任務是恢復體況。這期間要加強營養,使母羊盡快復壯,以中上等膘情迎接配種。每日精飼料的給量不少于0.3千克,粗飼料1.6—1.8千克。對個別體況欠佳、營養不良的羊只,應在配種前1—1.5個月對母羊加強營養,適當增加精飼料,促進母羊發情整齊和多排卵,以達到滿膘配種。
2、妊娠期
妊娠母羊的飼養分為妊娠前期3個月和妊娠后期2個月。
妊娠前期(妊娠—80天):因為胎兒生長緩慢,需要的營養并不太多,一般母羊可適量增加精料或不增加精料,高產純種母羊應補給0.5千克精料,青干草1.5—2千克,青貯料0.5千克,多汁飼料0.2千克。如青干草質量差,可增加0.2千克青飼料,并注意補充多汁飼料。
妊娠后期(妊娠81—150天):胎兒生長變快,初生重的90%在此期完成,妊娠母羊和胎兒共增重7—8千克。為了滿足妊娠母羊的生理需要,應每天飼喂精料0.5—0.7千克,青干草1.0—1.5千克,青貯飼料1.5千克,并注意飼喂胡蘿卜、食鹽、骨粉,禁止無故捕捉驚擾羊群,不能飼喂發霉、腐敗、變質、冰涼的配料,以防造成流產。
3、哺乳期
肉用羔羊一般哺乳期為4個月(羔羊強度肥育為3個月),其前2個月主要依靠母乳。哺乳期如果母羊營養好,則奶水充足,羔羊發育好,抗病力強,成活率高。如果母羊營養差,泌乳量則必然減少,這不僅影響到羔羊的發育,而且自身也會因消耗太大,體質很快瘦下來。
哺乳前期(哺乳前期2個月):母乳是羔羊的營養來源,尤其是出生20天內幾乎是唯一的營養來源。此時應保證供給母羊全價飼料,以提高產乳量,否則母羊泌乳量下降,直接影響羔羊生長發育。母羊產羔3天內,要喂給易消化的干草,飲鹽水麩皮湯。4-5天后適當喂給青貯飼料和多汁飼料,少量喂精料,以優質干草為主。隨著母羊體力的恢復、食欲的正常,產單羔的母羊應日飼喂混合精料0.8千克,青干草1.5千克,苜蓿干草0.5千克,多汁飼料1.5千克,供應充足飲水。
哺乳后期(哺乳后2個月):母羊泌乳力下降,加之羔羊有了采食能力,應適當降低母羊飼養標準,一般母羊給精料0.2—0.4千克,純種和高產母羊每天應給精料0.4—0.5千克,羔羊斷奶前幾天,要減少母羊的多汁飼料、青貯飼料和精飼料的飼喂量,以防乳房炎的發生。
(三)羔羊的培育
指羔羊斷奶前(4月齡)的飼養管理,要提高羔羊的成活率,并要培育出體形良好的羔羊,必須掌握四個關鍵:
1、環境條件。
初生羔羊要在產房內與母羊共同生活5—7天,羊舍溫暖、干燥、清潔,舍溫0—5℃,勤墊褥草,防賊風。
2、盡早吃足初乳
要引導其盡早吃初乳(初生—7日齡),一般情況下在母羊舔干羔羊胎水后,羔羊很快會站立起來,自己尋找乳頭,吮吸乳汁,體質較差的羔羊或初產母羊及戀羔性差的母羊,需要人工保定母羊,讓羔羊學會吃奶,一般單羔交替吮母羊兩乳頭,若是雙羔,則固定乳頭,生后20天內,羔羊每隔1小時左右吃一次奶,20天后羔羊每隔4小時左右吃一次奶,隨著日齡的增加,吃奶的次數減少,時間間隔拉長,產三羔或多羔的要找保姆羊或人工喂養,人工喂養前三天要吃初乳,否則成活率低,即使成活抗病力也弱,易患各種疾病。
3、盡早補飼
