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被稱為通向未來綠色能源的鑰匙。內蒙古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王蕾團隊從光電催化制氫入手,利用太陽能作為氫能形成過程中的一次能源,為創新綠色制氫提供新路徑。
6月13日,內蒙古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博士生導師王蕾正在指導學生研制光電催化分解水。攻關光電催化分解制氫技術,破解太陽能轉化為氫能的技術瓶頸,這項研究王蕾已經堅持了13 年。
內蒙古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博士生導師 王蕾 搞基礎研究需要耐力和毅力,可能需要堅持10年、2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有重大發現或者取得重大研究成果。
做科研要有坐“冷板凳”的耐力和毅力,這是王蕾堅持的信念。經過十幾年的潛心研究,今年1月,王蕾和她的團隊在光電化學硝酸鹽還原合成氨方面取得重要研究進展,為太陽能光解水制氫產業成為現實提供了理論基礎。催化材料的穩定性是研究光電催化分解制氫技術的關鍵,王蕾和團隊幾乎把所有時間都投入到科研中。他們將氧化物半導體和硫化物半導體放入不同的電解液環境當中,在堿性、酸性、中性中分別研究不同材料的穩定性能,研究出原味助催化劑構筑、漆凝膠水凝膠涂附等保證材料穩定性的方法。在王蕾培養的12人團隊中,10人次獲得國家獎學金,在國際知名期刊發表多篇高水平研究論文。
內蒙古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博士生導師 王蕾 希望有更多的科研成果走出實驗室,推進社會進步。我們自己將帶領著團隊攻克更多難關,做出業界認可的前沿性研究成果,為能源領域添磚加瓦。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