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自治區黨委網信委主任孫紹騁在《中國網信》雜志2023年第2期發表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信息化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四化”同步發展的加速器、催化劑。黨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強調要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到2035年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新時代新征程上,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完成好習近平總書記交給內蒙古的五大任務,必須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實舉措謀劃推進數字內蒙古建設,以信息化培育新動能,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更好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努力為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更大貢獻。
加強黨的領導,為數字內蒙古建設提供堅強保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信息化為中華民族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內蒙古信息化發展起步晚、底子薄、欠賬多,抓住信息化發展歷史機遇、補齊信息化發展短板,首要一條是把黨對信息化工作的領導落實落細,推動形成齊抓大抓信息化的強大合力。我們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的決策部署,堅持把黨的領導貫穿數字內蒙古建設全過程和各方面,充分發揮自治區黨委網信委牽頭抓總作用,全面加強對信息化工作的頂層設計、總體布局、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我們科學編制信息化、數字經濟、大數據等“十四五”規劃,制定實施數字政府、數字社會、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等一系列政策舉措及行動方案,出臺年度數字內蒙古建設標志性引導性項目清單,設立10億元數字經濟發展專項資金,圍繞大數據、數字經濟等推出了一批扶持政策、研制發布了一批地方標準,為加快信息化發展提供了重要保證和有力支撐。
當前,內蒙古正處在加快發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信息化發展步伐必須持續快起來。我們將堅持長遠謀劃、高位推動,從完善體制機制、強化政策措施、優化治理體系等方面入手,為數字內蒙古建設按下“快進鍵”。按照國家機構改革總體部署,加快調整完善數字內蒙古工作體制機制,科學劃定各方責任分工,更好更快推動任務落實。按照《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緊扣“五大任務”,細化明確數字內蒙古建設布局,推出更多含金量高的政策舉措。建立健全網絡安全、數據安全責任制,加快制定數字經濟促進條例、數據條例等法規,構建數據基礎制度,著力提升數字經濟法治化規范化水平。
大力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信息化數字化發展基礎日益堅實
泛在智聯的數字基礎設施是加快推進信息化的堅實支撐。我們搶抓獲批國家算力網絡樞紐節點的戰略機遇,全力推進網絡、算力和應用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打通經濟社會發展信息“大動脈”。建成呼和浩特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以及和林格爾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全區5G基站達4.1萬座,實現各城鎮地區和941個鄉鎮及重點工業園區全覆蓋,呼和浩特、包頭、赤峰、鄂爾多斯進入全國雙千兆城市行列。和林格爾數據中心集群建設加快推進,全區服務器裝機能力達到200萬臺。IPv6規模部署和應用深入推進,列入中央網信辦評測范圍的215個重點網站全部支持IPv6訪問,全國排位進入前十。建成26個工業互聯網平臺,累計接入企業6.8萬戶,應用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顯著提升。內蒙古是全國唯一的大數據基礎設施統籌發展類綜合試驗區,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們將繼續加大力度推進5G、大數據、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建設,加快能源、交通、電力等領域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提升互聯互通、共建共享和集約利用水平。特別是針對邊境地區“空心化”、通訊不暢等問題,加快推動通信網絡、大數據、視頻等技術在邊境管控治理上的運用,構建穩邊固邊的“天羅地網”。
內蒙古和林格爾數據中心集群建設加快推進,全區服務器裝機能力達到200萬臺。圖為和林格爾數據中心。
聚焦重點領域堅持融合共進,數字經濟發展跑出“加速度”
數字經濟是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引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蔽覀兞⒆銉让晒艑嶋H,緊扣高質量發展需要,以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為主攻方向,積極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壯大數字產業集群。在數字產業化上,我們充分發揮能源、氣候、區位等方面優勢,大力推進大型數據中心建設,布局高水平數字產業集聚區,促進數據技術成果轉化和產業化,著力培育壯大電子信息制造業和軟件信息服務業,加快構建產業體系新支柱。截至2022年底,全區數字經濟領域共建成重點實驗室18家、科技企業孵化器9家(其中國家級3家),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分別達到146家和482家。2022年全區規模以上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營業收入增長83.3%,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增長94.7%。