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315h"></address>

<form id="b315h"><th id="b315h"><th id="b315h"></th></th></form>

          <form id="b315h"></form>

              科技創新助力通遼市高質量發展
              發布日期:2020/9/11 15:39:45
              查看次數:
              【字體:

                     近年來,通遼市大力推動科技創新管理向科技創新服務轉變,充分調動高新區、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科技創新主體積極性,通過服務不斷“加持”,為通遼市科技創新插“翅膀”、裝“馬達”,著力提升科技創新驅動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水平。

                    截止目前,通遼市已培育成熟高新技術企業34家、院士專家工作站2家,建成自治區企業研發中心26家、新型科技研究開發機構4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4家、眾創空間10家。在已建成的205個各級各類科技創新平臺中,玉米、肉牛等主導產業獲評自治區農牧業區域公用品牌第一名。近五年來,通遼市獲得科學技術獎勵31項,其中國家級科學技術獎勵兩項,科技創新取得豐碩成果,為通遼市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搭建平臺 為通遼發展插“翅膀”

                    在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的通遼市,有著“中國蒙醫藥之都”之稱,自2001年《內蒙古自治區蒙醫中醫條例》實施以來,通遼市蒙醫藥獲得了長足發展。

              “內蒙古自治區蒙醫藥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蒙醫藥重點實驗室)經歷近十余年的建設,依靠科技創新及轉化等重大成績,在2019年自治區科技廳組織的化工、信息、生態和蒙藥4個領域的評估考核中,蒙醫藥重點實驗室獲得全區優秀重點實驗室稱號。這也是全區蒙醫藥系統中第一個獲得該稱號的重點實驗室,標志著在自治區重點實驗室布局中有了蒙醫藥一席之地?!泵舍t藥重點實驗室主任拉喜那木吉拉說。

                    拉喜那木吉拉介紹,蒙醫藥重點實驗面向科學前沿,聚焦國家和區域發展需求,開展蒙藥藥性理論與方劑配伍機制研究、蒙藥質量評價和創新藥研究、蒙藥有效物質及作用機制研究、蒙藥資源學研究、蒙藥炮制原理及規范化研究等5個蒙醫蒙藥創新性研究方向。近五年來,蒙醫藥重點實驗室授權發明專利與實用新型專利15項、獲得國家級及自治區級獎項8項、刊發成果論文186篇。

                    通遼市通過搭建科技創新平臺,實施關鍵領域科技攻關項目,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拓展科技合作空間。

                    2020年7月30日,推進“科技興蒙”行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對接大會上,通遼市政府與上海交通大學內蒙古研究院簽署科技合作協議。通遼市將充分發揮上海交通大學在高端材料、加工制造、能源化工、生態環保、信息技術等領域雄厚的科研和技術優勢,重點圍繞鋁及鋁后加工、工業節能環保、共建“先進鋁材技術創新中心”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為打造“五大產業集群”和建設“六個通遼”汲取科技動力。

                    “通過提升科技創新與服務,通遼市重點圍繞打造千億級綠色農畜產品、綠色煤電鋁產業集群,以及百億級鎳循環經濟、現代能源示范、蒙中醫藥產業集群等發展方向有序推進。”通遼市科學技術局黨組書記白斯勤說。

                     人才建設  給通遼創新安“馬達”

                    科技創新,需要產業環境支撐、政策環境支撐、人才環境支撐。

                    通遼市不斷完善科技創新政策環境,先后出臺了《通遼市關于促進科技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試行)》《通遼市關于科技人才評價的指導意見》《通遼市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各旗縣市區積極研究部署創新驅動,出臺一批含金量較高的配套措施。其中通遼市本級關于促進科技發展的若干意見,從6個方面提出了22條政策舉措,推動科技與產業、企業、平臺、金融、人才等要素的高度融合發展,針對性強、創新性強、操作性強,為通遼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通遼市的科技創新政策不斷完善,蒙醫藥重點實驗室在引進海內外優秀人才的同時,注重對現有人才的培養。近年來,學院5名在職教師攻讀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吉林農業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及江西中醫藥大的博士研究生,其中4名教師已獲得博士研究生學位,每年以蒙藥股份有限公司為實習基地,培養蒙藥學和藥物制劑專業本科生100余名。”拉喜那木吉拉說。  

                  其實,重點實驗室的成績,只是通遼市通過搭建創新平臺,為高質量發展插“翅膀”的一個縮影。

                  2014年以來,通遼市圍繞主導產業發展和重點項目建設,制定了“含金量”較高和吸引力較強的引才政策,打通了廣納英才的“綠色通道”,多渠道引進急需緊缺人才。同時,通遼市還通過打造高端人才集聚平臺、建立新型高端智庫、深化校地合作等措施,在玉米育種、蒙中藥材等多領域均建成了自治區首家院士專家工作站,柔性引進了一批知名專家和團隊人才,進一步提升了通遼市的科技創新能力。

                  目前,通遼市已連續6年赴區外重點高校剛性引進博、碩、本畢業生3000余名。五年來,通遼市共獲得自治區科學技術進步獎29項,市級以上科技成果198項,市級以上科技獎勵446人。

               服務加持  科技創新碩果累累

                  通過科技對接尋求外援支持,通過園區升級打造服務標準。通遼市把加強創新服務體系建設,作為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推動科技服務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通遼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區)成功獲批2020年國家級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升級特色載體,是2020年全自治區唯一一家獲批科技資源支撐型特色載體的開發區。開發區成為專業資本集聚、大中小企業融通、科技資源支撐、高端人才引領的創新創業特色載體。成功獲批后的開發區將獲得中央財政總額5000萬元的獎補資金支持?!卑姿骨谡f,通遼市打造了“政府、產業、高校、科研院所、用戶、金融、中介服務機構”等要素構成的全鏈條創新創業生態體系,不斷拓展新空間,努力構建雙創載體示范區。

                  目前,開發區已入駐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5家,限額以上商貿企業56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8家。開發區現有新型科技研究開發機構1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2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家,企業研發中心3家,企業技術中心2家;授權專利132項,科技成果獎勵43項。2019年,開發區申報通遼市以上科技項目15項,自治區級創新項目15項,財政科技支出3016.3萬元,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同比增長20%。

                  抓住創建載體,全面探索專業化、規范化的創新體系標準建設、創新服務規范建設,不斷給予標準體系與服務體系的提升動力,正是驅動創新推進通遼市高質量發展的未來優勢。

                                                        (通遼市科技局)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