生后10日齡,當羔羊能夠舔食草料或食物時,應開始給羔羊投飼青干草和飲水,羔羊舍內應常備有青干草、粉碎飼料或鹽磚、清潔飲水等,以誘導羔羊開食,隨著羔羊采食能力的增加,15—20日齡時開始為其補飼混合料,以隔欄補飼最好,喂量隨著日齡增加而增加,一般15日齡后的羔羊日喂量50—70千克,1—2月齡100克,3月齡為200克,4月齡為250—300克,優質干草自由采食,另放食鹽袋讓其舔食,并注意補充食鹽和骨粉,保證充足飲水。
4、及時斷奶
羔羊3—4月齡時,應根據羔羊體格發育情況進行斷奶,斷奶方法有兩種,即一次性斷奶和分批斷奶。前者是當羔羊達到一定月齡或體況后將母仔斷然分開,采用這種方法是把母羊移走,羔羊仍留在原圈飼養,同時在斷奶羔羊中放入幾只大羊,引導飲水、吃料等,以減少斷奶應激;后者是根據斷奶羔羊生長發育和體質強弱不同,而分批斷奶的方法。斷奶后羔羊單獨組群舍飼或肥育。
(四)育成羊的培育
羔羊斷奶到第一次交配繁殖的公母羊稱育成羊。在斷奶的最初幾個月,生長迅速,在良好的營養條件下,日增重可達150—200克,每日需風干飼料0.7—1千克(補喂混合精料0.5—0.6千克,粗料1.6—1.8千克),以后隨著月齡的增加,則應根據日增重及其體重對飼料的需要量進行適當增增加。根據體重和生長速度的快慢,分別組成公、母育成羊群,結合飼養標準,給予不同營養水平的日糧。
育成羊是羊一生中生長最快的時期。在這一時期,如果營養條件跟不上,不但會影響自身的生產性能的發揮,而且還會影響后代的生產性能。因此在飼養上必須注意增重這個指標,按期固定抽測體重,借以檢查全群的發育情況,提高營養水平。
(五)羊的一般管理
1、羊的編號:給羊只編號的目的是便于羊只的個體識別和統一管理,羊的編號在羔羊初生2—3日齡時進行,常用的方法有:(1)耳標法;(2)剪耳法;(3)墨刺法;(4)烙角法。
2、羔羊去勢:去勢時間以公羔生后2—3周為宜,如遇天冷或體弱羔羊,可適當推遲。去勢方法有三種:(1)去勢鉗法;(2)刀切法:使用鋒利的小刀切開陰囊,摘除睪丸;(3)結扎法:當公羔一周齡時,將睪丸擠在陰囊里,用橡皮筋或細繩緊緊地結扎在陰囊的上部,斷絕了血液的流通,約經過半個月左右,陰囊及睪丸萎縮而自然脫落。
3、羔羊斷尾:羔羊生后一周左右即可斷尾。斷尾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熱斷法;另一種是結扎法,即用橡膠圈在尾巴適當位置(第二、三尾椎之間)緊緊扎住,斷絕血液流通,下端的尾巴,約10天左右即自行脫落。
4、羊的修蹄:修蹄一般在雨后進行,這時蹄質變軟,容易修理。修蹄工具可用修蹄刀,果樹剪。修蹄時修到蹄底面到淡紅色時,要特別注意,再削會出血,若有輕微出血可涂以碘酒;若出血較多,可用燒紅的烙鐵烙出血部位,注意不要引起燙傷。修理后的羊蹄底部要求平整,形狀要求方圓,以能自然站立為宜,舍飼的羊只1—2個月需要修蹄一次。
5、剪毛和抓絨:北方地區綿羊剪毛一般在5月下旬和6月上旬;山羊抓絨一般在4月下旬和5月上旬,抓絨兩次間隔半月,最后一次抓絨后,經一周時間,即可剪毛。
四、羊肥育技術
(一)羔羊育肥
