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315h"></address>

<form id="b315h"><th id="b315h"><th id="b315h"></th></th></form>

          <form id="b315h"></form>

              工業“蒙字號”標準共享技術集成點綠成金
              發布日期:2024/5/15 10:03:22
              查看次數:
              【字體:

              一入夏,錫林郭勒盟烏拉蓋管理區哈拉蓋圖農牧場滿眼綠色,前幾年治理的沙化草地已有了明顯成效,曾經斑駁的風蝕坑已經被郁郁蔥蔥的植被覆蓋,整個草原裸沙面積減少95%以上。

              “能達到當下的效果,標準化治理功不可沒。這幾年,我們廣泛應用地方標準《沙化草地治理技術規范》,先后在烏拉蓋管理區、東烏珠穆沁旗、正藍旗和通遼市扎魯特旗等地治理50余萬畝沙化草地,實現了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多贏。”蒙草集團草原生態系統研究院院長陳翔說。

              治理中,技術人員通過圍欄封育、設置網格稻草沙障,補播冰草、披堿草、楊柴、沙打旺等,有效治理了風蝕坑,控制了水土流失,固定了流動沙丘,治理后的草地植被蓋度平均提高15%—40%,牧民還可以打草放牧,每公頃直接增加經濟收入300元到750元。

              標準化是一個地區步入高質量發展、參與高質量競爭的重要標志。近年來,內蒙古從標準化示范帶頭、能源礦產綠色循環生產、推進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建設、質量基礎設施集成服務晶硅產業等多方面入手,創新思維模式細化工作舉措,標準共享技術集成點綠成金,以工業“蒙字號”生成新質生產力,賦能全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蒙字號”標準:綜合賦能防沙治沙

              2023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內蒙古考察,主持召開了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座談會,發出堅決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努力創造新時代中國防沙治沙新奇跡的動員令。2023年10月,《國務院關于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意見》對科學推進荒漠化綜合治理提出具體支持意見。

              作為全國治理荒漠化的主戰場、防御沙塵暴的主防線,“三北”工程三大戰役有兩個半在內蒙古。“三北”工程啟動以來,內蒙古治理成效在“三北”工程涉及的13個省區中居首位。

              “從年初開始,我們就圍繞荒漠化防治、防沙治沙等重點領域,組織開展2024年自治區高質量標準體系征集工作。現已征集到‘科爾沁沙地殲滅戰林草技術高質量標準體系’‘科爾沁沙地、渾善達克沙地綜合治理標準體系’‘防沙治沙高質量發展標準體系’‘內蒙古荒漠化防治成效評估標準體系’等申報項目?!眱让晒抛灾螀^市場監管局標準化處處長費毅表示,這些申報項目要經過專家評審論證,最終形成防沙治沙綜合治理和評價標準體系,對于內蒙古防沙治沙將起到綜合防治、標準先行的作用。

              與此同時,內蒙古已經發布實施的《草甸草原放牧退化定量評估方法》《沙化草地治理技術規范》《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建設成效監測技術規程》《科爾沁沙化草地節水灌溉混播人工草牧場建植及利用技術規程》等22項荒漠化防治地方標準,為國家荒漠化綜合防治和“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奠定了標準化基礎。

              “蒙字號”技術:循環激活銅鋁動能

              綠色,不僅僅是生機盎然的顏色,更是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綠色化、低碳化是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

              在鋁產業方面,由于電解鋁行業自身的“高載能”屬性,電解鋁液直接鑄軋技術日漸成為業內主推工藝,但由于企業規模不一、技術水平各異,缺少統一的標準指導實際生產。為此,內蒙古自治區市場監管局組織相關專家,以包頭東方希望鋁合金有限公司為支撐,根據區內鋁后加工生產的3種重點產品:電工圓鋁桿、鋁合金圓鑄錠、鋁板,配套研制了3項利用電解原鋁液直接鑄軋生產短流程工藝類地方標準,標準中重點在生產工藝和綠電應用方面提出了新要求。由于省去了鋁錠的鑄造和重熔工序,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和成品率,而且降低了設備、運輸及用電成本,每噸鋁可節約近700元。

              “按照2023年企業生產鋁加工產品56萬噸計算,預計全年節約用電量5.2億度,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1萬噸,二氧化硫排放0.1萬噸,氮氧化物排放0.09萬噸?!卑^東方希望鋁合金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工藝流程標準化,不僅讓企業在生產管理、節能降耗和成本控制等方面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成效,而且推動了自治區重要戰略資源由“限產限能”到“點綠成金”的轉變。

              近年來,針對區內鋁、銅產業發展現狀和企業面臨的“急難愁盼”問題,內蒙古市場監管部門圍繞能源礦產綠色循環生產,在企業循環式生產、產業循環式組合、園區循環式發展等方面作出積極探索,構建2項鋁產業和銅產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標準體系,收錄近1500余項產業所需關鍵標準,確保鋁銅產業鏈條和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發展。先后研制形成3項鋁產業節能技術標準、4項銅產業減污降碳標準、5項鋁銅產業清潔低碳綠色評價標準,填補了我國鋁銅產業標準化技術空白。

              “蒙字號”鏈條:集成引領晶硅產業

              治沙與光伏一直有著先天的資源互補優勢,而晶硅材料又是光伏產業的前端和基礎。為推動解決晶硅產業發展中的重點質量技術問題,內蒙古自治區市場監管局統籌運用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質量管理等要素,在包頭市試點建設的國家質量基礎設施集成服務基地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4月初,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以視頻會議形式調度國家質量基礎設施集成服務基地試點建設工作,內蒙古作為試點項目代表作了典型發言。

              自治區市場監管局質量發展局局長劉勇介紹,國家質量基礎設施集成服務基地試點(晶硅材料)獲批建設以來,包頭市檢驗檢測中心與內蒙古通威、弘元新材料兩家聯建單位按照“邊探索、邊實踐、邊建設、邊總結”的工作思路,取得了多方面成效。包括對13家光伏頭部企業進行了調研走訪,繪制了“兩圖三單”,即產業鏈全景圖和質量圖譜,產業鏈8大領域17個工藝環節58項內容的質量問題清單,以及對應的38項重點攻關項目清單和30項質量政策工具清單,幫助產業鏈企業梳理國家標準58項、相關領域技術參數150項。

              按照“實驗室建在產業鏈上”的工作理念,內蒙古在包頭市產業集聚的工業園區新建了5000平方米實驗室,開放共享大型儀器設備51臺套。精準對接產業需求,新建了16項社會公用計量標準,新增了精密幾何量、力學動態量等9個專業領域35項技術能力和302個CNAS(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參數。主導制定了26項團體標準、18項省級地方計量技術規范。

              為優化服務供給,內蒙古依托質量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平臺——“包檢道”,開通了晶硅產業技術服務“綠色通道”,平臺數據實現了與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各大技術平臺互聯互通,免費向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開放,實現了資源共享、技術共享、信息共享,構建了產業全鏈條、質量全要素“線上線下”協作聯動的“一站式”技術服務體系。目前,“包檢道”平臺注冊企業已達3296家,簽約的檢測機構38家,累計提供技術服務4.5萬項次。

              一片片方格沙障全面鋪開,一道道“光伏長城”集中連片,一個個晶硅項目異軍突起……5月的內蒙古萬物競長,全區各地各行各業搶工期、趕進度,加快落實“五大任務”,奮力打出內蒙古品牌,全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向著闖新路、進中游的目標全力奔跑。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