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確立,風電市場規模的迅速擴大,我國風電設備制造技術進一步提高,一個具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體系已初步形成,但風電設備制造技術與中小型風力發電機組的整體設計能力薄弱,國際先進水平的自主研發能力和自主知識產權技術較弱。為趕超先進水平,呼和浩特市博洋可再生能源有限責任公司針對我國先進中小型風力發電技術裝備不足的問題,牽頭聯合高校、推廣部門共同實施“風力發電機關鍵技術開發與應用”項目,在風力機組關鍵部件和風光互補關鍵設備上進行一系列技術研究并取得突破,成功研制出1-3kW系列風光互補發電系統和100kW分布式風力發電系統,完成了科技成果工程化應用技術開發,形成適合我國牧區用電和基站用電要求的風力發電裝備體系。該項目成果獲得2022年度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在項目研發過程中,團隊采用主動偏航控制技術、脈寬檢測技術、雙尾翼調向技術相結合的方式,解決了中小型風力機超速危機及運行安全、調速機構對風阻控制效果不理想存在嚴重安全隱患、轉速傳感器對葉片實時檢測易受外部信號干擾影響測量數據和發電質量等重大問題。突破了微風時中小型風力機發電效率低的技術瓶頸,在風力發電機組自動控制系統研發中實現創新?!辈┭罂偨浝項钌匍榻B,項目在風力發電機組關鍵部件及風光互補發電系統關鍵裝備研發上也取得了新突破,項目團隊采用木芯噴塑制作工藝,實現風力機葉片重量輕、強度高、壽命長、制作簡便、環??苫厥盏忍攸c。在風力機的“心臟”轉子上實現了結構創新,解決了發電機永磁體容易松動或脫落問題。同時,通過對蓄電池組室外存放機柜開展防雷、防潮、溫控等方面創新,解決了蓄電池由于存放環境差,降低工作性能,影響使用壽命等問題,筑牢了風力發電系統的最后一道安全防線。
楊少楠介紹,風光互補供電系統是一種合理的互補性供電方式,解決了偏遠地區無電的供電問題。項目團隊對風光互補移動車的機組塔架調節和組件支架折疊裝置進行了改進,實現系統便捷快速的工況轉換。同時團隊研發出三種風力發電機回轉體及制作胎具,實現了中小型風力發電機結構簡單、重量輕、耗材少、可靠性高的特點。
今年,國家印發《2023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強化能源建設助力鄉村振興,實施風電“千鄉萬村馭風行動”和光伏“千家萬戶沐光行動”。該項目的實施為電網無法覆蓋地區居民用電提供清潔能源,為網絡通訊基站提供電力支持,為分布式電網提供補充能源,改善了當地居民生活生產條件、加快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御“風”而上,風電發展大有可為?!帮L力發電機關鍵技術開發與應用”項目技術的進步和成本的降低,推動了中小型風力發電產業的規?;ㄔO和高質量發展,為我區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了技術支持,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