1、育肥前的準備。羔羊3—5月齡斷奶,斷奶前15天實行隔欄補飼,或在早、晚有一段時間將母羊與羔羊分開,讓羔羊在沒有精料槽和飲水槽的圈內活動,其余時間仍母仔同處。補飼的飼料應與斷奶后育肥飼料相同,谷粒在剛開始補飼時可以稍加破碎,待習慣后則以整粒飼喂為宜,不要加工成粉狀。羔羊活動的地面應干燥、防雨、通風良好,可鋪少許墊草。羔羊育肥常見傳染病有腸毒血癥和出血性敗血癥,腸毒血癥疫苗可在產羔前給母羊注射,或在斷奶前給羔羊注射。
2、配制育肥用日糧。任何一種谷物類飼料都可用來育肥羔羊,但效果最好的是玉米等高能量飼料。實踐證明,整粒料比破碎谷物飼料育肥效果好,配合飼料比單獨喂給單一谷物飼料肥育效果好,主要表現在飼料轉化率高和腸胃病少。日糧類型有以下幾種:
(1)全精料型日糧:典型日糧配方如下:整粒玉米83%,黃豆餅15%,石灰石粉1.4%,食鹽0.5%,維生素和微量元素0.1%。其中: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添加量按每千克飼料計算為:維生素A、D、E分別是5000IU、1000IU、200毫克、硫酸鈷5毫克、碘酸鉀1毫克,同時應保證羔羊每日食入粗飼料45—90克,可以單獨喂給少量秸稈,也可用秸稈當墊草來滿足羔羊需求。
(2)粗飼料型日糧:日糧干草應以豆科牧草為主,可用部分秸稈代替,但蛋白質含量不低于14%,每只羔羊每天喂量按1.5千克計算,典型日糧配方如下:
配方一:玉米(粒)57.5%,干草40%,另加抗生素1%。
配方二:玉米(粒)52.25%,干草47%,另加抗生素0.75%。
(3)青貯飼料型日糧:此日糧不適于肥育初期的羔羊和短期強度肥育羔羊,可用于肥育70—80日齡的體小羔羊。羔羊每日進食量不應低于2.3千克。
典型日糧配方如下:
碎玉米(粒)27%,玉米青貯67.5%,豆餅5%,石灰石0.5%,維生素A和維生素D分別為1100IU 和110IU,抗生素11 mg。
3、飼喂技術
羔羊自由采食,自由飲水。投給飼料最好采用自制的簡易自動飼槽,以防止羔羊四蹄踩入槽內,造成飼料污染而降低飼料攝入量,擴大球蟲病與其它病菌的傳播,飼槽高度應隨羔羊日齡增長而適當提高。如果發現有些羔羊啃食圈欄時,應在運動場內添設鹽槽,槽內放入食鹽或食鹽加等量的石灰石粉,讓羔羊自由采食。注意羔羊采食整粒玉米的初期,有玉米粒從口中吐出,隨著日齡的增長,玉米粒吐出現象逐漸消失。羔羊反芻動作初期少,后期多,這些都屬于正?,F象,不影響肥育效果。在正常情況下,羔羊糞便呈團狀,黃色,糞團內無玉米粒,但在天氣變化或陰雨天,羔羊可能出現拉稀。育肥全期不變更飼料配方。
4、適時出欄:羔羊育肥期為50天,但育肥終重與品種有關系,大型品種羔羊3月齡育肥終重可達到35kg以上。
(二)成年羊快速育肥
1、選擇體軀較大、健康無病、牙齒良好的羊育肥,此種育肥方式的典型日糧配方如下:
配方一:禾本科干草及秸稈1千克,青貯玉米0.5千克,碎谷粒0.7千克。
配方二:禾本科干草及秸稈0.5千克,青貯玉米3千克,碎谷粒0.4千克,多汁飼料0.8千克。
2、有飼料加工條件的地區飼養的肉用成年羊或羯羊可利用顆粒飼料育肥。典型日糧配方為:草粉35%,秸稈44.5%,精料20%,磷酸氫鈣0.5%。在育肥過程中,應合理利用尿素及各種添加劑,成年羊日糧中,尿素喂量為每10千克體重23克,礦物質和維生素可占到精料的3%。
