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北京,繁花盛開。由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務院國資委、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協、北京市政府共同主辦的以“開放合作?共享未來”為主題的2023中關村論壇開幕。
5月25日至30日期間,論壇會議、展覽展示、技術交易、成果發布、前沿大賽及配套活動6大板塊的150場活動在這場科技盛會中陸續上演。
秉承中關村論壇“科技辦會”理念,本屆論壇突出“智慧、綠色、云上”三大辦會方向,全面展示美好生活新樣態及未來發展新樣貌。“數字人”隔空互動、裸眼3D屏、云智能刺繡機、元宇宙會場……論壇現場科技感十足,帶給觀眾極具沉浸感的體驗。
記者發現,富含“內蒙古元素”的科技成果驚艷亮相。
25日晚舉辦的論壇開幕式上,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十項重大科技成果發布,其中,重大科技成果“陸相頁巖油技術革命及戰略突破”依托鄂爾多斯盆地建設了國家級示范區,獲得了一批重大勘探發現,為國家能源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26日的中關村國際技術交易大會新技術新產品首發推介系列活動院所高校專場議程上,清華大學副教授張晨曦、北京衛藍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總監李志超在路演發布環節中,分別介紹了各自團隊圍繞雙碳領域及固態電池技術在內蒙古開展的技術創新,這些成果落地轉化,將面向經濟主戰場發揮積極作用。
此外,主要生產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肉牛新品種華西牛,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與錫林郭勒盟烏拉蓋管理區合作培育,有力助推了當地肉牛養殖產業轉型升級。
在本次活動“重頭戲”之一的2023中關村論壇展覽(科博會)上,一批匯聚國內外重大進展、先進技術的產品紛紛亮相,這些成果不僅面向前沿,而且和產業應用緊密相關。在首鋼集團有限公司、北京首農畜牧發展有限公司等相關科研院所、科技企業展區,都有內蒙古協同發力取得的先進技術成果。依托我區豐富的應用場景和資源優勢,越來越多科技成果向內蒙古涌動、集聚,展示出強勁新動能。
開展新一輪東西部協作,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內蒙古科創中心(北京)京蒙高科企業孵化器負責人尹曉紅介紹,隨著京蒙協作不斷走向深入,內蒙古與北京加強優勢互補、全面深化科技合作,近3年來,京蒙合作科技項目294個、引進技術298項,共建創新平臺73個,共享高層次專家500余人,通過京蒙合作引進技術成果的數量、交易金額均居自治區外來技術交易首位。
“此行我們了解了新能源、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相關領域的國際前沿技術和產品走向,對學校圍繞‘五大任務’推進科教產深度融合和加強有組織科研有啟示作用?!眱让晒殴I大學校長郭喜說,學校將積極對接區外優質創新資源,協作開展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更務實高效地推進科技成果落地轉化。
“我比較關注氫能、風光等我區具備廣闊發展空間的新材料新能源產業,希望尋求更多契合自治區特色的新技術新成果,助推產業升級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眱让晒趴茖W技術研究院黨組成員、副院長曹瑾鑫說。
好風憑借力,揚帆正當時。“今天的內蒙古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渴望科技創新。希望越來越多的團隊扎根內蒙古,與內蒙古共同成長、相互成就,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自治區科技廳黨組書記馮家舉表示。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