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棵草到一杯奶,從牧場到餐桌,科技創新滲透在乳業全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
步入內蒙古農業大學乳品生物技術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展區,酸奶、乳酸菌飲料、奶粉、益生菌膳食補充劑等各類產品琳瑯滿目,看向展板,一段內容格外醒目,“從全球26個國家采集傳統發酵乳等樣品3864份,從中分離、鑒定乳酸菌30641株,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乳酸菌種質資源庫”……
創新,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內蒙古農業大學乳品生物技術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歷經二十余載,在學術帶頭人張和平帶領下,瞄準國際乳業核心技術的發展趨勢,圍繞內蒙古乃至我國所需的乳業核心技術,在乳酸菌及發酵乳制品方面取得系列突破,最大限度搶救了“舌尖上的寶貴遺產”。
↑ 張和平在實驗室做研究(左)
在建立資源庫基礎上,內蒙古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陳永福與團隊圍繞解決“優良菌種資源匱乏,核心技術被壟斷”這一嚴重制約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瓶頸問題,創立優良菌株篩選技術和評價體系,攻克菌株產業化關鍵技術,實現了乳酸菌制劑的產業化,打破國外技術產品的壟斷。
“我從一名助理研究員成長為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草原英才,自治區一流學科和一流專業建設點的負責人,離不開我的恩師張和平老師及重點實驗室的栽培?!标愑栏=榻B,團隊先后入選國家和自治區的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并相繼建設13個省部級以上創新平臺,發展成乳酸菌領域里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一支創新團隊。
人人展其才,人人能出圈。內蒙古農業大學乳品生物技術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深耕沃土厚培苗,探索出產學研深度融合育人模式,培養出一批拔尖創新人才。
“國家的需要在哪里,我們人才培養的陣地就在哪里?!眱让晒呸r業大學乳品生物技術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孫志宏表示,實驗室將緊緊圍繞產業發展的科學和技術問題,開展高質量的創新工作,繼續推動國產菌株的開發利用,更好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把資源優勢變為科技優勢、產業優勢。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人才是產業發展的主要根基和源泉,培育人才要立足產業發展需求?!弊灾螀^科技廳人事處處長王斯琴表示,圍繞制約自治區產業發展的“卡脖子”技術難題開展科研攻關,培養一批服務國家戰略、推動自治區高質量發展的科技創新人才團隊,加快推進自治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完成習近平總書記交給內蒙古的五大任務和全方位建設“模范自治區”貢獻科技力量。
2022年,自治區科技廳啟動實施科技領軍人才團隊培育行動,堅持重點支持、梯次培養、科學評價、突出貢獻、嚴格規范、公平公正的原則,通過實施科技項目,集聚各類創新資源,培養高層次科技人才及團隊,推動形成以領軍人才為主,中青年科技人才為中堅力量,服務產業發展、梯次結構合理的高層次科技人才隊伍。
目前,自治區科技廳已對7個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團隊、4個科技創新青年拔尖人才團隊連續2年給予了5000萬元科研經費支持,激勵他們勇攀高峰,產出更多科研成果,培養更多創新人才。
↑ 路戰遠在田間查看土壤情況
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研究員路戰遠領銜的北方農牧交錯區農田地力培育與產能提升技術研究領軍人才團隊,創建了耕地保護與利用技術體系,使北方農牧交錯區成為我國保護性耕作主要實施區,為國家耕地保護與糧食作出了重要貢獻,本人榮獲全國創新爭先獎獎狀,也是我區唯一的一名獲獎者;久泰能源馨遠新材料公司總工程師崔宇領銜的二氧化碳制芳烴領軍人才團隊,開發出世界首套萬噸級以碳氫化合物為產品的二氧化碳利用項目……2022年,11個人才團隊共申請或授權發明專利51項,發表論文85篇,開發新產品22項、新技術10項。其中,內蒙古工業大學教授黃平平領銜的三維成像微變監測雷達關鍵技術與應用團隊,申請或授權專利數達23項。
↑ 黃平平指導團隊成員(中)
“我們的技術發揮作用,特別是在關鍵時刻發揮作用,我認為這才是實實在在的,把科研寫在了大地上,是我們學以致用的價值的真正體現?!秉S平平介紹,團隊開發的雷達地質災害“慧眼”,已在20多個省區市露天礦山與地質災害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多項技術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截至目前,11個科技領軍人才團隊已累計有11人入選國家重點人才計劃,12人入選自治區“草原英才”工程高層次創新型人才,3個團隊入選自治區創新創業人才團隊。僅2022年,各團隊累計培養出站博士后4人、入站博士后3人,博士研究生14人;今年,有2人入選“長江學者”,1人入選“國家杰青”。
千秋基業,人才為先。前不久,科技部與自治區政府聯合印發《內蒙古高質量發展科技賦能實施方案(2023-2025年)》,強調持續實施自治區科技領軍人才團隊引育和青年科技創新人才培養計劃,推動科技領軍人才梯隊建設。
“科技人才團隊的培育必須高位謀劃、系統布局,站在全區和長遠發展的角度,做好不同領域、不同專業、不同區域、不同年齡的統籌?!蓖跛骨僬f,近年來,自治區科技廳以項目、平臺、人才、政策一體化推進為抓手,積極探索科技人才工作新路徑和新方法,通過打造高能級創新平臺,實施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培育科技領軍人才團隊、擴大青年科技人才“蓄水池”,深化科技交流合作,以產學研用相結合等措施培養人才,為自治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