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以主力先鋒姿態打贏“三北”工程攻堅戰,確保年內科爾沁和渾善達克沙地殲滅戰完成549萬畝。渾善達克沙地是中國四大沙地之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中部錫林郭勒草原南端,是距離京津冀地區最近的天然風沙源,對構建京津冀生態安全屏障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渾善達克荒漠草原沙地修復前后對比)
坐落于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左旗的巴彥淖爾鎮塔日根淖爾嘎查是渾善達克沙地腹地一處重度沙化草場??蒲腥藛T采用小面積育苗、大面積栽植技術,進行帶水補植駝絨藜苗木,第三年平均高度達到100厘米以上,單株產量達到了260克/株。同時,修復后增加了冰草、扁蓿豆和木地膚等多年生牧草。近幾年,項目區1700畝重度沙化草場生態得到有效恢復,草地植被覆蓋度提高了50%以上,草地生產力提高1倍以上。
這種“荒漠草原沙化草地補植模式”,是蒙草生態防沙治沙技術模式在渾善達克沙地殲滅戰中的一個典型應用場景。該模式針對渾善達克沙地西部、庫布齊沙漠等地處荒漠草原區域,降水稀少、風沙大,原生植被遭到破壞后造成的中度、重度沙化草地靠自然恢復非常緩慢的現狀和實際,通過補植多年生旱生半灌木華北駝絨藜,利用華北駝絨藜抗逆性強、防風固沙效果好、營養價值高、利用年限長等特點,在治理嚴重沙化草地的同時為牧民養殖增加了優良牧草。
( 駝絨藜)
長期以來,沙地治理存在鄉土草種缺乏、技術模式單一、產業化程度低等突出問題,蒙草生態依托國家草業技術創新中心(籌)集聚的優勢科研力量,在“科爾沁和渾善達克沙化草原修復與提質增效關鍵技術研發與示范”“沙化草原生態修復和生產能力提升”“重要鄉土草育種新技術研發與新品種培育推廣”等國家和自治區重點科技項目及“揭榜掛帥”項目的支持下,相繼開展了沙化草原精準識別與診斷技術、科爾沁和渾善達克沙化草原生態種子包研發與應用技術、沙化草原生態修復技術研發與示范、高產優質鄉土草品種選育等研究。
研究人員將沙地根據不同坡度和地貌分為平坦區、緩坡區、陡坡區和風蝕坑區,因地制宜地采取對應措施,形成工程與生物措施相結合的綜合治理模式,提出人工修復為輔,自然修復為主的理念。補播選用鄉土植物混合配置,解決了沙化草地治理植物選擇配置難的問題。
在平坦區,進行圍欄封育。
在緩坡區,進行機械補播+沙障鋪設。
在陡坡區,進行土地整理+補播+機械沙障(直立式和平鋪式復合沙障)。
在風蝕坑區,進行土地整理+機械沙障+生物沙障+補播+鋪設覆蓋物等。
(風蝕坑平整對比)
蒙草生態針對不同類型沙地、沙化草地提出相應的治理技術體系和模式,為沙地生態修復治理提供了系統的科技支撐。目前,技術模式已在渾善達克沙地、科爾沁沙地和烏珠穆沁草原等中度、重度沙化草原修復中推廣應用,有效恢復了當地植被蓋度和生物多樣性,提高修復了草原生產力。
為推進“三北”工程的精準實施,全力打好三大標志性戰役,破解我區“三北”工程建設場景中的重大科技難題,近年來自治區科技廳持續加強生態環境領域科技創新支持力度,通過項目牽引,整合匯聚區內外優勢科技力量與資源,加快形成前沿關鍵技術集成創新、成果轉化應用、綠色產業示范的創新鏈條,實現科學治沙,為內蒙古荒漠化綜合防治與綠色發展提供成熟技術和系統方案。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