在產業數字化上,我們把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作為緊迫任務,加快推進農牧業、能源、化工、裝備制造業、服務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充分釋放數字技術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效應。目前,已建成智能礦山126個、智能工廠和數字車間27個、智慧工業園區55個,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生產設備數字化率達到49.5%,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59%,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發展指數達到80.8。同時,我們立足國家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的戰略定位,加強與俄羅斯、蒙古國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數字基礎設施、跨境電商等方面的合作,積極拓展數字領域國際合作新空間。2022年全區實現跨境電商進出口額24.8億元,同比增長5.5倍。
雖然我區數字經濟發展保持了良好勢頭,但我們清醒認識到,內蒙古數字經濟尚處于起步階段,基礎較為薄弱,數字應用不深不廣,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程度還不高。我們將進一步用好“東數西算”新賽道,依托數據中心規模優勢,在培育數據開發應用相關產業上狠下功夫,充分挖掘和釋放數字要素價值,加快提升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持續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
加快協同轉型進程,數字生態文明建設邁出新步伐
內蒙古是我國北方面積最大、種類最全的生態功能區,習近平總書記叮囑我們要把內蒙古建設成為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我們堅持把保護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以信息化數字化賦能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建成生態環境監測、智慧水利等一批大數據應用平臺,生態環境監管治理水平明顯提升。內蒙古產業結構重型化特征明顯,高耗能、高排放企業比較多,我們把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擺在突出位置,加快推進煤炭、電力、化工等重點行業綠色化轉型,出臺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行動方案,全球首個零碳產業園落戶鄂爾多斯,一大批零碳智慧企業、零碳智慧園區正在加快建設。
內蒙古注重加快推進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積極進行能源、化工等數字化智能化改造,目前已建成智能礦山126個。圖為國能神東煤炭集團上灣煤礦智慧礦山遠程操作采煤機。
數字生態文明建設是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內蒙古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必須抓好的一項重大任務。我們將深入推進數字生態文明建設,抓好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各項工作落實,加快數字技術在生態環境治理領域的推廣應用,以信息技術助力全面節約戰略實施,統籌推進“能水糧地礦材”一體化節約,在全社會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全力提升信息惠民為民水平,互聯網發展成果更好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內蒙古地域遼闊、地廣人稀,老百姓辦事往往需要付出更高的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對公共服務普惠性和便利性的需求更為迫切。我們堅持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公共服務的均衡性和可及性,大力推進數字政府、數字社會建設,信息便民利民惠民水平顯著提升。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加快推進,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到98%,政務數據歸集量累計達到18億條。全區1850個單位接入電子政務內網,電子政務外網實現縱向四級全覆蓋,政務網絡帶寬全面升級。政法大數據智能化應用平臺建成投用,全區刑事案件線上運轉率超過90%。以數字技術賦能基層治理取得新突破,鄂爾多斯國家智能社會治理綜合實驗基地加快建設,推出的“多多評”數字平臺受到各方好評。我們持續深化數字技術在民生領域的融合運用,公共衛生、健康醫療、教育養老、交通出行、應急管理等一大批基于大數據應用的智慧平臺上線運行,老百姓從中獲得了實實在在的便利和實惠,特別是“5G+基層醫療”讓生活在偏遠農村牧區的群眾也享受到了優質的遠程醫療服務,既省了錢又省了力。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網信事業發展必須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信息化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人民群眾在信息化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們將深入推進數字化改革,加快建設更高水平的數字政府、數字社會,打造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數字化服務體系,讓守在邊境一線、生活在草原深處的群眾都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服務。深入開展數字鄉村建設行動,讓農村電商、直播帶貨等新業態火起來,把更多優質農畜產品從祖國北疆送往全國各地、送進千家萬戶。加快建設安全生產、自然災害風險監測預警信息系統,提升風險隱患技防能力,推動高危行業機械化減人、自動化智能化換人,切實用信息技術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