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賽思普科技有限公司“年產30萬噸氫基熔融還原法高純鑄造生鐵項目”總投資10.9億元,是2019年烏海市引進的工業轉型標志性工程,該技術工藝為世界首創。
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新型營養調控技術”實現奶牛平均日單產41公斤以上。
包頭稀土研究院“稀土護眼臺燈”“稀土斷熱材料”“稀土合金”都是稀土高科技產品。
······
6月18日,自治區科技廳攜高科技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創新平臺等單位的75項“高精尖”科技成果,亮相第二十一屆中國·海峽創新項目成果交易會(簡稱“海創會”),全面展示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最新成就,提升我區科技的國際影響力。
◆ 海創會內蒙古展區
整個內蒙古展區科技感十足,六輪全向越障配送機器人、“踏浪狂蜂”—多用途集群協作無人船、高精度大通量中空纖維超濾膜……一件件高科技展品令人目不暇接。
內蒙古梅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新能源電力消納分布式儲能供熱系統”讓人眼前一亮。據了解,該系統的谷電固體儲能供熱設備,可直接接入10KV及以上電壓,免去變電設備的投入。據了解,該固體儲能設備的儲熱材料采用低品位礦石和固廢壓縮而成,無須較長管道,實現“電到暖到”,減少熱損。? ? ?
中國科學院包頭稀土研發中心展示了一種“高端特用稀土鋼”,耐腐蝕性能全面超越商用304不銹鋼,并突破批量化制備關鍵技術,形成穩定的工藝規范。
“在‘海創會’我們關注了稀土金屬、高純靶材、高性能磁材、催化劑等新材料技術領域的參展項目。還對下游的應用領域項目如oled顯示設備、深海應用裝備、新能源環保設備等領域進行了深入了解。”中國科學院包頭稀土研發中心知識服務中心部長安巖說,未來稀土材料在新能源、環保等領域的應用潛力巨大,我們計劃加強與相關領域企業的合作,持續推動稀土材料的應用落地。同時加強團隊的技術研發能力,不斷探索新技術、新方法。通過人才引進和培養,加強團隊的技術研發能力,推出更加具有產業應用前景的稀土領域研發成果。
◆?梅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展示的“新能源電力消納分布式儲能供熱系統”
在鄂爾多斯市碳中和研究應用有限公司展位上,展示了“250kW先進堿性電解水制氫系統”“低碳能源站示范項目”,這兩個先進科技創新項目都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該研究院副院長尚學剛說,參加“海創會”讓我們在“雙碳”領域了解更多的前沿技術,如零碳能源與負碳技術、海水直接電解制氫、揮發性有機物凈化技術、化工新材料及先進制造技術、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等,對研究院今后面向綠色、低碳兩大方向,繼續開展關鍵技術攻關起到了重要的啟發作用,也讓我們感到推進“碳中和碳達峰”的道路任重而道遠,增強了“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與使命感。
“內蒙古工業大學作為自治區最早成立的工科高校,此次‘海創會’上,我們了解不少‘高精尖’科技成果。同時,我們在此次展會上推介了內蒙古工業大學的現代化工、生物發酵、智能裝備、現代建筑等科技成果,助力工業大學的科技成果更好轉化實施,提升了工業大學服務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能力,為自治區‘科技興蒙’行動貢獻力量。”內蒙古工業大學產業技術轉移與成果轉化中心知識產權科科長劉衛輝說。
在內蒙古展區,內蒙古中哈駱駝研究院“駱駝脂乳化妝品深度研究與產業化示范領先優勢”項目和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草原蘑菇新品種與高效栽培技術專利”“絨山羊產業高質量發展技術”等相關農牧業的科技成果,以及巴彥淖爾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帶來的大家熟知的公用品牌“天賦河套”產品,成為現場的吸“眼”石,不少參觀者奔著我區農畜特色產品而來。
◆?內蒙古展區一角
“借助‘海創會’這個成果交易平臺,讓我區的‘高精尖’科技成果走出去,將先進的科技成果請進來?!弊灾螀^科技廳成果管理與轉化處處長金龍說,下一步,自治區科技廳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成好習近平總書記交給內蒙古的五大任務、全方位建設“模范自治區”這兩件大事,深入實施“科技興蒙”行動,促進技術需求與供給精準對接,全力打造“蒙科聚”科創“一張網”,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開展科技創新服務、集聚科技創新資源的總窗口,促進創新要素由“聚合”到“聚變”,形成具有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更好地服務于自治區高質量發展。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