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規劃布局方案》,提出“到2030年,全國規劃建設風光基地總裝機約4.55億千瓦,其中庫布其、烏蘭布和、騰格里、巴丹吉林沙漠基地規劃裝機2.84億千瓦,內蒙古占比達到62%。內蒙古也提出要“集中打造風光氫儲產業集群和呼包鄂通裝備制造基地,努力在新能源領域再造一個‘工業內蒙古’”。
內蒙古是國家重要的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風能資源極為豐富,對于大型風電機組的研發及產業示范而言,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2024年,自治區科技廳聚焦新能源、氫能、儲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節能降碳等領域,以“揭榜掛帥”方式啟動科技創新重大示范工程。其中,由內蒙古新能源裝備及并網技術創新聯合體成功揭榜的“高效率、高穩定性陸上大型風電設備技術研發及產業示范”項目,將通過研制高效率、高穩定性風電機組,突破相關技術瓶頸,實現陸上風能資源的高效開發利用,支撐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助力科技“突圍”工程,促進我國能源轉型。
項目負責人、內蒙古運達能源有限公司正高級工程師羅勇水介紹說:“目前陸上風能已進入大容量化開發階段,10MW 級機組已逐步開始批量化應用,且功率能覆蓋至 12.5MW。當前16MW 機型研發時機已經成熟,且具備研發和制造條件。我們的研究目標是完成16MW 級沙戈荒復雜環境下超大風輪機組研制,建立沙戈荒大功率風電機組研制共性關鍵技術體系,從而大幅提升我國陸上風電大型化能力。同時,還將培育一支引領大葉輪大容量風電機組研發的高水平科技人才隊伍。”
16 兆瓦級高效率、高穩定性陸上風電設備技術研發及產業示范項目由內蒙古運達能源有限公司牽頭,聯合運達能源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三峽陸上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內蒙古工業大學、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呼和浩特分院有限公司、株洲時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化潤滑油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等風電機組整機及部件研發優勢企業、研究院所和高校,組建“內蒙古新能源裝備及并網技術創新聯合體”共同實施。項目針對我國陸上風電的戰略規劃和發展趨勢,全方位開展面向沙戈荒的大功率風電機組及關鍵部件設計、制造、控制、測試驗證技術研究,重點突破超長柔性高性能輕量化葉片設計制造、超大風輪氣動效率載荷優化、大湍流穩定控制、大型風電機組及高柔塔架穩定性設計等關鍵技術,完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 16 兆瓦級高效高穩定風電機組樣機研制與測試驗證,并進行應用示范。
羅勇水介紹,為了盡快在新型電力系統點位上取得突破,做到“起跑就領先”的“科技突圍”要求,創新聯合體團隊引進了全國頂級的科研力量,如運達能源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最早從事風電機組研究與制造企業之一,也是全國風電整機領軍企業,多項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目前已完成葉輪230米級10MW超大機組的示范與認證,并且取得超3GW訂單。
目前團隊擁有“風能太陽能利用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內蒙古自治區新型儲能技術與裝備重點實驗室”、“內蒙古自治區風電技術與檢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新能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 30 余個省級及以上科技創新平臺,已形成集基礎研究、技術突破、產品研制和應用驗證于一體的風電產業鏈協同創新平臺,為項目的高質量實施提供了堅實保障。
項目的實施將有效突破國內16MW 級風電機組整機和部件的關鍵技術瓶頸并逐步形成較完整的 16MW 級陸上風力發電機組批量生產能力,提高我國大型風電機組的自主研發能力,增強我國陸上風電領域的科技創新水平,為陸上風電組網提供裝備技術支撐,助力“雙碳”戰略的實現。同時,還將切實提升內蒙古地區新能源裝備的制造能力,對產業的競爭力與影響力產生積極影響。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