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加快建設中國特色國家創新體系。”
“健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保障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將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融入科技創新的各個環節,以法治力量推動創新真正成為第一動力?!?
2023年10月24日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舉行分組會議,審議了蔡達峰副委員長代表全國人大常委會科學技術進步法執法檢查組作的執法檢查報告。常委會組成人員和列席人員充分肯定執法檢查組的工作,普遍贊成執法檢查報告,同時對進一步貫徹實施科學技術進步法、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和建議。
2023年10月21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聽取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科學技術進步法實施情況的報告。攝影/馬增科
強化頂層設計
推進科技創新發展
堅持黨對科學技術事業的全面領導,是科學技術進步法的明確規定,是我國科學技術事業不斷前進的根本保證。2023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組建中央科技委員會,對于加強黨對科技工作的領導,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推動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頂層設計推動整體發展?!敖衲昕萍俭w制改革采取了新的行動,讓我們看到了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有了組織保障?!编嵐Τ晌瘑T說,特別期望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集中力量,力爭在短期內開創國家科技創新的新局面。
當今世界,科技強國競爭,比拼的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耙訌妵覒鹇钥萍剂α康慕ㄔO,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搶占科技制高點?!痹诘浊嘣莆瘑T看來,國家層面上需統籌配置相關資源,加大對“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研發的支持力度。
作為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的國家實驗室,承載著為國家提供關鍵性科技支撐的重要作用?!敖ㄗh中央科技委員會辦公室加強統籌協調,盡快建立和完善國家實驗室成為科技創新總平臺、總鏈長的體制機制?!比珖舜蟓h資委委員向巧說。
“要有效引導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科研機構和重點院校、科研團隊聚焦工業母機等重點領域,開展原創理論、技術、工藝等基礎性研究?!比珖舜笸馐挛瘑T于旭波建議強化重點領域、重大課題國家立項,為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基礎支撐。
新興科學技術的發展應用,拓展了科學技術進步法的適用范圍?!氨热缭诤铣缮飳W、腦機接口、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方面,需要進一步建立健全相關的管理辦法?!焙缕轿瘑T提出,科學技術進步法在實施中,要不斷面向新興科學技術進行調整。
當前我國科技區域發展不平衡、區域間創新要素分布不均衡問題仍然突出。參加了執法檢查組實地檢查的李巍委員深有體會:“比如東北科技人才流失嚴重,西部地區科技基礎薄弱、創新資源匱乏,東中部地區重復建設、創新力量內卷。建議在國家層面上,作好頂層設計和戰略謀劃。在地方層面上,認真分析區域特點和各自優勢,完善區域創新體系和相關配套制度體系?!?
“要從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高度,科學布局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痹S達哲委員提出,要加強科技創新資源布局,優化科技創新資源配置,促進創新要素高效流動和深度融合。
2023年10月26日11時14分,搭載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七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10分鐘后,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攝影/新華社記者 李志鵬
加強基礎研究
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對科技創新具有深遠的影響。科學技術進步法對國家加強基礎研究能力建設作出了系統規定,依法加強基礎研究,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必由之路。
“在執法檢查中,感觸最深的是研發投入迅速增長,十年期間研發投入強度從1.91%提升到2.54%,有的省市研發投入超過了3%,有的市達到了7%以上?!睏铌P林委員表示,研發投入的增長,體現了科技創新在我國的支撐性地位。
“光靠中央政府或者地方的投入,研發經費還是有限的?!比珖舜笊鐣瘑T詹文龍認為,研發經費應該讓更多社會資金投入。當然在募集研發經費時,研究單位應該說明階段性的成果是什么,風險在哪里,要更好地讓集資雙方明白資金能達到的效果和面臨的風險。
加強研發創新,企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拔覀冎溃A為是美國制裁打壓的重點對象,華為的科技水平令世界矚目。2022年,華為研發投入達到1615億元,排在世界第四位,占全年營收的25.1%。但是從整體看,我國企業研發投入還存在不小差距?!睏钫裎湮瘑T表示,雖說高投入未必就有高產出,但是不投入一定不會有產出。建議落實法律規定,完善專項制度,鼓勵國企帶頭、引導民營企業持續增加長期研發投入,切實發揮科技創新主體作用。
