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記者走進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看到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總部基地一期項目正在加緊建設中。再過兩個月,這個項目就可以投入使用了。
這是全國唯一的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也是全球最大的乳業中試基地。目前,已經集聚了9位兩院院士和90多位行業專家,以及500多名育種、畜牧、營養等領域的科研人才。他們將去攻克一個個乳產業技術難題。
全力以赴拼經濟,科技創新添動力。
圍繞建設“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呼和浩特市掛出“作戰圖”,吹響“進軍號”,著力優化科技創新布局,打造科技創新標桿,提升科技創新能級,創新平臺建設取得新突破,科技企業培育邁上新臺階,科技創新氛圍呈現新氣象。
“賽科星高產奶牛性控胚胎生產技術突破了國內體外胚胎生產技術瓶頸,提升了奶牛生產性能水平和供種能力。賽科星牽頭研究解碼了家畜干細胞誘導世界級難題,取得了世界級的突破性科技成果?!眱让晒刨惪菩欠庇锛夹g(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包俊杰說。
作為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成員單位,賽科星集團積極參與奶牛繁育與養殖技術研究中心建設。
他們圍繞奶牛育種與繁殖關鍵技術等方向,開展科技創新與技術成果轉化應用研究,在種牛培育、性別控制、胚胎工程等奶牛育種與繁殖技術、干細胞、克隆、基因編輯生物育種技術研究領域,開展奶牛產業種源與繁殖關鍵技術“卡脖子”問題攻關。
自2022年1月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成功獲批以來,包括高產奶牛性控胚胎生產技術、新型營養調控技術、濃縮乳清蛋白制備技術等乳業發展“卡脖子”問題一個個被攻克。
除獲批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外,自治區草業技術創新中心、自治區動物疫苗技術創新中心也先后獲批。
今年,“內蒙古自治區牧草育種與良種繁育重點實驗室”獲批自治區重點實驗室。
草業技術創新中心成立了由14位行業領域專家組成的技術委員會,并已投入實體化運營。他們聯合34家高??蒲性核?、龍頭企業共建中心,開展技術攻關和成果產業化,推動落實種業振興行動。
動物疫苗技術創新中心與中科院陳潤生院士聯合建立了呼和浩特——北京mRNA動物疫苗聯合實驗室,開展mRNA疫苗研究,加強源頭創新和關鍵技術攻關。
今年,呼和浩特市在全區率先開展了高新技術企業評審試點,建立了科技領軍企業培育庫。目前,呼和浩特市共有5家企業獲批自治區科技領軍企業,約占全區總數1/3。
第一批入庫113家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占全區總數超四成;高新技術企業達465家,較上年度增加95家,增長25.7%,占全區總數超1/3。
內蒙古顯鴻科技牽頭組建了全市首家產業創新聯合體——“物聯網產業創新聯合體”,以“蒙芯”助力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
為充分發揮政策引導激勵作用,呼和浩特市大力落實研發投入獎補等惠企政策,圍繞支持研發機構等創新載體建設、支持企業創新發展、支持科技服務機構發展、支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等事項給予獎補。
去年以來,呼和浩特市為618項符合要求事項兌現獎補5637.8萬元,今年已為420項兌現獎補2929.8萬元。
“真金白銀”激勵企業持續創新,營造出良好創新創業氛圍。
去年,呼和浩特市全社會研發投入(R&D)達52.4億元,增幅12%;R&D投入強度實現六連增,達1.68%。
全國城市創新能力百強榜中,呼和浩特市排名第55位,較上年提升12位,創新指數居全區首位。
與此同時,呼和浩特市全力推進內蒙古和林格爾成果轉移轉化區示范區建設,培育各級各類孵化載體,加快技術轉移人才隊伍培養,激發技術交易主體活力,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僅去年一年,共認定登記317份技術合同,認定登記技術合同成交總金額12.99億元。積極開展技術轉移服務機構培育,共培育技術轉移服務機構13家,居全區首位。依托“技術轉移人才培養基地”,開展技術轉移人才培養,技術經紀人總數突破900名,總數約占全區50%。
去年新增1家國家級眾創空間,今年新增自治區技術轉移人才培養基地4家,為技術轉移人才隊伍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
“下一步,呼和浩特市將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聚焦乳業、新能源、生物醫藥、大數據等重點產業技術需求,由鏈主企業出題,組織‘揭榜掛帥’8項重大科技項目,攻克一批‘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形成有成果、有貢獻、有評估機制的攻關模式,充分激發科技創新潛能?!焙艉秃铺厥锌萍季贮h組書記李孔燕表示。
落實“強首府”工程,以科技創新賦能產業進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呼和浩特將篤行不怠。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