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國家草業技術創新中心(籌)(以下簡稱“草創中心”)獲悉,由蒙草生態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蒙草集團”)、草創中心等單位選育的生態生產兼用型草種——哈素海野大麥通過內蒙古自治區草品種審定,登記為野生馴化品種,這一新草種將進一步豐富內蒙古草原生態修復和飼草生產用種選擇。
鄉土草種的馴化栽培是保障生態修復種源安全的關鍵之一。2009年,蒙草集團生態育種團隊在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哈素海采集1355株野大麥原始材料,在野大麥耐鹽堿性能的基礎上,以株型直立、草產量高為選育目標。多輪篩選培育后,材料從1355株減少到145株再到112株,最終只剩下34株。經過5年漫長耕耘,團隊逐步改良了哈素海野大麥草產量不穩定、整齊度不高等性狀,形成新品系。
草創中心科研育種人員付娜娜介紹,經過3年品種比較試驗,哈素海野大麥分別在呼和浩特市、烏拉蓋管理區和鑲黃旗進行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并在敕勒川草原生態修復項目中得到應用,表現良好。哈素海野大麥今年正式通過內蒙古自治區草品種審定,整個培育過程長達14年之久。
哈素海野大麥株型直立、葉量豐富、耐鹽耐旱,具備多種抗逆性。其鮮草產量每畝達3872斤,比原始群體提高13.81%;每畝產種量為38.8斤,比原始群體提高13.81%,增產效果顯著。新草種孕穗期粗蛋白含量為14.91%、酸性洗滌纖維為31.50%、中性洗滌纖維為55.90%,鈣磷含量充足、適口性好,對生態修復和優質飼草的優良草種形成有效補充,對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和草原修復具有重要意義。
優質的鄉土植物種質資源是打好“三北”工程三大標志性戰役的基礎。多年來,蒙草集團育種團隊扎根草原,廣泛采集鄉土植物種質資源,專注培育生態修復優良草種,已有33個國家及自治區草品種通過審定認定,引種馴化鄉土植物200余種。
“我們以應用為導向開展品種創新與推廣,保證生態修復、草畜產業有種可用、有種適用,讓‘中國草’用上‘中國種’?!辈輨撝行目蒲胁控撠熑藙喠嵴f。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