2023年6月22日拍攝的“中國天眼”全景(無人機照片)。記者7月25日從FAST運行和發展中心獲悉,截至目前,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已發現800余顆新脈沖星。攝影/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加快成果轉化
實現科技創新價值
成果轉化是科技創新過程中的關鍵環節,能夠催生新的產業、行業和經濟增長點,對于推動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深遠意義??茖W技術進步法為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提供了法治保障,依法加強成果轉化工作,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是實現科技創新價值的重要途徑。
“成果轉化確實存在報告里提到的問題,比如有的地方反映科技攻關新產品替代慢,政策對接協調不夠暢通,職務成果轉化的資產屬性、保值增值、審計等看法不一,導致不愿轉、不敢轉、不好轉?!痹阽娭救A委員看來,與成果轉化相關的人才評價和科技評價,還有很多深層次的問題,應該持續推進和重點關注。
湯維建委員認為,要完善科技成果轉化的體制機制,要優化科研人員績效激勵分配機制,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的收益和積極性,激發科技創新動力。同時,切實發揮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的作用,深化校企合作,推動產學研融合,加速創新成果的轉化。
“建議將職務科技成果及其作價投資形成的股權區別于其他國有資產進行單列管理,最大限度調動各方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積極性。”許達哲說,同時建議完善橫向科研項目結余經費出資科技成果轉化的稅收政策,允許新型研發機構投資創辦科技型公司和投資入股企業,并制定相應的規范。
張濤委員提出,在成果轉化方面,希望能夠通過完善法規,鼓勵和要求企業給國產新技術特別是“首臺首套”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更多試用驗證的機會。
2022年4月4日拍攝的位于合肥的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量子中心大樓,該建筑充滿科技感。攝影/劉兵生 視覺中國
培育創新人才
提升科技創新驅動力
人才是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的驅動力,只有擁有高素質、專業化的科研人才,才能產生高質量的創新成果??茖W技術進步法明確國家營造尊重人才、愛護人才的社會環境,加快戰略人才力量建設,完善創新人才教育培養機制,培育符合創新發展要求的人才隊伍。
“科技創新,人才是關鍵。要把創新型人才培養和使用擺到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更突出位置?!弊T天星委員建議進一步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加強完善“揭榜掛帥”和“賽馬”等制度,深化院士制度改革,加大高精尖緊缺人才、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選育用管”工作力度。
郝平提出,在科技人才評價實際過程中,需要針對人才評價“破五唯”之后的“立新標”不到位、評價方式創新不到位、資源配置評價改革不到位等問題,進一步深化改革,構建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引導各種科技人才人盡其才,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完善法律法規體系
推動科技創新工作規范化法治化
科學技術進步法是科技領域的綜合性、全局性、基礎性法律,自1993年頒布實施以來,分別于2007年和2021年進行了兩次修訂,為全面促進科學技術進步和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進一步完善科學技術進步法律法規體系,積極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科技創新工作,才能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要盡快完善相關配套法律法規,為科技創新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痹S達哲提出,要加快科學技術普及法修改進程,該法的修改列入了全國人大常委會2023年度立法工作計劃,相關部門抓緊推進;要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相關法律的制定,既要積極,又要穩慎,統籌好發展與安全的關系,可先制定出臺人工智能相關法規,確保人工智能安全發展。
“科學技術進步法需繼續規劃和推行國際合作有關配套方案,推動我國科技事業融入全球創新體系?!比珖舜蟠砻鐐フJ為,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我國整體的應對策略,在更加積極融入國際創新網絡的同時,也應該繼續提高自我保護能力,有效應對非經濟動因的競爭,這樣才能建設一個開放包容、互惠共享、普遍安全、交流互鑒的國際科技創新合作新局面。
堅持法治思維,將法治方式融入科技創新的各個環節,是實現科技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耙e極運用法律引導科技創新工作,確??萍紕撔禄顒釉诜ㄖ诬壍郎辖】涤行蜻M行?!睖S建提出,在立法上,需要進一步明確并強化企業科技創新的主體地位,鼓勵創新主體開展基礎研究和原創性研究;在宣傳上,利用多元化的媒體渠道,加大科學技術進步法的學習、宣傳和實施力度,使全社會重視科技、尊重人才的創新文化蔚然成風;在政策上,加強創新激勵及其配套制度建設,使創新激勵和保障制度真正落實。讓我們共同努力,堅持法治思維,用法治力量推動科技創新,助力我國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勝利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歷史偉業。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