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315h"></address>

<form id="b315h"><th id="b315h"><th id="b315h"></th></th></form>

          <form id="b315h"></form>

              為天下“儲” 為國家強——內蒙古能量滿滿為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發布日期:2023/12/26 9:15:08
              查看次數:
              【字體:

              內蒙古,地處中國正北方,從地圖上看,如一匹駿馬奔騰在祖國北疆。12月,從北疆內蒙古傳來一連串好消息:糧食產量創新高迎來“二十連豐”;陸路口岸年總貨運量突破億噸刷新沿邊省區陸路口岸年總貨運量紀錄;外送電量連續18年領跑全國……

              內蒙古是北疆“糧倉”“肉庫”“奶罐”,是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是資源富集的巨型“充電寶”“暖寶寶”,是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森林、草原面積居全國第一、第二位,是國家的超級“碳庫”和純凈“氧吧”,是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橫跨“三北”地近京畿,在4000多公里邊境線上守護祖國“北大門”建好首都“護城河”,筑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有20個對外開放口岸,近一半中歐班列從內蒙古進出境,我國向北開放橋頭堡建設巍然蓬勃;是“東數西算”樞紐和節點之一,是國家重要“硬盤”和“算盤”……

              “儲綠”“儲能”“儲糧”“儲安”“儲數”……牢記國家交給內蒙古的“五大任務”,內蒙古持續為國儲備,能量滿滿為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北疆內蒙古的澎湃力量。

              儲能

              國家巨型“充電寶”“暖寶寶”

              內蒙古煤炭實際產能、風能可開發量、電力總裝機、新能源裝機、外送煤炭、外送電量、外送電能力及22種礦產保有量全國第一;還有103種礦產的保有資源量居全國前10,其中48種居全國前三;稀土儲量占全國4/5、全球2/5,包頭稀土為全國近四成高鐵鋪上優質“跑道”。

              內蒙古外送能源占全國跨區能源輸送總量超三成,煤電保供量均居全國第一。僅去年一年就有力保障了29個省區市的用煤需求。2023年,內蒙古發出的“綠電”跨越1600公里為杭州亞運會注入“綠能”。

              這幾十個“全國第一”和全球地位,使內蒙古成為國家名副其實的能源資源“充電寶”“暖寶寶”。

              頭上有風光,腳下有煤炭,手中有電網,厚實的能源資源“家底”,在全國能源“一盤棋”局下,是內蒙古把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建設得勢強勁足的底氣所在,也是使命所在。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對內蒙古工作的8次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有3次提及要把現代能源經濟這篇文章做好?!秶鴦赵宏P于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意見》提出,“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增強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保供能力”。

              這和內蒙古近年來努力目標高度契合。內蒙古提出在新能源領域再造一個“工業內蒙古”,提出在全國率先建成以新能源為主體的能源供給體系、率先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到2025年新能源裝機規模超過火電裝機規模、2030年新能源發電總量超過火電發電總量。

              方向明確、目標清晰、落子如飛,內蒙古制定關于推進風電光伏、儲能、氫能、新能源裝備高質量發展意見等系列規劃和指導性文件;構建起“風光氫儲車”和現代煤化工、煤焦化工7條重點產業鏈,建立能源和煤炭、電力、可再生能源、油氣、技術創新、氫能、能源數字化的“1+7”規劃體系,推動形成多種能源協同互補、綜合利用、集約高效的供能方式。

              目前,在內蒙古,打造形成了全國最大的煤電、煤化工基地;全球規模最大的“沙戈荒”風電光伏基地加緊建設;呼和浩特市加快能源資源總部經濟集聚區建設;包頭市全力打造全國最大的稀土材料基地和全球領先的稀土應用基地及“世界綠色硅都”;鄂爾多斯市正在全面構筑現代煤化工、新能源等4個世界級產業;烏海市正在打造全球最大BDO一體化生產基地……

              2023年1-11月份,內蒙古新能源產業投資同比增長73%。全區新能源新增裝機量1900萬千瓦,居全國第一;全區新能源發電量達到145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2.8%,穩居全國第一。

              中國“充電寶”內蒙古,續航能力滿格!

              儲糧

              國家“糧倉”“肉庫”“奶罐”

              據12月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內蒙古2023年糧食產量以791.6億斤再創新高,糧食生產“二十連豐”,糧食總產量穩居全國第6位。

              內蒙古是全國5個耕地保有量過億畝的省區之一,也是中國13個糧食主產區和8個糧食規模調出省區之一,每年有一半以上糧食調往區外、供應全國。

              此外,全國1/5的羊肉、1/10的牛肉、1/5的牛奶均來自內蒙古,內蒙古牛羊肉產量、奶產量、“名特優新”農畜產品總數均居全國第一,“蒙字號”產品暢銷全國,被譽為國家的“糧倉”“肉庫”“奶罐”。

              內蒙古是國際公認的優質畜牧區,全國知名的“黃金奶源帶”“葡萄酒黃金帶”“馬鈴薯種薯黃金帶”“肉羊產業帶”“玉米黃金帶”等各具特色的優勢產業帶橫貫東西,保障了“糧倉”“肉庫”“奶罐”“絨都”的優良產品品質。

              “乳香飄飄”的內蒙古,2022年奶業全產業鏈產值占全國奶業產值的35.3%。今年前三季度,內蒙古多項奶業指標依然持續領跑全國。

              “世界羊絨看中國,中國羊絨看內蒙古?!眱让晒派窖蚪q總產量占全國40%,羊絨制品占全國市場60%以上。2022年,內蒙古羊絨產業全產業鏈產值近150億元?!皽嘏澜纭钡亩鯛柖嗨拐诖蛟焓澜缂壯蚪q產業,千億級“世界絨都”呼之欲出。

