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315h"></address>

<form id="b315h"><th id="b315h"><th id="b315h"></th></th></form>

          <form id="b315h"></form>

              中央一號文件發布!內蒙古持續提升農牧業科技支撐與創新能力
              發布日期:2024/2/6 10:50:43
              查看次數:
              【字體:

              日前,《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 》,即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第12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文件從六個部分提出了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路線圖”和一系列新要求新舉措。

              文件提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強化農業科技支撐,優化農業科技創新戰略布局,支持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加快推進種業振興行動,加大種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自治區科技廳緊扣內蒙古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建設要求,持續推動重大創新平臺建設,深入實施種業科技創新重大示范工程,有力地支撐了我區農牧業高質量發展和全面鄉村振興。

              加快推進農牧業科技創新平臺建設

              “1號文件”在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方面明確提出“確保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實施糧食單產提升工程?!?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穩產增產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巴彥淖爾國家農高區是自治區在農牧業領域重點打造的高能級創新平臺,2023年園區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巴麥13號最高畝產達到683.46千克,創自治區小麥單產新高;園區總產值達到149.13億元;農牧業科技貢獻率達到64.3%?!?

              巴彥淖爾農高區巴麥13號小麥品種喜獲豐收

              巴彥淖爾農高區自批復建設以來,創新資源加速集聚,技術攻關取得重大突破。引進了孫其信、任發政、康紹忠等一批院士專家團隊,成功搭建中農大巴彥淖爾研究院等“一院九中心”科技合作平臺。截至目前,建成自治區級以上創新平臺載體58個,取得了春小麥新品種巴麥13號、肉用綿羊新品種華蒙肉羊、農業智慧灌溉管控系統等一批自主創新成果,并廣泛應用于生產實踐。打造了萬畝鹽堿地改良和耐鹽作物試驗示范等十個科技成果示范推廣基地。園區重點項目穩步推進,小麥、肉羊、向日葵三大產業集群項目建設成效顯著。

              2024年,巴彥淖爾農高區將繼續圍繞“河套灌區生態農牧業”主題,厚植農、高、科三要素,實施“科技賦能行動、產業增值行動、園區提質行動”三大行動,圍繞主導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加快建設硬質小麥和肉羊全產業鏈技術創新體系,實施智慧農業建設、農畜產品品牌提升等工程,加快先進適用技術成果轉化應用,推動一二三產融合和全產業鏈全面增值,助力鄉村振興。

              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是自治區在農牧業領域重點打造的又一高能級創新平臺。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已連續兩年納入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以非常之舉推進科技創新,集中資源力量建強用好科創平臺,壯大“國家隊”,推進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二期項目建設。

              目前,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已集聚了任發政、孫寶國、張涌等10位院士在內的、100多名高級行業專家、20多名海外專家、1000多名核心科研人員和超過5000人的全產業鏈創新隊伍,累計開展科研項目145項,取得了一系列標志性的創新成果。如攻克了DHA從“添加”到“原生”的顛覆式技術難題,研制出DHA飼料配方、科學的飼喂技術,實現牛奶DHA營養原生化;建立了益生菌菌株研究及高效篩選平臺,實現益生菌菌株高通量“靶向”篩選,比傳統方法篩選速率提升30倍左右,其準確率高達65%以上;率先開發出了國際領先的包埋技術,使益生菌在耐消化、耐加工方面提升千萬倍以上,并具有靶向釋放功能,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式創新。

              2024年,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將繼續圍繞“中國牛、中國養殖模式、中國原料、中國裝備和中國標準”五大戰略目標,聚焦功能奶牛生物育種關鍵技術等19個方向的重大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難題開展攻關,解決制約產業鏈的技術瓶頸問題。啟動乳業國創中心二期項目,重點解決奶業產品結構單一、精深加工不足、抗風險能力弱的突出問題,推動技術成果轉化落地,引領乳業高質量發展。