3、采取合理的飼喂方法。成年羊只日糧的日喂量依配方不同而有差異,一般為2 .5—0.7千克。每天投料兩次,日喂量的分配與調整以飼槽內基本不剩料為標準,喂顆粒飼料時最好采用自動飼槽投料,雨天不宜在敞圈飼喂,午后應適當喂些青干草,每只0.25千克,以利于反芻。
五、羊舍的建筑
(一)建筑羊舍的基本要求
舍飼養羊要建有圈舍和運動場。羊圈舍要具有防暑、防寒功能。選擇在地勢較高、向陽、干燥、通風和避風良好、排水容易的地方,規模小時,可建在住宅院內或附近,以便于管理和看護;規模大時,最好在遠離村屯的地方建成養羊小區,以便于防疫。
羊舍面積以飼養羊的數量而定,通常每只羊占地面積為:種公羊1.5—2.0平方米;母羊0.8—1.0平方米;妊娠或哺乳母羊冬季產羔1.5—2.0平方米;春季產羔1.0—1.2平方米;幼齡羊0.5—0.6平方米。一般羊舍高度為2.5米左右,在修建單坡式羊舍時后墻高度約為1.8米左右,門的寬度不小于1.5米,窗戶距地面的高度不低于1.5米,窗戶面積一般占地面面積的1/15。羊舍地面應高出舍外地面20—30厘米,鋪成緩斜坡以利于排水。
圈舍前面要設有運動場,運動場的面積是羊舍面積的2—4倍,運動場中間要放置固定式水槽或水盆,用于羊只飲水。四周或中間放置固定式飼槽和移動式飼槽,固定式飼槽用水泥或磚砌成,槽內要上寬下窄,槽底成圓形,移動式飼槽用木料制成。
圈舍為磚木結構,坐北朝南,呈長方形布局。冬季時可搭成塑料暖棚,一般羊舍溫度保持在0℃以上,羔羊舍溫度5℃左右。
(二)日光暖棚羊舍的建造
1、設計原理
(1) 塑料棚與地平面夾角
目前,日光暖棚畜舍在北方地區已普遍采用,但設計方法各式各樣,沒有統一的模式和理論依據,利用太陽的光能還沒有達到最佳效果,為此筆者利用塑料棚面與太陽光入射角度垂直時,接受的太陽輻射最強,也就得到太陽輻射最大的熱量,根據這一原理,首先計算出該地區在大寒這一天(也就是最冷的一天)12:00時的太陽高度角(即太陽的入射光線與地面所夾角度)。
其計算公式為:n=90°-θ+δ
n為太陽的高度角
θ為當地的緯度
δ為赤緯
在北緯43°30地區,大寒這天12:00時的赤緯經查表為-20°23',約為-20.50°。把以上數據代入公式,得出北緯40°30′地區,在大寒這天12:00時的太陽高度角為:
n = 90°-43.5°+( -20.5°) = 26°
因此,暖棚棚面如果在大寒這天的正午和太陽入射光線成垂直狀態,那么暖棚棚面與地面的夾角應為:
90°-26°= 64°
暖棚棚面與水平地面夾角及太陽輻射示意圖(北緯43°30′)
(2)羊舍的朝向
羊舍的朝向,直接影響畜舍的采光和防寒防暑。根據北方地區冬季寒冷且時間長,冬季風多,偏西北這一特點,故在實踐中,畜舍座北朝南為好,有利于保溫。另外,一年中最冷的時間是在大寒前后,這時一天中太陽的輻射強度在9 ~10時以后才能達到較大值,因此畜舍的建筑朝向為南向偏西5°~10°為最好。這樣,畜舍以最大可能的接收太陽的輻射熱能,同時,該地區在冬季的主風向為西北風,畜舍的朝向稍向西偏可使風吹向畜舍的西北角,避免北墻正面迎風,也可達到保溫隔熱的目的。
