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黑土地保護利用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和東北四省(區)科技廳關于黑土地重點專項協同管理工作安排,8月18日至19日,“內蒙古黑土地保護利用科技創新示范交流會”在內蒙古呼倫貝爾市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尹飛虎、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副主任張輝、內蒙古科技廳副廳長于濰、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院長路戰遠、呼倫貝爾市副市長馬躍東出席會議并講話。
本次會議由內蒙古科技廳與內蒙古農牧廳主辦,內蒙古農牧科學院與呼倫貝爾市人民政府承辦,會議旨在總結凝練內蒙古黑土地保護利用典型技術模式,推動東北四省區開展示范交流。
會上,路戰遠凝練并發布了內蒙古黑土區保護與利用的呼倫貝爾農墾模式、額爾古納模式和扎賚特模式“三種模式”,于濰介紹了內蒙古科技支撐黑土地保護利用有關進展,馬躍東介紹了呼倫貝爾市黑土地保護利用與農業生產情況,尹飛虎就水肥一體化與滴灌技術進展作學術報告。來自內蒙古黑土地科技特派團、呼倫貝爾農墾集團、相關縣市的參會代表分別就黑土地保護利用相關成果轉化以及推廣服務工作等進行了經驗交流,東北四?。▍^)科技廳代表以及與會專家共同研討了黑土地保護利用內蒙古典型技術模式的要點、規程和工作方法。
張輝在講話中指出,要深刻認識黑土地保護利用科技創新的重要意義,落實好農村中心與四?。▍^)科技廳“管理上下聯動”“區域協同聯動”“攻關跨界聯動”“人才融合聯動”“成果轉化聯動”“五個聯動”工作機制,加快黑土地保護利用的成果產出與示范引領。下一步,要更加注重融合創新、更加注重模式凝練、更加注重交流協作、更加注重服務下沉,協同發力、久久為功,共同開創好黑土地保護利用科技創新工作新局面。
東北黑土地被譽為“耕地中的大熊貓”,是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也是保障我國糧食安全的“穩壓器”和“壓艙石”。內蒙古黑土區是我國東北黑土地的重要組成部分,現有耕地1.14億畝,占全區耕地總面積的65.9%,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東部的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和赤峰市四個旗縣(市、區),是自治區乃至國家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
自治區科技廳和農牧廳高度重視黑土地保護與利用科技創新工作。自治區科技廳配合農村中心組建了內蒙古自治區黑土地保護科技特派團,參與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黑土地保護與利用科技創新”部省聯動重點專項管理。在自治區重點研發和成果轉化計劃(科技支撐東北振興)項目中,布局了設置黑土地健康和保育技術、黑土地智能化農機關鍵技術研究和裝備等研究方向,全面推進自治區黑土地保護利用技術創新與研究工作。自治區各級農牧部門已經形成了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工作機制和服務體系,自治區農牧廳主持創建了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牽頭、區內外科研教學單位全方位合作的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技術研究院,圍繞東北黑土地退化阻控、地力培育和資源高效利用三大領域組建技術團隊,聯合開展核心技術攻關和技術集成熟化,構建黑土地保護利用創新體系,提升內蒙古在黑土地保護利用方面的自主創新能力。
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等科技管理部門與相關科研單位、企業、縣市和園區等代表共計70余人參加會議。會議期間,與會代表還觀摩了呼倫貝爾農墾集團數字化精準化管護指揮中心、特泥河農牧場黑土地有機肥生產、現代化“機藝”融合裝備作業以及高標準保護性耕作技術示范等現場。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