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之道,唯在得人。今年,內蒙古謀劃布局氫能、新型儲能、稀土新材料等科技“突圍”方向,多種模式吸引“國字號”科研團隊加盟,助力內蒙古科技突圍“起跑就領先”。
包頭金蒙匯磁材料公司正在生產一批稀土永磁成品,這是包頭稀土研究院磁性材料研究所的新成果。付建龍是參與稀土新材料研發的技術骨干之一,他2013年畢業于北京科技大學,選擇了在包頭發展。記者見到他時,正趕上他周六加班。
包頭稀土研究院稀土磁性材料研究所高級工程師 付建龍?覺得這個東西(科研),一直在探索一個未知的東西,不知道前方是什么路,就很好奇,我就想去探索它,這種好奇心可能在驅動你。
2023年以來,包頭市先后出臺多項激勵政策,打造“兩個稀土基地”,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支持壯大磁材產業規模,采取“一人一策”“特事特辦”的方式,引進多個高端人才科研團隊成為稀土產業發展“合伙人”。2023年2月,自治區和中國鋼研科技集團在包頭成立“稀土新材料技術創新中心”。付建龍團隊在實驗中發現問題,可以馬上連線北京的專家請教。
包頭稀土研究院正高級工程師 劉國征?和鋼研總院合作應該說是強強聯合。鋼研有院士,基礎研究這塊也做得比較強,互相促進,有利于把科研做得更好。
王丹陽 內蒙古臺記者?我手上拿的是剛剛生產出來的用在永磁電機上的高性能稀土永磁體,相比于過去的磁體,它的重稀土含量從8%減少到了2%。這6個百分點,不僅明顯地降低了產品的生產成本,增強市場競爭力,更重要的是減少了對重稀土這種稀缺的戰略性物資的消耗,這項技術也獲得了自治區科技進步二等獎。
2023年,內蒙古圍繞8大產業集群和16條重點產業鏈,實施科技創新重大示范工程“揭榜掛帥”項目38項,建設創新聯合體121家,吸引區內外近800家企業、高校和研究機構參與,啟動合作項目數和新建創新平臺數分別增長72%和147%。35位駐京兩院院士及其團隊成為內蒙古的科研“合伙人”。今年,內蒙古深入探索建立與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聯動、人才團隊引育“帶土移植”、本土領軍科技力量“厚土培植”、“異地研發、本地轉化”飛地等多種“突圍”機制模式。
自治區科技廳高新技術處副處長 佟永興??我們將量身定制保障措施,以超常規舉措引進國內最優科研團隊開展研發,通過“一事一議”“一人一策”給予支持,確保研發能力“起跑就領先”。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