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315h"></address>

<form id="b315h"><th id="b315h"><th id="b315h"></th></th></form>

          <form id="b315h"></form>

              典型經驗大起底 | 赤峰農科所:把科技成果“撒向”廣袤大地
              發布日期:2023/12/19 9:19:04
              查看次數:
              【字體:

              “市農科所引薦的優質新品種,比咱們原來老品種能增產200多斤,賣糧也比較好賣,谷子顏色也特別好,米也特別好吃。”赤峰市喀喇沁旗益東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景泮艷高興地說道,他們在赤峰市農牧科學研究所引進了谷子、蕎麥等新品種,特別是“金苗K1”, 讓他們嘗到了種植甜頭,省時省力不說,產量極大增加。

              “金苗k1”是赤峰農科所2019年選育成功的國家一級優質米,該品種抗除草劑,適合輕簡化栽培、機械化操作,銷售價格較其他品種每斤貴2到5毛錢,該品種選育成功極大提高了農戶收益。

              這是赤峰農科所推動科研成果轉化過程中的又一碩果,作為以農作物、牧草育種、畜禽良種培育以及農牧業技術集成研究為主的綜合性農牧業科研單位,該所在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上如何做到同時發力?讓我們一探究竟。

              瞄準需求靶向育種

              壯大農牧業優勢特色產業

              在赤峰農科所試驗田里,國家谷子高粱產業技術體系春谷育種崗位科學家王顯瑞研究員帶領谷子育種團隊正加緊開展谷子新品種選育工作。

              “赤峰是雜糧雜豆種植優勢區,長久以來我們針對雜糧雜豆領域開展新品種選育,推動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能力再上新臺階?!蓖躏@瑞說。

              10余年來,王顯瑞與團隊共選育優質、抗除草劑谷子新品種30余個,其中實現成果轉化品種近20個,轉化資金1100余萬元,累計推廣種植面積1800萬畝,純增經濟效益36億元。系列谷子品種的選育與推廣,推動了內蒙古地區谷子品種的更新,引領了全國谷子品質育種。

              農牧業科研強,最終落腳在農牧業產業強,高水平的自立和自強,重大原始創新是關鍵。赤峰農科所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不斷推動種業振興,瞄準優勢特色產業需求,深入挖掘技術瓶頸,大力開展育種攻關,育成了一批優質高效的農作物品種,讓科學技術走出實驗室,落在田間地頭。

              截至目前,赤峰農科所有125個農作物新品種通過了國家、自治區審(認)定和登記。自主選育的谷子新品種有“金苗K4”、“金苗K6”、“赤谷K4”,高粱品種有“赤雜116”、“赤雜131”,玉米品種有“赤單912”、“赤單610”等,深受區內外種業企業和農戶的歡迎。

              “立足農牧業科研,緊扣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戰略,瞄準種子這個農業芯片,力爭實現創新性突破?!背喾遛r科所長楊薇表示,農科所將在3到5年時間里,集中力量在基礎好、優勢強的谷子、大豆、辣椒、向日葵等作物和其他的雜糧雜豆等作物進行育種攻關,加強中藥材、玉米、甜菜、小麥等其他作物的育種研究,取得系列創新性成果,不斷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

              發揮示范基地作用

              加快推進科研成果產業化

              “隨著蔬菜產業的發展,設施蔬菜秸稈利用問題凸顯出來。蔬菜采收結束后,秸稈被堆放在溝渠邊、路旁、棚區,造成了污染,同時也是一種浪費?!眹掖笞谑卟水a業技術體系赤峰綜合試驗站站長、赤峰農科所蔬菜研究中心主任張曉梅表示,秸稈作為一種資源,它含的養分與常規有機肥的質量相當,使其還田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在城子鄉猴頭溝村高軍的設施辣椒大棚里,一臺秸稈還田機正在進行辣椒秸稈原位還田作業。伴隨著轟鳴聲,機器從辣椒秧里開過,秸稈被旋進機器,粉碎成屑混入土壤。約半個小時的時間,1.5畝大棚秸稈還田完成,整個大棚的土層已經一片平整。

              辣椒種植戶高軍指著大棚里說:“市農科所今年又給我們開展辣椒秸稈還田技術示范,我認為這是一項非常實用的技術。近年來,赤峰農科所在我們這兒開展了病毒病防控技術、土壤改良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示范和推廣,提供新品種示范,使我們種植戶的收入提高了不少。”高軍對赤峰農科所的服務贊不絕口。

              “在試驗示范中,我們會跟蹤進行技術指導,定期進行數據采集、數據統計和分析,為技術示范推廣提供數據支撐,助力大棚蔬菜產業提質增效?!睆垥悦氛f,赤峰農科所已經在赤峰多個地方進行設施蔬菜秸稈原位還田技術的試驗示范,并取得了顯著成果。

              依靠良好的硬件條件,赤峰農科所在谷子、高粱、向日葵育種方面取得較好成果,培育出諸多優勢品種。在喀喇沁旗西橋、松山區城子和阿魯科爾沁旗建立牧草試驗示范基地,區內各盟市、赤峰市各旗縣區建立科技成果示范基地,通過組織召開新品種、新技術展示示范、現場觀摩及推介活動,邀請種業企業、種子經銷商、合作社和種植大戶參加,現場展示講解、征集品種需求、組織專家田間鑒評,為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打下堅實基礎。

              打造成果轉化高地

              打通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

              “針對產業發展需求,我們開展常態化調研,鼓勵科研團隊開展科企對接和靶向科研,把科技成果‘種’在田間地頭?!背喾遛r科所科研科科長趙禹凱介紹,去年農科所將向日葵品種“赤K602”以80萬元價格向中國種業集團轉讓,農科所每年為該企業提供制種親本,企業根據提供親本的種植面積每年給予農科所提成,僅今年就獲得收益30萬元。

              從實驗室到應用場景,赤峰農科所探索新品種生產經營權轉讓和作價入股種業企業這兩種成果轉化方式,有效促進了新品種的推廣應用。

              “通過生產經營權轉讓方式向中國種業集團有限公司等20多家種業企業轉讓46個品種。在此基礎上,通過作價入股方式向內蒙古蒙龍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種業企業轉化29個品種。”趙禹凱說。

              此外,赤峰農科所研發并被認定國家、自治區、赤峰市農牧業主推技術18項,如“蕎麥大壟雙行輕簡化全程機械化栽培技術”、“混播人工草地劃區輪牧”、“抗烯禾啶谷子品種簡化栽培技術”等均在生產中大面積應用,各類技術累計應用推廣面積達2000多萬畝,新增經濟效益達100億元以上。

              在堅持創新的同時,赤峰農科所也實現了自身的快速發展。該院加快創新平臺建設,進一步激發創新活力,推進高效能成果轉化。截至目前,擁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和內蒙古現代農牧業產業技術創新推廣體系首席科學家、崗位科學家、綜合試驗站,內蒙古自治區重點實驗室、創新中心、成果轉化中心等各級各類科研平臺載體52個。擁有授權專利58項,其中,“苜蓿與燕麥輪作技術”轉讓企業后,該成果在自治區、甘肅、新疆、寧夏等地迅速推廣應用,為國家奶業安全發揮了積極作用。

              “我們始終堅持‘突出優勢特色,保證糧食安全’原則,加快實現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不斷強化原創突破和成果轉化,打好打贏‘種業翻身仗’。”楊薇說。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