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需要多長時間?
過去,內蒙古工業大學教授張永鋒這樣回答:“充滿不確定性,可能一兩年、三五年,甚至十年八年或更長時間……”
現在,張永鋒的答案是:“6個月。”
這個速度源于“蒙科聚”創新驅動平臺!2023年3月,張永鋒把“煤基固廢低碳利用與高值材料制備技術”注入平臺;2023年9月,內蒙古久泰新材料有限公司與張永鋒團隊達成初步合作意向。
“蒙科聚”,內蒙古科技創新驅動的總平臺,致力于將科創資源“聚合”起來形成“聚變”,讓創新驅動這個輪子轉起來、快起來。
搭臺:讓科創資源聚能
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和人才鏈“四鏈”深度融合,是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選擇和現實需求?!懊煽凭邸奔缲撌姑鼞\而生。
2023年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全力打造“蒙科聚”科創“一張網”。按照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專業化支撐、全鏈條服務的理念和模式,平臺集成“一中心”(自治區科技創新發展中心)、“一窗口”(呼和浩特科創中心總窗口)、“一公司”(內蒙古蒙科聚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一院所”(內蒙古科學技術研究院)的運營主體,并在12個盟市和京蒙高科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分中心,形成一張網羅科技研發、資本運作、項目孵化、成果轉化、知識產權保護多項功能的工作網絡。同時,制定《支持“蒙科聚”創新驅動平臺發揮作用的若干措施》等,實施“上平臺、用平臺”“積分激勵政策落地”“管理服務推進提升”三大行動,引導區內外創新主體了解平臺、走進平臺,并組織進企業、進高校、進院所、進園區、進基層等“五進”活動,不斷探索延伸服務觸角。
“有了‘蒙科聚’平臺,科研工作者只要做好科研就行,其他的事情都由平臺負責?!睆堄冷h說,“平臺為我們實現成果轉化做了大量工作,提出了許多建設性意見。按照合同約定,科技成果以作價形式進行轉化,非常利于我們與企業開展長期深入合作?!苯衲?月,內蒙古久泰新材料有限公司與張永鋒團隊簽下1000萬元轉化合同,5月10日,煤基固廢循環再利用高值新材料項目開工。對內蒙古久泰新材料有限公司來說,有了“蒙科聚”牽線搭橋,不僅解決了煤基固體廢物“一堆了之”的難題,而且還將廢棄物變成了再生能源。
自治區科技廳成果轉化促進處處長金龍說:“由‘搭架子’到‘注內容’,由‘概念成型’到‘全面鋪開’,經過2023年的艱辛探索和努力實踐,‘蒙科聚’政策體系基本形成、運營主體建設到位、‘一張網’建設有序推進、聚合效應初步顯現,社會影響與日俱增,取得了重要進展?!?
“蒙科聚”,讓科學家與企業家攜手彈奏出一曲曲《高山流水》。2023年,全區技術交易合同數同比增長45.3%、交易額同比增長17.6%。今年前5個月,全區技術交易合同數同比增長7.77%、交易額同比增長52.42%。
聚合:讓“四鏈”共通共融
從北京來到內蒙古,讓創業者崔靜波感受最深的是平臺推動的力度、服務的溫度,以及企業發展的速度。
長期深耕馬鈴薯數字化技術創新領域,崔靜波最初看中的是內蒙古廣闊的應用場景。這支青年創業團隊匯聚清華、國防科技大學等院校的科技人才,依托深厚的技術積累,成為領域內的一匹“黑馬”。
“在‘蒙科聚’駐京分中心歷經2年孵化,從資本融資到技術轉化,我們獲得中心的大力支持。平臺的開放服務功能迅速為團隊鏈接了資源和場景,并助力我們將項目和技術成功落地內蒙古。”崔靜波興奮地說,“經過兩地孵化,公司年產值較2年前翻了10倍,已完成A輪千萬級融資,目前公司投后估值2億元,已作為后備上市企業得到重點培育?!?
搭好“筑夢臺”,逐夢人自來?!懊煽凭邸奔廴珔^各類創新高地、創新型企業和創新平臺,構建創新服務網絡。同時,推動整合“政、產、學、研、金、服、用”資源,推進“四鏈”深度融合。
截至目前,“蒙科聚”科創“一張網”已匯聚各類創新平臺和科研機構4472家、創新型企業3443家,集聚1.2萬余名科技人才,入駐共享大型科研儀器設備5534臺(套)、科研團隊401個、科技金融機構50家,面向全區征集技術成果和需求361項,部署各類重點科技項目420項,在全區范圍引導組建創新聯合體121個、新型研發機構38家,新培育科技領軍企業2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965家、高新技術企業300家以上,實現1.4萬項業務“一網通辦”。
聚變:讓“盆景”變“森林”
隨著“蒙科聚”影響力、吸引力不斷提升,用好“蒙科聚”這個“利器”,讓創新資源成為發展優勢、讓科創企業和科創產業迅速發展壯大,“盆景”變成“森林”的聚變效應正在加速形成和釋放。
內蒙古科學技術研究院主導建設的自治區重大項目“新能源材料與綠色纖維循環利用源網荷儲項目”全面開工。不久的將來,一個占地263畝、總投資20億元的“新能源+固廢”綜合利用廠區將在呼和浩特市茁壯成長。
平臺牽引下,由北京大學鄂爾多斯能源研究院實施的自治區科技重大專項“風-光-儲-冷-熱-電零碳機場構建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項目取得重要進展。針對鄂爾多斯能源產業碳排放量大、能耗高、冷熱分離等現狀,以天然工質二氧化碳資源利用為核心,項目將著力攻關高效、低碳、環保的“二氧化碳制冷-制熱-發電-儲能”四位一體綜合利用技術,為多領域提供關鍵技術支撐。
內蒙古梅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聯合研發的固體儲熱核心技術依托“蒙科聚”平臺與赤峰市林西縣政府、大唐(赤峰)新能源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將有力助推赤峰高新區全國碳達峰試點建設,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助力實現“雙碳”目標。
“蒙科聚”捷報頻傳,重大合作項目相繼起筆。
“‘蒙科聚’平臺具有較高先進性,架起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橋梁,為科技成果‘下書架、上貨架’蹚出新路徑。”“蒙科聚”路演項目評審專家、科技部全國科研儀器服務聯盟副理事長龍玉峰表示。
既要“筑巢引得鳳凰來”,也要“天高任鳥飛”。為進一步發揮平臺對區外優勢科創資源的招引集聚作用,自治區科技廳不久前在北京、上海、廣東等11個科技合作地區,聯合共建27家“蒙科聚”協同創新合作機構,首次授牌即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67.5%?!耙龑А煽凭邸鲃犹鰞让晒?,快速鏈接區外科創資源優勢與我區場景、產業和市場優勢,這是我們‘起跑即沖刺’的‘兔子戰術’。我們力爭年底前掛牌40家以上協同創新合作機構,有力提升‘蒙科聚’聚合效應和品牌影響力?!苯瘕堈f。
發揮“聚合”作用、釋放“聚變”效應。為讓更多先進適用成果落地開花、把“盆景”變成“森林”,“蒙科聚”在不斷完善自我中一路高歌,引領內蒙古科技創新事業奔向更廣闊的未來。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