2、畜舍建筑的數據要求
(1) 確定塑料棚與地平面的夾角
首先根據設計原理確定塑料棚與地面的夾角,在北緯43°30′地區棚面與地平面的夾角應為64o,隨緯度的不同,夾角也不同?,F以北緯43o30′為例,確定其它建筑參數。
(2) 確定畜舍其它參數
根據羊舍建筑的衛生要求和不同生產性能確定羊舍的跨度,(以單排羊舍為例跨度凈寬為6.0m),南側料道凈寬為1.2m,(固定值)因為它決定立柱的高度和棚面角度(見圖2)。
根據以上確定的數據和畜舍設計的一般原則,可確定前墻、后墻、立柱的高度、棚面和后坡的寬度(見表1 跨度凈寬為6.0m的羊舍)。畜道、清糞道為1.60m。門寬為1.50m(對開)。
(3)設置通風窗及通氣口
為加強通風,降低濕度,在北墻每間隔3.0m設一通風窗,規格為0.80m×0.60m。南墻設地窗,每隔3.0m設一個,規格為0.30m×0.30m,不同地區可根據棚內溫度的高低調節通風量(見圖3)。
(4)其他要求
畜舍的長度可根據養畜的多少而定,也可根據地理條件可長可短,在舍內東西兩側各留1.20米的過道,并用簡易門封閉過道,以防止羊進入破壞塑料棚。30m以上的畜舍在東西兩側各開一門,30m以下在畜舍的東側開一門即可。
3、 建筑材料
前后墻及端墻厚度0.37m,可用磚或夯實土,塑料膜選用聚乙烯無滴膜(蔬菜大棚用膜,也可用玻璃窗或透光板),立柱可用圓木或鋼管等,支撐屋頂前檐,地面最好采用水泥地面或三合土地面,屋頂采用民房建筑材料即可。但要有一定的保溫隔熱性。
1.2m
6.0m
前墻
圖4通遼地區日光棚羊舍建筑結構示意圖
六、疫病防治
舍飼養羊,疫病防治應遵守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原則。要定期對圈舍進行消毒,同時必須嚴格執行疫病防治制度:
1、羔羊出生后及時注射磺胺預防羔羊痢疾發生。
2、四月份注射羊痘疫苗、炭疽苗,種公羊注射破傷風類毒素。
3、五月、十一月份注射口蹄疫疫苗。
4、五月、十月份用40%胺丙畏乳油溶液藥浴或口服阿福丁防治疥癬。
5、六月、十一月份口服丙硫咪唑片驅蟲。
(一)羊口瘡
本病又稱羊傳染性膿泡性皮炎,是由傳染性膿皰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觸性傳染病。本病只危害綿羊和山羊,以3—6月齡羔羊發病最多。其特征為口唇等處皮膚和粘膜形成紅斑、丘疹、水泡、膿皰、潰瘍和疣狀厚痂。
癥狀與病變:
唇型:病羊在口周出現小紅斑和結節。繼而成為水皰或膿皰,膿皰潰后,形成黃棕色疣狀硬痂,甚至整個顏面龜裂、形成易出血的污穢痂垢,唇腫大外翻呈桑椹狀突起,影響采食,致病羔衰弱,或繼發肺炎而死。
蹄型:病羊蹄叉、蹄冠、系部皮膚出現丘疹、水皰膿皰和潰瘍。嚴重者多因衰弱或繼發敗血癥而死。
外陰型:外陰部和乳房部皮膚發生膿皰、爛斑、痂垢。
防治:流行區使用羊口瘡弱毒疫苗預防。發病時搞好圈舍、用具和患部的消毒,對病羊進行隔離。
