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轉型期大“洗牌”,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市委五屆十次全會明確提出建設服務通遼,抓住國家擴大內需的戰略機遇,樹立開放融合發展理念,堅持高點站位、放大優勢、做強特色,在服務全國大局、服務周邊城市中找準通遼定位、走出通遼路徑,以大開放、大融通、大服務引領我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建設服務通遼,需要我們開闊視野、敢闖敢試,盯住全國市場的“大蛋糕”。作為農牧業大市,科爾沁牛、通遼黃玉米、奶制品、綠色果菜等都是通遼“拳頭產品”,是通遼主動“出擊”服務全國市場的堅實基礎。當前,擴大內需和消費升級是通遼產品享譽全國的大好機遇。把握機遇提檔升級需要我們調整供給側結構,大力發展高品質、高附加值的肉牛、糧食等綠色農畜產品,增強生產供應能力,研究市場——吃透市場——引領市場,精準、全面服務國內消費升級創造的巨大市場需求,最終實現為國家糧食安全做貢獻的目標。同時,依托煤炭、石油等礦產資源優勢,以打造現代能源經濟示范市為起點,加快推進百萬外送基地、“火風光儲制研一體化”等項目,服務全國能源安全。
建設服務通遼,需要我們“見縫插針”“無孔不入”,主動用通遼優勢補齊周邊城市短板。作為自治區東部和東北地區西部最大的交通樞紐城市、環渤海經濟圈和東北經濟區的重要樞紐城市,通遼被諸多經濟發達城市“包圍”,在與周邊城市互通有無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如何放大優勢,讓通遼更被需要?從差別化發展中找準突破口,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在產業配套、功能疏散、資源匹配、要素補充等方面積極主動為周邊大城市服務,積極承接產業轉移、消費供應,積極參與市場分工、產業協作。重點服務沈陽、長春等省會城市,有效對接京津冀城市需求,建設為東北服務的裝備制造業配套基地、能源輸出基地、綠色農畜產品供應基地、物流集散基地、旅游康養基地,促進更多資源要素流入、更多優質產品輸出、更多消費進入通遼,形成新的投資增長點和消費增長點。
建設服務通遼,需要我們做強自己、發掘潛力,激發內生動力,讓通遼市場主體更有活力,讓通遼人享受發展紅利。提升政府服務效能和社會服務品質,全面落實支持民營經濟、支持創業創新的各項政策措施,完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最大效應釋放政策紅利,優化營商環境,強化金融支持,把培育市場主體作為增強內生動力的關鍵舉措,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突出抓好創業培訓和實訓基地、創業孵化基地、眾創空間建設,全面落實創業技能培訓、擔保貸款、租金補貼、資金獎勵等政策,讓更多的人通過充分就業、自主創業富起來。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