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地區分布著全國84%的沙化土地和八大沙漠、四大沙地,有7個強風蝕區、34個風沙口和3條主要沙塵暴路徑區,是我國自然條件最惡劣、生態最脆弱的地區,沙化土地面積大、分布廣、程度重、治理難的基本面尚未根本改變。
2023年6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主持召開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座談會時強調,2021—2030年是“三北”工程六期工程建設期,是鞏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關鍵期,是推動“三北”工程高質量發展的攻堅期。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采取新辦法、引入新機制、實施新舉措,創造性開展工作,全面提升工程建設和管理水平,努力交出優異答卷。
近年來,地處毛烏素沙漠腹地的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大力發展檸條種植產業,使沙化地植被得以恢復,生態系統功能持續提升。圖為2022年7月26日在鄂托克前旗百萬畝檸條種植項目區拍攝的治沙人員。??新華社發 王正/攝
抓政策創新,強化要素投入保障
在資金投入方面,構建起以各級政府投入為主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協調有關部門建立“三北”工程專項資金渠道,支持沙化土地綜合治理和鞏固防沙治沙成果;鼓勵社會資本參與“三北”工程建設,鼓勵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加大對“三北”工程支持力度。在生態用水保障方面,多措并舉為重點地區造林種草治沙提供用水保障,通過合理配置生態用水,找水節水相結合,探索利用城市中水、煤礦疏干水等補充生態用水,大力發展節水林草。
抓機制創新,壓緊壓實各方責任
落實落細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發揮好國務院協調機制的組織協調、督促指導作用。強化林長制考核和激勵措施,將“三北”工程列為林長制考核重要內容,督促落實建設管理責任,加大通報力度。創新工程項目管理機制,建立對口包片負責制,鼓勵以多種方式充分調動農牧民、合作社等主體積極性。支持分區分類探索國有林場經營性收入分配激勵機制,增加防沙治沙內生動力。
抓模式創新,推進典型引路帶動
建立“三北”工程重點項目庫,按照先易后難、先急后緩的原則,成熟一批、推出一批,扎實抓好攻堅區重點項目建設。加快生態光伏一體化建設,研究制定光伏治沙發展規劃,在沙漠、戈壁、荒漠科學布局光伏項目,總結推廣光伏治沙典型模式,鼓勵新能源企業參與“三北”工程建設。積極推進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科學推廣寧夏中衛沙坡頭、甘肅民勤、內蒙古磴口和庫布其、新疆柯柯牙等地行之有效的治沙模式,統籌生態保護修復和資源合理適度利用,充分調動企業、社會團體、個人參與工程建設的積極性,實現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相統一。大力弘揚“三北精神”,加大宣傳力度,以榜樣力量激勵人、鼓舞人,講好新時代防沙治沙的中國故事。加強國際履約和國際合作,支持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荒漠化防治。
抓科技創新,著力解決“卡脖子”問題
研究部署“三北”工程科技攻關項目,實行“揭榜掛帥”等制度,支持防沙治沙重大基礎和應用研究。強化監測監管,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監測體系,全面推行造林、種草、治沙年度任務落地上圖。開展“三北”工程區示范林場和保障性苗圃建設,加強抗旱林草品種選育,研發草方格扎設、灌木平茬等機械裝備,推廣行之有效的治理技術和模式。推廣噴灌、滲灌等節水抗旱技術,廣泛運用覆膜等節水方式,提高生態用水效率。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