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國家統計局數據,2022年通遼市糧食產量再創新高,達到186.75億斤,比上年增加7.09億斤,增幅3.9%,增量占全區59.08%,總產穩居全區第一位。糧食面積1888.56萬畝,較上年增加28.03萬畝,增幅1.5%。其中,大豆播種面積42.56萬畝,較上年增加15.74萬畝,增幅58.71%,糧食生產實現“十九連豐”,圓滿完成了自治區交給通遼市的任務。糧食作物平均單產988.85斤/畝,較上年增加23.2斤/畝,增幅2.4%,比全區平均增幅高1.8個百分點。
糧食增產增效的背后,是科技創新的強力支撐。2022年,通遼市堅持依靠科技創新育良種、提單產、優品質、增效益,良種、良技、良機、良田多方發力,新技術、新方式、新手段組合應用,為農業生產賦能助力。
新品種保障。堅持引進優選和自主研發相結合,保障農業用種優質安全。2022年推介發布優質、高產、耐密、抗逆、宜機收的玉米新品種10個;建設看禾選種平臺10個,引進玉米、大豆、水稻,雜糧雜豆等新品種200余個。普查征集農作物種質資源266份,為推動種業自主創新、打好種業翻身仗奠定了基礎。推進南繁北育,通遼市先后選育出“TK601”“宏博701”“宏精269”等多個優質玉米品種以及通雜系列高粱品種、通谷系列谷子品種、通蕎系列蕎麥品種,促進了全市農作物生產用種的更新換代。全市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100%。
新技術引領。深化與中國農科院等11家科研教學機構的合作,大力推廣玉米密植高產精準調控技術模式,集成推廣11項關鍵技術。在綠色高質高效、優質增產、節水增糧行動的帶動下,全市共打造6個糧食作物示范旗縣區,建設58個百畝田、20個千畝方和4個萬畝片,示范面積100萬畝,輻射帶動300萬畝。玉米種植密度由4500株/畝逐步增加到5000株/畝以上,增產效果明顯??茽柷邊^錢家店鎮萬畝示范區平均單產達到1087.93公斤,刷新東北春玉米區萬畝大面積單產紀錄;開魯縣開魯鎮千畝示范區平均單產達1227.58公斤,創造了東北春玉米區千畝單產紀錄,形成了玉米綠色高產的“通遼模式”。通遼市玉米高產創建工作被中央新聞聯播、新華社、人民日報、農民日報、內蒙古日報等多家媒體廣泛宣傳報道。
新手段推廣。為加快推廣先進適用技術,組織開展了冬季師資培訓、春季巡回指導、關鍵季現場觀摩演示,線上線下同步推進,多點多地全面開展,千方百計擴大技術覆蓋面,廣大農民持續受益。今年以來,通遼市農牧局、科技局與中國農科院等單位聯合培訓師資230人,組織專家逐旗縣巡回培訓兩輪,旗縣區直接培訓到鎮、到村、到戶,節水增糧、大豆玉米復合種植技術等主要技術培訓做到了全覆蓋。堅持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全市統一組織了精細整地和精量播種、理化除草、化控防倒、玉米螟綠色防控、水肥管理、籽粒直收觀摩周活動,目前已有8個旗縣區15個鄉鎮20個示范基地開展觀摩活動40場次,線上線下直接觀摩人數4萬人次以上。全市通過各種方式舉辦培訓班1800期,制作發布農技視頻768余期,發放各類技術資料44萬份,線上線下培訓農牧民102萬人次。通過廣泛的宣傳和帶動,今年精量播種面積達到1900萬畝,其中導航播種近200萬畝,高效栽培、水肥一體化、病蟲害綠色防控等綠色增產增效技術推廣面積2983萬畝,有效提高了廣大農戶科技種田水平。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