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快構建龍頭企業牽頭、高校院所支撐、各創新主體相互協同的創新聯合體。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
2022年,內蒙古發布首批14個種業振興“揭榜掛帥”項目。2年來,項目進展如何?取得哪些重大創新和突破?
“當家種”打牢“豐產基”
內蒙古是我國最大的向日葵生產區,也是我國向日葵種業創新發展的重要基地。
眼下正值春耕備耕的關鍵時期,在向日葵主產區巴彥淖爾市五原縣,三瑞9號、三瑞11號等食葵品種成為農民首選的“當家品種”。
今年,三瑞食葵品種已覆蓋五原縣套海鎮80%以上的種植面積,可有效保障當地2.5萬余畝食葵的良種供應。
“以前向日葵品種性狀單一、廣適性差、育種手段落后等成為產業發展痛點?!毕蛉湛a業龍頭企業三瑞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陳海軍介紹,2022年,公司與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科研院所組成向日葵種業產學研創新聯合體,“揭榜”?自治區首批種業“揭榜掛帥”項目“向日葵種質資源創新及新品種選育”,共同開展向日葵種質資源創新及新品種選育技術攻關。
這些年,向日葵種業產學研創新聯合體不斷將高產、優質、抗病的優良新品種推向市場,讓更多的農民享受種業科技創新帶來的紅利。
為了縮短育種進程,南繁育種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在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和三瑞農科海南南繁基地,2024年度南繁育種工作已收官。科研人員歷經4個多月,開展了向日葵資源材料的創新,保持系回交不育系、常規恢復系和抗列當恢復系選育、高代抗列當材料擴繁,以及向日葵組合測配;對2023年選育出的新組合、新品種進行親本擴繁和雜交種種子生產(制種)等工作。3月中旬,科研人員便返回工作崗位,投身到北方的備耕春播中。
南繁北種工作的循環接序,實現了從研發端到生產端的無縫銜接,大大縮短了育種進程。
內蒙古農科院作物研究所資源鑒定室內,科研人員正在加緊考種,對南繁材料和去年秋季收獲的雜交種進行粒長、粒寬、顏色、結實率等數據的記錄和整理。
項目首席科學家、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研究員李素萍介紹:“我們通過對骨干親本資源的改良和含目標性狀資源材料的創新,2022年至今共配置了1000多個雜交組合,通過對雜交種生長勢、抗病性、產量、籽粒性狀等綜合比較試驗,優中選優,現在已經篩選出10個雜交種,登記向日葵雜交種5個?!?
研究員李素萍(中)在南繁基地進行田間調研。
不同聯合體成員單位在各自的強勢領域攻關領跑,加速了向日葵種業基礎研究、前沿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突破,促進了科技成果與產業需求的深度融合。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團隊承擔著國家在楊凌布局的向日葵綜合試驗站的研究工作,在基因定位和克隆、作物重要性狀形成的分子機制、油脂等品質性狀研究領域有深厚的技術積累,此次創新聯合體項目的科研攻關方向上,就側重于品種耐儲藏及香味資源的挖掘和利用研究。
內蒙古農業大學科研團隊承擔著國家特色油料產業技術體系中向日葵病害崗位的研究工作,建立了成熟的抗菌核病、抗列當、抗黃萎病等評價鑒定體系,在創新聯合體項目科研攻關方向上就側重于品種抗病性的研究。
截至2024年,項目已收集資源165份,鑒定出耐菌核病資源44份、抗列當野生資源25份、抗黃萎病資源7份、高油酸資源15份,引進抗除草劑供體資源1份;開發抗列當E、F、G生理小種相應的分子標記5個,轉育抗列當核心親本5份;建立了向日葵菌核病抗性鑒定方法以及評價體系、高油酸材料的基因診斷檢測方法;開展了高代不育系、恢復系的培育,食葵雜交組合測配、組合比較試驗、多點試驗、DUS(特異性、一致性和穩定性)測試等工作;建立了親本繁育基地和雜交種生產基地,推廣食葵新品種10萬余畝,畝增產8.5%,增收230元/畝。
“金鑰匙”打開“致富門”
“國家開展草畜平衡工作后,我就將飼養多年的本地羊全部換成了多羔湖羊進行舍飼養殖,每只羊凈收益達2000元,去年收益近10萬元?!痹谂d安盟扎賚特旗巴彥高勒鎮,養殖戶劉宇笑著告訴記者,多羔湖羊生長發育快,母羊可實現13個月2產,每產平均3只羊羔,不僅減少了基礎母羊的飼養數量,還能緩解牧草消耗的壓力。
“鄉村振興就是要改變以往的傳統模式,逐步向現代化、科學化、生態化、創新化轉變,只要握緊畜牧良種的‘金鑰匙’,就能帶動更多的養殖戶開啟由傳統養殖向現代化養殖轉型的致富路。”內蒙古杜美牧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劉學文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2022年,內蒙古杜美牧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內蒙古大學共同“揭榜”自治區“揭榜掛帥”項目“高寒旱地區湖羊引進及本土化選育關鍵技術研究示范”,項目針對引進湖羊在我區高寒地區繁殖率和成活率低的瓶頸問題,圍繞湖羊在北方高寒旱地區的適應性、生長發育及繁殖特性、湖羊的種質資源創新與利用等方面開展聯合技術攻關。