本病無特效藥物用于治療,對病羊要精心護理,給予柔軟的飼料,多給飲水,羊舍應保持溫暖。唇型和外陰型用0.1—0.2%高錳酸鉀溶液沖洗?;疾客恳缘飧视?、紫藥水。蹄型可用5%福爾馬林浸泡1分鐘,每周1次,連續3次,或用10%硫酸鋅酒精溶液重復涂擦。
(二)羊痘
本病是由痘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接觸性傳染病。以皮膚和粘膜特異性痘疹為特征,綿羊比山羊易感,除造成死亡外,還影響羊毛品質、孕羊流產、羔羊死亡率高。
癥狀在皮膚無毛區或少毛區皮膚,發生紅色圓形斑點,很快形成痘疹結節,進一步形成水泡、膿皰、結痂。痂皮脫落,留下紅色病變瘢痕。若痘疹變黑、化膿、壞疽有惡臭味,病死率可達20—50%。病變集中于肺部和胃腸道的常引起死亡。
剖檢變化:前胃和真胃粘膜可見痘結,肺臟的膈葉或全部肺散布大小不等暗黑色痘疹。
防治:每年定期注射雞胚化羊痘弱疫苗。一旦發病,立即隔離或淘汰病羊,其他羊只緊急接種疫苗。
對病羊要加強飼養管理,皮下注射0.1%麝香酒精,局部涂以紫藥水或碘酒,粘膜用0. 1高錳酸鉀清洗,并涂抹碘甘油。
(三)口蹄疫
本病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羊的急性傳染病,以口腔粘膜、蹄部及乳房皮膚發生水皰和潰瘍為特征。本病傳染性強,傳播快,往往造成大流行,不易控制和消滅,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我國將本病列為必須報告的A類動物疫病之首。
癥狀:體溫升高、食欲廢絕、精神沉郁、流涎、口腔粘膜發生水泡、形成糜爛。四肢的皮膚、蹄叉和蹄踵發生水泡和糜爛,化膿壞死甚至蹄匣脫落,羊只跛行。引起泌乳量顯著減少,孕羊可引起流產。惡性口蹄疫常表現全身虛弱,肌肉發抖,站立、行走不穩,反芻停止,食欲廢絕,心跳加快,節律失常,可突然死亡。
剖檢變化:口腔和蹄部出現水泡和料斑,心包膜有彌散性及點狀出血,心肌松軟,心肌切面有灰白色或淡黃色斑點或條紋,稱“虎斑心”。
防治:一旦發生疫情,應立即上報,確定診斷,劃定疫點、疫區和受威脅地區,實施隔離封鎖措施,對疫區和受威脅區的未發病動物進行緊急免疫接種。并應采取果斷措施,對患病的動物和同群動物進行緊急免疫接種。并應采取果斷措施,對患病動物和同群動物全部捕殺銷毀,被污染的環境徹底消毒??谔阋吡餍袇^用滅活疫苗接種預防。
(四)羔羊痢疾
本病是由B型魏氏梭菌引起的羔羊急性毒血癥,其特征為持續性下痢和小腸發生潰瘍,死亡率很高。本病常引起1—3個月的羔羊大批死亡,7日齡以上的羔很少發生。本病主要通過消化道或傷口感染。
癥狀:病初羔羊精神萎靡,不吃奶腹壁緊張。繼而發生粥狀或水樣腹瀉,排瀉物呈黃色、黃綠色或棕色。嚴重時排糞失禁,糞便帶血,甚至全為血液,經1—3天衰竭死亡。有些病羔只腹脹不腹瀉,或排出帶血稀糞,呼吸迫促,黏膜發紫,口流泡沫狀唾液,最后昏迷而死。
剖檢變化:病尸脫水,后軀被稀糞污染。真胃內有乳凝塊。小腸黏膜發炎,可見大頭針帽大的潰瘍及壞死性病灶,瘍灶為出血帶所環繞。腸系膜淋巴結腫脹,充血或出血。心包積液。心內膜有時有出血點。肺常有充血區或瘀斑。
