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315h"></address>

<form id="b315h"><th id="b315h"><th id="b315h"></th></th></form>

          <form id="b315h"></form>

              “三北”建設看創新 | 科技賦能生態修復 飛播撒下綠色希望
              發布日期:2023/7/6 9:33:32
              查看次數:
              【字體:

              ◆ 阿拉善盟飛播作業

              眼下,阿拉善盟正多部門聯動,搶抓有利天氣時機在黃河沿線實施飛播造林。據阿拉善左旗林業工作站負責人介紹,到6月中旬已完成7.5萬畝飛播作業任務,今年飛播任務完成后,當年飛播作業面積將達到16萬畝。

              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考察時指出,當前我國荒漠化、沙化土地治理呈現出“整體好轉、改善加速”的良好態勢,但荒漠化防治和防沙治沙工作形勢依然嚴峻。要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精心組織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等重點工程,全力打好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黃河流域阿拉善段是我國西北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境內分布著騰格里和烏蘭布和兩大沙漠,阿拉善沙漠及沙漠化土地面積約有1000萬畝,飛播造林種草是目前防治沙漠化的主要手段之一。阿拉善已連續40多年在騰格里沙漠東、南緣和烏蘭布和沙漠西南緣實施飛播林草治沙。截至目前,已累計飛播造林總面積達689.3萬畝,在騰格里沙漠東、南緣和烏蘭布和沙漠西南緣形成了兩條總長460公里、寬3-20公里的大型防沙、阻沙“鎖邊”防護林草帶,有效遏制了騰格里沙漠和烏蘭布和沙漠的前移擴展危害。

              ◆ 騰格里沙漠東緣鎖邊治理區

              近年來,雖然飛播造林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在沙丘密度大、沙丘較高的地區,由于植被稀少、沙丘流動性強、降水少,在飛播造林中種子會出現隨風漂移和發芽率、成苗率不高等現象,使飛播成效明顯降低。

              為解決制約飛播造林成效的技術瓶頸問題,阿拉善左旗林業工作站聯合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等單位,在自治區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的支持下,針對飛播過程中種子發生位移,撒播種子不均勻,鳥、老鼠釆食飛播種子等問題,研發了“降雨量控制下的飛播種子丸?;夹g”,該技術以提高沙拐棗和花棒等植物種子飛播成活率為突破口,從種子丸粒化材料入手,通過配料組合和特殊工藝流程,成功實現精準控制,并使其高度智能化,解決了傳統飛播種子隨風漂移、出苗率和成活率低等一系列難題。

              “我們生產出的丸?;N子重量達到原種的2倍以上,在飛播過程中,這些種子就像‘傘兵’一樣可以精確地投放到指定區域,并深埋在沙丘中,這樣就解決了傳統飛播種子隨風漂移的問題?!卑⒗泼肆謽I治沙研究所高級工程師武志博介紹,這些丸粒種“很聰明”,能感知降雨量,只有達到其成苗所需的降雨量時,才會啟動吸水萌發機制,包裹的外衣自然裂解,種子萌發。這樣就能有效避免沙漠地區由于降雨不足而導致飛播種子出現閃芽的問題,減少種子的浪費。同時,為了防治鼠害及鳥害,丸粒種還加入了環境友好型的趨避劑。

              ◆ 騰格里沙漠東緣鎖邊治理區飛播區內外對比

              采用該項新技術進行飛播作業,落種均勻,不產生飄移以及風力影響的落種后位移,出苗整齊,能提高15%左右的成苗率,并節約飛播用種50%。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增加了飛播造林種草的科技含量,為同類地區的飛播造林種草提供了技術支撐。目前,該技術已完成了5萬畝以上三北防護林建設工程的飛播任務。

              來源:自治區科技廳社會發展科技處 成果管理與轉化處 阿拉善盟科技局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