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內蒙古,花紅樹綠,到處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2400多萬各族人民并肩攜手,踔厲奮發、勇毅前行,正在為完成好習近平總書記交給內蒙古的五大任務和全方位建設“模范自治區”努力奮斗。
5月是內蒙古自治區“民族政策宣傳月”,在宣傳月中,全區各地廣泛開展黨的民族理論民族政策宣傳,各族群眾守望相助,在全區積極營造“共同團結奮斗 共同繁榮發展”“中華民族一家親 同心共筑中國夢”的良好氛圍,讓“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四個與共”的思想深入人心,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了磅礴偉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內蒙古工作,為推進新時代內蒙古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要倍加珍惜、繼續堅持民族團結光榮傳統和‘模范自治區’崇高榮譽,鞏固發展民族團結大局。”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內蒙古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不斷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各族群眾守望相助、團結奮斗,共同唱響同心筑夢的時代樂章。
凝心鑄魂,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回望過去,作為我國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是在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下建立的,內蒙古是在黨中央的支持下發展起來的,內蒙古各族人民始終心向黨,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經濟社會取得了長足發展,贏得并長期呵護了“模范自治區”的崇高榮譽。
近年來,全區各地常態化全員化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依托“民族政策宣傳月”“民族團結進步活動月”“民族法治宣傳周”等活動,促進各民族人心歸聚、精神相依。
著力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全面納入中小學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培樹2個國家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培育)基地,命名8個自治區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培育)基地;全區各地廣泛開展“我身邊的民族團結進步故事”等主題宣講;組織編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大眾讀本》等相關讀物……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一系列舉措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各族人民心中深深扎根。
近幾年,內蒙古積極探索有形有感有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方法路徑,著力打造更多政治性強、內涵豐富、意蘊厚重、接受度高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打造一批具有中華文化底蘊、汲取各民族文化營養、融合現代文明的書籍、舞臺藝術作品、影視作品、美術作品。
內蒙古影片《片警寶音》《守望相思樹》包攬兩屆華表獎優秀少數民族題材影片獎;內蒙古經典歌曲演唱會《我和草原有個約定》在北京激情唱響;舞劇《騎兵》《草原英雄小姐妹》等文藝力作屢獲大獎;交響樂《旗幟》、民族管弦樂《絲路草原》等文藝作品走進全國40個城市開展近60場巡演……
內蒙古堅持用中華文化浸潤民族團結,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形成了人心凝聚、團結奮進的強大精神紐帶。
興安盟組建起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宣講團,深入全盟各地巡回宣講黨的民族理論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規;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舉辦群眾性文藝匯演,用精彩節目生動描繪各族群眾團結奮進的美好畫面;錫林郭勒盟第二中學舉行民族團結進步主題活動,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深根植于各族青少年心中……
多措并舉,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
走進赤峰市松山區興安街道臨潢家園社區,排練廳中傳來烏蘭牧騎小分隊的歌聲;民族融合小課桌上,老師正為孩子們講述民族團結故事;傳統手工技藝課堂中, 各族婦女共同學習刺繡、編織等手藝……
臨潢家園社區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社區,生活著漢族、蒙古族、壯族、回族等十多個民族的居民。
2019年7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臨潢家園社區考察調研時強調,要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社區,把社區打造成為各族群眾守望相助的大家庭,積極創造各族群眾安居樂業的良好社區環境。
“幾年來,我們緊貼居民所思所想所盼,打造‘民族團結之家’綜合服務體,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促進各族居民和睦相處,團結奮進?!痹撋鐓^黨委書記吳曉華說。
“我們社區各族居民親如一家,生活在這個大家庭里很幸福!”社區居民朝格說。
近年來,內蒙古把城市民族工作的著力點放在社區,加快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積極創造更加完善的各民族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社會條件。
同時,全區各地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大力實施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計劃、各族青少年交流計劃、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計劃,不斷完善更加有利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政策條件。
鄂爾多斯市著力打造《石榴紅了》等以民族融合為主題的文旅演藝品牌,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平臺;呼和浩特市賽罕區與廣西南寧市賓陽縣共同開展各族少年兒童云交流活動,推進各族少年兒童實現跨區域、全方位、多樣化的交流;阿拉善盟與寧夏石嘴山市簽訂《跨區域協調合作協議書》,與毗鄰地區優勢互補、互促共進,促進各族群眾跨區域雙向流動……
各族群眾在文化上兼收并蓄、經濟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親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建共享幸福美好生活。
截至目前,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興安盟等5個盟市獲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盟(市),73個單位獲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215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234名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成為各族群眾的榜樣。
共謀發展,推動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
加快推進沿邊國道未建成路段建設,積極推動邊境地區農村牧區公路建設,加快重點口岸通高速建設……截至2022年底,內蒙古20個邊境旗市(區)公路總里程達到4.8萬公里,邊境地區交通狀況持續改善。
道路通暢,為邊境地區帶來更多發展機會。各族群眾走上硬化路、住上安全房,喝上放心水、吃上“產業飯”。
近年來,全區各地大力推進固邊興邊富民行動,實施了一批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民生項目和社會事業項目,各族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
今年,自治區累計下達中央及自治區本級少數民族發展任務資金7.14億元,資金優先支持聯農帶農富農產業發展,著力推動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
近年來,全區上下守望相助、團結奮斗,在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中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去年,內蒙古生產總值達到2.3萬億元,比上年增長4.2%;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6萬元,比5年前提高了1萬元。
發展成果惠及民生、凝聚人心,各族群眾安居樂業、團結一心,共同守衛祖國邊疆、共同創造美好生活。
同時,內蒙古不斷提升民族事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堅決防范化解民族領域重大風險隱患,持續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三調聯動”工作機制,努力將涉民族因素的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以法治之力護航民族團結。
“內蒙古的今天是各族群眾共同奮斗的結果,內蒙古的明天仍然需要各族群眾團結奮斗?!崩斡浟暯娇倳浀纳钋閲谕?,內蒙古2400多萬各族兒女必將凝心聚力、砥礪奮進,努力完成好習近平總書記交給內蒙古的五大任務和全方位建設“模范自治區”兩件大事,奮力將祖國北部邊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