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鄂爾多斯市深化落實“科技新政30條”和“人才新政30條”,加快創新平臺載體建設,開展“雙碳”核心技術、關鍵裝備科技攻關和成果轉化,為構筑“世界級能源產業”提供“綠色”科技支撐。
3月底,在鄂爾多斯碳中和研究院,近零碳供暖能源站示范項目和風光儲沖微網智能充電站投運。項目利用園區現有的風光儲一體化智能微網提供清潔電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碳排放。
郭釋方 內蒙古臺實習記者
這里是風光儲沖微網智能充電站,它和供熱能源站相結合,采用“綠電驅動、多能供電”技術路線,它可以綜合利用空氣能、太陽能、風能等多種能源,這些能源都儲存在這個能源箱里,它既能給新能源車充電,又可以給前面這座5000多平方米的辦公樓零碳供暖。項目投運后,預計年節約標準煤209噸,年減排二氧化碳556噸。
史偉 鄂爾多斯碳中和研究院
項目開發部工程師
智能電網的投運,在電力層面可以給我們整個園區的用電,帶來三分之一的降碳量。未來大面積推開后,我們整個城市的供暖,會帶來二分之一的節能減碳量。
作為近零碳供暖示范項目的開發工程師,史偉1個人用7個月的時間,實現了項目的研發、落地。作為鄂爾多斯市雙碳技術研發中心和高新技術產業孵化器,鄂爾多斯碳中和研究院2021年9月揭牌成立。當時擺在他們面前的是三張清單:企業的需求清單、高校的能力清單和政府的政策清單。根據清單,打通高校和企業聯結通道,展開綠色低碳技術研發,是研究院的首要任務,而最當緊的就是人才隊伍建設。
2022年,鄂爾多斯市啟動人才和科技創新驅動三年行動,制定落實“人才新政30條”“科技新政30條”等政策措施,推動人才與產業、人才與項目高效鏈接。
尚學剛 鄂爾多斯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長
目前研究院已與來自中科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頂尖高校院所14個院士團隊、44家實力企業、9家權威機構建立合作,給予科研經費支持4000余萬元,“真金白銀”的支持,增強了碳中和研究院加大科研力度的信心和決心。
截至目前,鄂爾多斯碳中和研究院已成立北京大學-鄂爾多斯碳中和研究院聯合實驗室以及清華大學-新能源產業創新中心,與12個國家知名院士團隊建立合作關系,孵化落地5家高新技術企業。高端人才加速集聚,碳中和研究院信心滿滿地規劃出未來五年的藍圖,研究“雙碳”課題100項,產出關鍵性技術研發成果25項。
尚學剛 鄂爾多斯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長
集智攻關,努力在“雙碳”領域課題研究和技術研發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標志性成果,力爭3年內打造成為西北地區雙碳科研領航機構。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