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自治區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通過實施“上平臺、用平臺”“積分激勵政策落地”“管理服務推進提升”三大行動,引導區內外創新主體了解平臺、走進平臺、使用平臺,讓更多科技成果在內蒙古實現高效轉化。
近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自治區科技廳等單位共同主辦的2024年火炬科技成果直通車(內蒙古“蒙科聚”站)暨環渤海技術轉移聯盟年會在呼和浩特舉行。來自北京、天津、內蒙古等環渤海區域的科技部門、高校、科研院所、企業進行了科技成果推介。圍繞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多個領域,大會共征集了162項區外科技成果項目和47項自治區企業技術需求。在科技成果路演環節,13項來自環渤海區域的創新項目亮相。山西省一家企業還加入了“蒙科聚”平臺,推動科技成果在內蒙古落地。
中國腐植酸工業協會腐植酸質量檢測中心主任 張彩鳳 把低階煤用于鹽堿地的改良,我們在烏海、鄂爾多斯、包頭都做過風化煤的調研。我們把這個項目,想跟政府、腐植酸企業、煤炭企業,我們一塊聯手來打造這個產業。
“蒙科聚”創新驅動平臺是自治區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的重要舉措。平臺運行以來,像這樣的路演,自治區已經舉辦了200多場。大家通過向需求方推介、展示創新項目,讓科研成果得到快速對接和轉化。為保障“蒙科聚”創新驅動平臺建設的順利進行,今年,自治區印發《支持“蒙科聚”創新驅動平臺發揮作用的若干措施》,鼓勵科研院所和企業上平臺、用平臺。
自治區農牧業科學院助理研究員 趙遠征 我們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通過田間大量的示范試驗,也取得了較好的示范效果。通過這個平臺發布,進一步宣傳和轉化我們的產品,擴大我區馬鈴薯產業在全國范圍內的影響力。
截至今年7月底,“蒙科聚”平臺注冊用戶超1.2萬個,在區外掛牌27家“蒙科聚”合作機構,舉辦49場成果重點發布會,發布600多項高水平成果。同時,平臺還推動實施31項產業技術創新項目立項,以技術轉讓、許可、作價入股等方式轉化60項科技成果,為工業園區、企業等提供143項技術服務。
(來源:奔騰融媒)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