              重大創新平臺建設是自治區落實五大任務、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科技“突圍”工程的重要抓手,自治區科技廳集中資源力量建強用好科創平臺,在壯大“國家隊”的同時做強“地方隊”。持續推動中國農科院北方農牧業技術創新中心和自治區草種業、動物疫苗、大豆、生物育種等技術創新中心建設,通過科技創新平臺的支撐作用,助力農牧業科技“突圍”。

              持續實施種業創新重大示范工程

              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種子是現代農業的“芯片”,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源頭”。

              為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自治區科技廳近年來以重大示范工程為牽引,持續推動種業振興。2023年繼續支持草種業、奶牛、肉牛、肉羊、馬鈴薯5個優勢產業和N個其他產業(雜糧、蔬菜、向日葵、甜菜等)14個項目,同時發布大豆種業創新“揭榜掛帥”技術榜單,支持“大豆優異種質創新及新品種選育”項目。目前,種業科技創新重大示范工程“揭榜掛帥”項目順利推進,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高端奶牛種源挖掘及高效繁育關鍵技術創新”項目建設的奶牛核心育種場

              其中,“高端奶牛種源挖掘及高效繁育關鍵技術創新”項目,立足國家與內蒙古“種業振興”戰略目標,挖掘國內高品質奶牛遺傳種源,自主培育出優秀種公牛,實現了乳用種公牛國內在美注冊荷斯坦奶牛遺傳評估成績的歷史性突破;創新了性別控制奶牛胚胎生產關鍵技術,從2021—2023年已經累計生產30000枚13噸以上的高產奶牛性控胚胎。

              “馬鈴薯優異種質創新及新品種選育”項目,針對我區馬鈴薯產業發展痛點開展產學研協同攻關。共引進馬鈴薯種質資源412份,篩選出與目標性狀相符合的優異種質資源70份,創制出優異親本材料36份,育成符合目標的抗病加工專用型新品種3個,抗旱優質鮮食新品種4個,新品種示范推廣11.7萬畝。

              馬鈴薯種業科技創新聯合體培育的中加系列種薯正在收獲中

              “向日葵種質資源創新及新品種選育”項目,項目針對向日葵種質資源精準鑒定與創新手段不足等產業發展痛點開展創新研究。已收集國內外向日葵資源205份,鑒定120份;篩選出抗列當、抗黃萎病、耐菌核病、高油酸優異種質資源55份;篩選出優良組合55個。項目全部完成后,預計登記向日葵新品種5—7個,新品種示范推廣將達到30萬-50萬畝,平均增產10%以上,實現我區向日葵生產用種自給率90%以上。

              “優勢特色蔬菜種質資源創新與新品種選育”項目,針對我區優勢特色蔬菜產業存在缺乏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專用品種及蔬菜產業化生產種子進口依賴度高等瓶頸問題,篩選出優異種質資源52份,配制蔬菜新優組合606個,篩選出優良組合7個。項目完成后可選育蔬菜新品種(系)8—10個,示范推廣蔬菜新品種2萬畝以上。

              “內蒙古地區肉牛核心種質構建與新品系選育”項目,針對我區地方牛種資源保護和利用能力不強、現有肉牛品種選育亟待加強以及缺乏專門化肉牛精細營養調控等問題,堅持自主創新,培育具有中國本土特色,適應內蒙古飼養,又可以與國際上頂級肉牛品種相媲美的高性能肉牛專用品種?!叭庋騼灝惙N質資源創新及良種繁育體系建設”項目聚焦制約肉羊種業的關鍵核心問題,通過廣泛應用表型精準性能測定、分子育種、基因組選擇等技術,建立優質肉羊聯合育種技術體系,解決專門化自主品種缺乏的“缺芯之痛”,支撐和引領內蒙古肉羊種業高質量發展,實現我區由種源輸入型向輸出型轉型升級的目標。通過種業科技創新重大示范工程的實施,進一步提升了我區種業科技創新水平,增強了重點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自主培育的“杜蒙羊”新品種規?;B殖

              2024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關鍵之年,也是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關鍵之年。自治區科技廳將持續加大農牧業領域的科技投入,通過推進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和種業科技創新重大示范工程,進一步提升自治區農牧業科技創新能力。同時,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以科技支撐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推動鄉村振興,高質量建設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