防治:在常發地區,母羊每年定期注射羔羊痢疾或羊快疫、猝狙、腸毒血癥、羔羊痢疾四聯苗。調整配種季節,避開在最冷的時期產羔或采用間歇配種方式以利于消毒圈舍和準備用具。羔羊出生后12小時內口服土霉素,每次0.15—0.2克,每天一次,連服3—5天。有一定預防效果。
治療時每隔4小時肌肉注射青霉素10—20萬單位,或加土霉素0. 2—0.3克、胃蛋白酶0.2—0.3克,水調灌服,每天3次,連服3天?;前冯?/span>0.5—1.0克、鞣酸蛋白0.2克、次硝酸鉍0.2克、碳酸氫鈉0.2克,水調灌服,每日4次,連服3天。
在選用上述藥物的同時,還應針對其他癥狀對癥治療。
(五)羊腸毒血癥
本病是由D型魏氏梭菌引起的急性傳染性毒血癥。由于病菌在腸道內大量繁殖,產生毒素所致,死后腎組織易于軟化故又稱“軟腎病”,多發于2—12月齡膘情好綿羊,常突然發病和死亡。
癥狀:病羊四肢劃動,肌肉震顫、頭頸抽搐、眼球轉動、磨牙、流口水。有的則表現步態不穩,倒臥,感覺過敏,流涎,上下頜顫抖有聲,繼則昏迷,常于2—4小時內靜靜地死去。
剖檢變化:尸體迅速腐敗,腸系膜淋巴結腫大,腸道(尤以小腸)粘膜充血、出血,嚴重者整個腸壁呈血紅色。腎臟軟化如泥樣。心包積漿液性纖維素性滲出液,心內外膜出血及腸漿膜出血。肺充血、水腫。
防治:每年定期用三聯苗、五聯苗或厭氣菌七聯干粉苗進行2次預防接種,不喂過多精料,經?;顒?,或于飲料中加入金霉素預防。發病羊可用青霉素、磺胺、喹諾酮類藥物治療。
(六)布魯氏菌病
本病是由布魯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慢性傳染病,以生殖器官和胎膜發炎、流產、不育和各種組織局部病灶為特征。
癥狀:懷孕母羊流產是其主要癥狀,常發生于懷孕后3—4個月,其他癥狀的早產、死胎、乳房炎、關節炎、跛行、公羊睪丸炎附睪炎。
剖檢變化:胎衣水腫、增厚,表面有纖維素性滲出物和出血斑點,胎兒胎盤出血、壞死、表面有灰綠色滲出物和膿液。公畜精囊、睪丸、副睪可發生壞死、化膿性病變。尚可見淋巴結、肝、脾等處有壞死、肉芽增生性病灶。
防治:嚴格執行綜合衛生防疫措施,羊群檢疫陽性者堅決淘汰。羊布魯菌病的預防可用布氏桿菌豬2號(S2苗)和羊布氏桿菌5號苗(M5苗)。
(七)白肌病
白肌病是由于硒缺乏引起的營養代謝病,其特征是心肌與骨胳肌變性。本病常呈地方流行性,1—5周齡的羔羊及仔山羊最易患病,死亡率可達40—60%。
癥狀:病初,聽診時心律率紊亂或有間歇。病羊精神沉郁,被毛逆立,食欲減退或廢絕,起立不便,喜臥、跛行,行走困難,站立時肌肉顫抖,多發生在肩臂部和股部肌肉,嚴重時對周圍刺激反應遲鈍,常不表現癥狀即突然死亡。后期,大多數病羊呼吸粗厲,次數增多,結膜潮紅,邊緣稍黃,體溫一般正常,惟有并發癥時,可以升高到40—41. 3℃,少數病羊伴有頑固性腹瀉癥狀。
防治:母羊產羔前補硒,羔羊用0.2%亞硒酸鈉溶液皮下或肌肉注射1—2毫升,可預防本病的發生。治療可用0.2%亞硒酸鈉溶液2毫升,每月一次,連用兩次。若輔以維生素E注射液300毫克肌肉注射效果更好。
(八)螨病