              儲綠

              國家超級“碳庫”“氧吧”

              12月10日,隨著G10高速滿洲里收費站通車,連接蒙東地區與東北的交通要道綏滿高速公路全線貫通,收費站不遠處,二卡國家濕地公園特大橋宛若一道彩虹飛架在濕地上空。為保護這片珍貴濕地,公路建設方案進行了調整,“穿越”變“跨越”,多花了近10億元。

              橫跨“三北”的內蒙古,是我國北方面積最大、種類最全的生態功能區。森林面積居全國第一,草地面積居全國第二,濕地面積居全國前列,內蒙古生態狀況變化關系全國生態安全。習近平總書記今年6月份考察內蒙古時特別強調,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是內蒙古必須牢記的“國之大者”。

              守護這片生態功能區,內蒙古一直在努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內蒙古累計營造林1.31億畝、種草3.18億畝、防沙治沙1.38億畝,規模均居全國第一。這是內蒙古逐綠前行的腳步、為國“儲綠”的擔當。

              守綠——經濟發展中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內蒙古超過一半國土面積劃入生態保護紅線、72%國土面積劃入生態空間。

              護綠——在大興安嶺“掛斧停鋸”,對重點沙漠“鎖邊治理”,讓廣袤草原“帶薪休假”,專項整治破壞草原林地違規違法行為。

              增綠——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深入實施天然林保護、京津風沙源治理等國家重點生態工程,科學推進國土綠化。

              內蒙古瞄準“兩山”理論“轉換點”,借力“生態+”,變“拼資源”到“吃生態飯”,生態文明建設正實實在在創造著綠色GDP,生態優勢正轉化為發展優勢。2019年,內蒙古生態產品總值是地區生產總值的2.6倍,生態系統提供的調節服務產品總值居全國首位。

              豐厚的生態“家底”加上傾力守護,內蒙古形成了我國北方最大的生態系統碳庫。林草濕總碳匯量達1.2億噸,居全國第一位;總碳儲量達106億噸,居全國第二位。

              今天的內蒙古,不僅給我國北方地區披上了風沙的“防護服”,還為全國人民打造了超級“碳庫”和純凈“氧吧”。豐富的碳儲量和碳匯量,奠定了內蒙古發展碳匯經濟的堅實基礎。

              今年以來,內蒙古已開發林草碳匯項目17個,實現碳匯交易碳匯量79.5萬噸,交易金額2645.5萬元。

              增綠減碳,加減之間,內蒙古的生態“名片”越來越多。

              內蒙古8個地區被命名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5個城市被評為國家森林城市;庫布其沙漠治理模式被譽為防沙治沙的“中國方案”“世界樣本”……

              為國“儲綠”,做大做強“碳庫”“氧吧”,內蒙古奮力打造全國最穩定的生態碳匯供給基地。

              儲數

              國家“硬盤”“算盤”

              你的手機和內蒙古也許只有1秒光速距離。

              作為國家8個算力樞紐節點、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之一,內蒙古在“東數西算”大動脈上擔起國家“硬盤”和“算盤”的重任。

              烏蘭察布市正在打出“草原云谷”新名片。

              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數據存儲和算力規模位居全國前列;擁有全國最大的云計算園區、亞太地區最大的互聯網數據交互中心;云計算、智算、超算算力品類互補,在數據中心集群建設中排名前列;青城之光超算能力全國第四;是“中國金融云谷”之一;單一區域金融數據中心集聚量全國第一。

              和林格爾數據中心集群(和林格爾新區、集寧大數據產業園)作為國家“東數西算”工程的戰略支點,發展定位為“援京助東”,即為京津冀實時性算力需求提供支持,為長三角、大灣區等區域提供非實時算力保障。

              今年10月,《國務院關于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意見》發布,提出“加快推進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內蒙古樞紐節點建設,支持和林格爾數據中心集群‘東數西算’項目建設。推動提升內蒙古樞紐節點與其他算力樞紐節點間的網絡傳輸性能,擴容互聯網出口帶寬?!背酥叩臇|風,內蒙古加快建設國家重要的綠色算力保障基地、超算和智算基地,為數字中國建設提供堅實支撐。

              今年7月,首屆中國綠色算力大會在呼和浩特市舉辦。7月13日,國內首個綠色算力超市和林格爾綠色算力超市上線。

              大數據時代,從航天、工業、能源,到百姓的衣食住行,萬物皆可“算”?!八懔Α笔菙底纸洕鷷r代新的生產力,是數字世界里的重要“能源”。在發展綠色算力方面,呼和浩特已經躋身國內第一方陣,算力規模進入全國8大樞紐、10大數據中心集群前列。

              能源富集、電價優惠、氣候冷涼,區位條件、自然條件、能源條件、政策條件相互疊加,使內蒙古成為大數據產業的優選之地。

              “把世界存儲起來”的內蒙古是中國“數動脈”上重要節點,讓數據真正動起來、用起來,內蒙古正全力向著“最強綠色算力供給者”加速奔跑!

              環抱京津冀、毗鄰晉陜寧、聯結東三省、輻射俄蒙歐的內蒙古,鐵路里程居全國第一,與周邊8省區的高等級公路全面打通,有民用機場48個,有我國最大陸路口岸滿洲里、對蒙古國最大口岸二連浩特,呼包鄂烏和赤峰、通遼已融入首都2小時“經濟圈”。聯通邊腹四通八達的內蒙古,新能源、新材料等8大產業集群和“風光氫儲車”等16條重點產業鏈構建起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為民儲幸福,為國儲安全,活力澎湃,能動未來!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