經過2年多的研究,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效。目前,項目共組建抗寒湖羊育種核心群3000只,完成生產性能測定1000只,抽取基因測定血樣500份;同步制定不同生理時期飼養管理方案和疫病防控方案,完成湖羊生理生化指標檢測和適應性機理研究;建立了1套優質湖羊三級繁育體系;挖掘湖羊新品系繁殖及生長發育關鍵調控基因15個;核心群基礎母羊繁殖率≥280%,羔羊成活率≥90%;平均日增重≥230g。
這些“數字”,幫助內蒙古杜美牧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攻克了高寒旱地區湖羊引進及本土化選育關鍵技術研究與信息采集、種質創新與利用等方面的困難與技術瓶頸。
這些“數字”,推動內蒙古養殖戶逐步形成種養結合、綠色循環發展理念,助力內蒙古肉羊產業發展標準化、規?;B殖,生產方式從牧區放牧向農區舍飼方向轉變,畜牧業的養殖模式正由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科研的腳步仍在進行。羊場調研、數據統計、性能測定……這幾天,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研究員何小龍一行終于做好充足準備,將于4月18日趕赴興安盟扎賚特旗內蒙古杜美牧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針對湖羊在北方地區繁殖率下降和體型小的問題,打算再引進一批湖羊,從生理生化和腸道菌群變化規律入手,研究湖羊在北方高寒地區的適應性。
研究員何小龍給羊采血,做多羔基因檢測。
新制度孕育“滿園春”
草木蔓發,春山可望。近日,自治區科技廳組織專家對自治區首批草種業科技創新重大示范工程4個“揭榜掛帥”項目開展監督檢查,檢查結果顯示,項目在苜蓿、羊草、冰草等種質創新和新品種培育,重要鄉土草選育及新品種示范推廣方面取得階段性成效。
由內蒙古草種業技術創新聯合體“揭榜”承擔的“羊草和冰草新品種培育及產業化技術研究”項目針對野生羊草普遍存在抽穗率低、結實率低、發芽率低的“三低”性狀,審定“中草26號”“中草27號”羊草新品種2個,種子產量平均提高20%以上,草產量平均500kg/畝以上,解決了制約羊草擴繁的“三低問題”;通過航天、人工誘變選育冰草新品系1個,建立羊草、冰草高效組培及遺傳轉化技術體系;建成原種田1500畝,推廣示范種植羊草6萬畝,助力《內蒙古自治區羊草產業發展規劃(2023—2030)》落地。
“揭榜掛帥”制度的實施,有效破除我區人才資源不足、企業創新活力不強、創新供需對接不暢的實際需要,創新潛能加速釋放,創新發展迎來“滿園春色”。
3月23日,呼和浩特市與包頭市加快同城化發展推進校企科技成果轉化暨大學生就業系列活動拉開了序幕。在主場活動中,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農業大學等合作的“鮮奶品質提升加工關鍵技術創新與應用”、金宇保靈生物藥品有限公司和內蒙古百年合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的“動物mRNA疫苗遞送系統的篩選”等12個呼和浩特市的“揭榜掛帥”重大科技項目啟動。
赤峰市積極引導創新主體充分發揮作用,推動創新聯合體建設,目前,共備案自治區級創新聯合體8個,市級創新聯合體22個;承擔自治區“揭榜掛帥”項目3項,爭取專項資金3500萬元,引導企業投入研發資金8200萬元。
躬耕不輟,攻堅不止。伴隨著春耕的深入推進,內蒙古今年的“揭榜掛帥”工作已經啟動,科研人員們摩拳擦掌,準備一展身手。
評論
讓科技創新如泉噴涌
“揭榜掛帥”,是以重大需求為引導,以解決問題成效為衡量標準,以市場競爭機制激發創新活力,調動各方資源,培育創新型企業和科研院所。
“揭榜掛帥”,是瞄準基礎研究,瞄準底層技術、顛覆性技術,建立健全符合基礎研究特點和規律的評價機制,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引進具有重大原始創新能力的戰略科學家,對從事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的重大平臺、重點機構、重點人才給予長期穩定支持。
“揭榜掛帥”,是破除論資排輩“老框框”,讓經過檢驗的團隊、領軍人才有機會“揭榜”,有機會掛“帥”,如讓民營企業、新型研發機構參與競爭,產生鯰魚效應,提升整體創新活力。同時,還能讓科研攻關者保持定力,心無旁騖,放手一搏。
近年來,內蒙古持續推行“揭榜掛帥”“賽馬制”等新型項目組織方式,聚焦亟需科技攻關的關鍵問題,通過“企業出題”方式,圍繞種業、黃河流域水資源集約高效利用、稀土、新能源裝備、防沙治沙等重點領域,廣聚天下英才,實施38項科技重大示范工程,引導區內外企業、高校院所組建創新聯合體121家,吸引區內外近800家企業高校和研究機構參與,集聚創新人才超4000人。
從實踐探索看,“揭榜掛帥”制度的價值,不僅僅在于把需要攻關的科研項目張出榜來,誰有本事誰就“揭榜”,更重要的是把課題申報和科研獎勵這兩個獨立評審的問題合二為一,實現了科研管理和科研激勵的統籌融合,帶動一系列科研管理重大改革舉措破題落地。在團隊遴選方面,能以更加開放姿態選拔人才,打破科研“小圈子”;在資源配置方面,從學術驅動轉變為需求驅動,將問題導向、需求導向落到實處;在考核評價方面,充分激發各類創新主體攻堅克難的積極性,真正做到獎優罰劣,持續提升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把關鍵技術掌握在自己手里,在一些優勢領域打造創新“長板”,帶動地區、省區市乃至國家創新生態鏈形成良性循環。
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必須搶抓機遇,加大創新力度,敢于“揭榜掛帥”,測試出科技的含金量,露出尖端產業的潛力值,亮出成果轉化的爆發力。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