羊疥癬是由疥螨和癢螨寄生在羊體表面而引起的慢性接觸性傳染性皮膚病。
癥狀:綿羊易患癢螨病,病羊擦癢,被毛零亂,大片羊毛脫落,露出病部皮膚。局部發紅、發熱,有血清滲出。常因細菌感染而化膿,不久結成淡黃色瘡痂。皮膚變厚皺縮,劇烈癢感。疥螨病多見于山羊,發生于毛短處,如顏面及四肢等部位?;疾科姘W,腫脹或有水泡,皮屑多。水泡破裂后,結成干燥的灰色瘡痂,皮膚變厚如皮革,內有大量蟲體。嚴重者嘴全被瘡痂所蓋,不能張口,仔山羊常因之餓死。綿羊患疥螨時,主要局限于頭部,皮膚如同干固的石灰,有“石灰頭”之稱。病羊日漸消瘦,終因極度衰竭而死。
防治:可用伊維菌素、阿維菌素注射或口服進行預防和治療。也可采用雙甲咪,有機磷制劑:辛硫磷、已膠磷、蠅毒磷等,或采用溴氰菊酯、氯氧菊酯等進行局部涂藥或在溫暖季節藥浴。但應注意,大規模藥浴之前應對所選取藥物做小群安全試驗。
(九)絳蟲病
羊的絳蟲病分布很廣,常呈地方性流行,特別對羔羊危害嚴重。在三北牧區更為普遍,造成的經濟損失很大,常呈地方性流行。
癥狀:嚴重感染的羊食欲降低,渴欲增加,下痢,貧血及淋巴結腫大,腹瀉時糞中混有絳蟲片,或一段蟲體吊在肛門外。有時病羊出現轉圈、肌肉痙攣或頭后仰等神經癥狀。經常作咀嚼運動,口周圍有泡沫,對外界反應遲鈍,直至全身衰竭而死。
剖檢變化:尸體消瘦、貧血。小腸中發現數量不等的蟲體,腸壁增厚。
防治:在流行地區成蟲期前驅蟲,經10—15天再行第二次驅蟲,可防止牧場被污染。治療時,以氯硝柳胺和丙硫苯咪唑為首選。氯硝柳胺用量為每公斤體重50—70毫克,可配成面粉糊,口服5小時后即可見排蟲。丙硫苯咪唑用量為每公斤體重100毫克,驅蟲效果很好。
(十)肝片吸蟲病
本病的病原為肝片吸蟲,特征是病羊發生急慢性肝炎和膽管炎。多呈地方流行,常引起大批羊發病及死亡。
癥狀:綿羊和山羊的癥狀有急性型和慢性型之分。
急性型:多見于秋季,病羊體溫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廢絕,偶有腹瀉,肝臟叩診時,半濁音區擴大,敏感性增高;病羊迅速貧血。有些病例表現癥狀后3—5天即發生死亡。
慢性型:病程進展緩慢,常于1—2個月后體溫稍有升高,食欲減退,眼瞼、下頷、胸下及腹下部出現水腫。繼則表現 為卡他性腸炎,粘膜蒼白,貧血劇烈。3—4月后水腫更為劇烈,病羊更加消瘦。孕羊可產弱羔、死胎。如不采取治療措施,最后常發生死亡。
防治:可采取每年定期預防性驅蟲。消滅中間宿主,糞便收集起來進行生物熱殺蟲,防止健羊吞入囊蚴而感染。病羊的肝臟和腸內容物應深埋或燒毀,才能防止散布病原體。治療可應用丙硫咪唑以每千克體重15—25毫克一次性口服。蛭得凈(溴酚磷)以每千克體重16毫克一次性口服,對成蟲和幼蟲均有很高的療效。硝氯酚(拜爾9051)以每千克體重4—5毫克一次性口服,驅成蟲效果好。肝蛭凈(三氧苯唑)以每千克體重10毫克一次性內服,對發育各階段的肝片吸蟲均有效。
在治療時,對懷孕三個月以上的羊,應等到分娩后兩個月治療,以免發生流產或造成產后奶量不足。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