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315h"></address>

<form id="b315h"><th id="b315h"><th id="b315h"></th></th></form>

          <form id="b315h"></form>

              通遼推動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提質增效打造綠色高質量發展新高地
              發布日期:2020/9/17 10:03:41
              查看次數:
              【字體:
              通遼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以來,秉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立足我國北方農牧交錯帶典型區域實際,聚焦“五大產業集群”發展和“六個通遼”建設,通過實施產業創新驅動、人才服務帶動、品牌建設推動,不斷提升通遼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水平,為通遼市農牧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構筑了新高地。截至目前,園區核心區投入45.14億元,打造了智慧農業大數據管理平臺、科爾沁肉牛種業基地、玉米節水高產高效示范區等7個亮點工程,建設了科技創新創業服務中心、玉米節水高產高效技術集成創新園、科爾沁肉??萍籍a業園、沙地林草生態科技園、新型城鎮化與商貿物流園、科爾沁休閑農業文創產業帶的“一核四園一帶”和十個示范基地功能區。建設了玉米院士專家工作站、科爾沁肉牛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科技特派員工作站等平臺載體49個,取得各類自主研發科技成果77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自治區科技進步獎和農業豐收獎19項。推廣應用452項先進適用技術,引進展示386個優新品種,農牧業科技成果轉化率達到55.3%,園區核心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63元,高于當地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8元。

              “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創新的驅動,通遼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在提質增效過程中,緊緊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同時依托創新鏈延伸產業鏈,進而提升價值鏈?!蓖ㄟ|市科學技術局黨組書記白斯勤說。園區立足玉米、肉牛兩大主導產業部署科技創新,強化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推動農業科技創新和集成應用,玉米、肉牛選育和生產攻關已取得31項關鍵技術突破。在玉米節水高產高效技術集成示范園區,通過引進推廣衛星導航精量播種、生物預警綠色防控和質量溯源智慧種植等先進技術,實現了水肥一體智能化灌溉和國內首創的玉米無膜淺埋滴灌高效節水模式全覆蓋?!皥@區玉米種植每畝省水60%、省電30%、省工2個、省地10%;畝減少化肥25%、減少農藥20%、減少機械費用30元;平均每畝增產160公斤,畝增加效益240元?!蓖ㄟ|市農科院副院長張建華介紹。

              與此同時,依托玉米優勢資源,開展科技攻關,延伸產業鏈條,推動玉米精深加工向酸、糖、醇、膠、藥產業鏈發展,價值鏈向中高端攀升。園區玉米精深加工實現從淀粉到中高端產品13大類200多個品種的全株產業鏈,年加工轉化玉米能力達到600萬噸,蘇氨酸、甘露糖等高端產品種類達到120種,蘇氨酸產能位列全球首位,小品種氨基酸產量位居全國第一,形成全國最大的氨基酸產業集群。

              “雙黃”(黃玉米、黃牛)產業是園區發展的兩根支柱,玉米產業發展壯大的同時,肉牛產業也在不斷做強做優。園區注重加強產學研合作,與中國農科院、中國農業大學、內蒙古大學等高??蒲性核摵祥_展科技攻關,利用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活體采卵(OPU)和體外受精(IVF)等現代繁殖技術,開展肉牛OPU體外胚胎生產研究與工廠化生產推廣、科爾沁肉牛全基因組檢測、科爾沁肉牛新品種培育,形成冷凍精液、種牛、胚胎等多元化產品經營模式。建立了“肉牛數據庫”、“肉牛質量安全追溯系統”、國家肉牛育種核心場、大型供港活?;亍⒋笮腿馀=灰资袌龊腿馀N幕a業博覽園,肉牛年綜合加工轉化能力達到60萬頭,年交易量達到190萬頭,交易額達到171億元。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中國強起來靠創新,創新靠人才”。通遼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注重優化人才布局,建立完善人才梯次結構,聘請國內頂尖專家6人擔任科技顧問(其中院士2人),為園區發展戰略規劃、產業政策等提供決策咨詢。建設園區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工作站,柔性引進國內知名專家52人駐站,為園區建設提供咨詢服務。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中心主任趙久然表示,“通遼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引進推廣玉米新品種‘京科968’,高度契合當前資源高效、節本增效、提質增效綠色發展理念,種植面積達到1000萬畝以上,約占80%,為當地農業生產作出了巨大貢獻”。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科技特派員制度推行20周年作出的指示精神,發揮科技特派員、“三區人才”科技服務作用,選派科技特派員、“三區人才”2035人次,科技特派員培訓機構總數達到18個。舉辦各類科技特派員培訓班,培訓科技特派員、涉農企業及合作社負責人1929人次,培育鄉土人才5187人,培訓指導農牧民211萬人次,實現所有嘎查村和重點龍頭企業全覆蓋。同時,啟動 “通遼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科技特派員科技成果轉化平臺” 建設,為園區科技特派員服務、資源管理提供數據信息支持,吸納643名科技特派員開展線上、線下技術咨詢服務1286次,為農牧民解答問題984個。

              堅持品牌引領戰略,以品牌建設推動園區產業升級,引領帶動全市農牧業高質量發展。新制定玉米、高粱、大豆、向日葵、甜菜、蒙中藥材、蔬菜等作物的重點生產技術規程(規范)13項,農牧業地方標準達到176項。已累計建設標準化種植養殖基地39個,建成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45萬畝,成功創建部級標準化養殖示范場1個,自治區級標準化養殖示范場35個,實現標準化種植719萬畝,標準化養殖牲畜466萬頭只。

              完成對28項科爾沁肉牛標準的修訂工作,免疫無口蹄疫區建設有序開展,重大疫病免疫率、肉牛運輸和屠宰檢疫率均實現100%?!翱茽柷叻逝!背蔀橹袊Y名商標、奧運會指定產品,“通遼黃玉米”“科爾沁?!薄皫靷愂w麥”“開魯紅干椒”獲得國家級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通遼黃玉米”、“科爾沁?!眳^域公用品牌價值分別達到302億元和230億元。通過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將綠色農畜產品一、二、三產業融合,園區一二三產比例從2016年園區建設之初的13.4:50.2:36.4調整到2019年的22:31:47,實現一、二、三產業的深度融合。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