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b315h"></address>

<form id="b315h"><th id="b315h"><th id="b315h"></th></th></form>

          <form id="b315h"></form>

              【央媒聚焦內蒙古·經濟日報】呼和浩特乳業全鏈條提升科技含量
              發布日期:2024/10/18 9:13:53
              查看次數:
              【字體:

              2024年10月15日

              《經濟日報》第12版刊發題為

              《呼和浩特乳業全鏈條提升科技含量》的報道

              介紹了呼和浩特

              從種植、育種、養殖到生產、科研等環節

              乳業全產業鏈興起創新之風

              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把乳業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頭號產業”,從“中國乳都”到“世界乳業科技之都”,科技創新貫穿始終。在伊利、蒙牛等龍頭企業的帶動下,當地不斷探索乳制品行業的創新邊界,乳業產業鏈各環節都飽含科技創新的力量。如今在呼和浩特,從種植、育種、養殖到生產、科研等環節,乳業全產業鏈興起創新之風。

              圖為伊利液態奶生產線。本報記者 余 健攝

              種植優質飼草

              走進位于土默特左旗的伊利敕勒川生態智慧牧場,一輛輛先進的收割機械正在對翠綠連片的苜蓿進行入秋后最后一茬收割,為奶牛儲存優質充足的“口糧”。“我們運用‘優草云’智慧管理系統,利用自有苜蓿抗寒基因技術、苜蓿優異種質雜交技術,融合苜蓿草種植SOP標準化管理,培育出優質、高產、高轉化率的牧草。今年,敕勒川生態智慧草業基地已經收獲了4茬苜蓿,通過科技賦能,基地產量提升了20%以上?!彪防沾ㄉ鷳B智慧牧場場長甘洪偉說。

              據介紹,該基地是集草業智慧管理、苜蓿草品種培育、種植新技術研究、研學觀光于一體的示范園區。目前,基地已經種植優質飼草4300畝。苜蓿基地和牧場“零距離”,能夠在短時間內將苜蓿運至牧場保存,節省運費、節約時間,避免長途運輸導致的包裝破損,最大限度保證苜蓿營養成分。

              在位于和林格爾縣的臺基營苜?;乩?,也是一派繁忙的收獲景象?!斑@是我們苜蓿種植基地今年收割的第四茬苜蓿了,盡管種植年頭已經超過5年,但是通過給土壤補充微量元素、施用微生物菌劑、調整灌溉方式等措施,在穩產的同時還能保質?!爆F代草業有限公司種植技術部高級經理喬春暉告訴記者,今年基地苜蓿產量預計達6000多噸,對標國際標準,苜蓿品質處于“優級水平”。

              喬春暉介紹,該基地是蒙牛集團致力于破解草業“卡脖子”問題而開展的優質牧草技術攻關項目示范基地,也是呼和浩特市5個優質牧草技術攻關項目中種植面積最大的基地。該基地由現代牧業集團現代草業技術團隊聯合中國農業科學院草原研究所合作開展技術攻關。“下一步,我們將在示范基地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規模,為乳業發展提質增效貢獻力量?!眴檀簳熣f。

              建設智慧牧場

              除了種好草,呼和浩特市還在養好牛方面做足文章。甘洪偉告訴記者:“我們致力于打造智能化程度高、低碳環保技術先進的智慧牧場。在這里,全智能無人擠奶機器人、飼喂機器人、推料機器人等智能設備各司其職,牧場運營管理系統和物聯網技術結合,全天候監控牧場各個環節,并自動調節牛舍的溫度、濕度、光照等,讓奶牛生活得更舒適。智慧牧場系統可以實時掌握奶牛的產奶量、采食量、運動量及健康情況,對奶牛全生命周期進行無微不至的關懷。”

              伊利集團副總裁韓飛介紹,為了產好“一杯奶”,伊利從種好“一棵草”,養好“一頭?!遍_始。伊利致力于實施“粗飼料本地化項目”,在其奶??茖W研究院營養中心專門增設了飼草研究模塊,整合內部技術資源,長期研究各地本地化粗飼料在奶牛養殖業中的應用,累計開發本地化粗飼料40多種。在全產業鏈的緊密聯結下,伊利帶動國內近640萬畝飼草料種植,為種植戶帶來超過25億元的收益,不僅為奶牛養殖業優質飼草提供了保障,而且為種植戶增加了收入。

              蒙牛集團黨委副書記、執行總裁李鵬程告訴記者,蒙牛集團從2007年就開始了乳品質量數智監控技術方面的探索和布局。2018年以來,蒙??偨Y信息化實踐經驗,正式啟動質量數智化戰略,逐步深入開展蒙?!爸腔圪|量”建設,搭建了覆蓋“養殖—研發—采購—生產—儲運—銷售—終端”的全鏈路信息平臺,打通了從牧場到餐桌的全流程質量管理,提升了質量管理工作效率,有效保證了產品安全,實現上游伙伴、核心企業、下游伙伴平臺的“端到端”互聯互通和數據共享。在呼和浩特中國乳業產業園,蒙牛于2021年新建智能高端低溫乳品工廠,2022年建設5G數字化奶粉工廠。

              針對乳業在乳脂肪深加工關鍵技術上存在不足,限制著國內乳制品產業鏈進一步延伸,也制約了食品等相關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情況,蒙牛集團“揭榜掛帥”呼和浩特市首批重大科技項目——“乳脂肪深加工產業鏈關鍵技術”,并迅速進行成果轉化,規劃產品包括高端稀奶油產品、功能性脂肪球膜蛋白等,為奶業振興繼續貢獻力量。

              創新研發平臺

              呼和浩特市立足乳業振興行動戰略,建設了乳業領域唯一的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這是目前全國唯一整合了牧草種植、奶牛繁育、奶牛養殖、牧場管理、乳品加工、人群營養以及全產業鏈風險防控等的創新研發平臺。

              9月20日,敕勒川國際乳業創新大會暨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第二屆年會在呼和浩特市舉行。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在此次大會上發布了包括優質牧草種植加工技術在內的十大創新成果,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該中心總經理何劍介紹,中心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和產業發展,以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乳業科技創新中樞為目標,立足“中國牛、中國養殖模式、中國原料、中國裝備和中國品質”五大戰略目標,圍繞“從一棵草到一杯奶再到一塊奶酪”全產業鏈進行創新鏈布局。

              截至目前,國家乳業技術創新中心已集聚100家成員單位,匯聚10多位院士、100多位高級行業專家、20多位海外專家、1000多位核心科研人員,形成超過5000人的全產業鏈創新隊伍,為攻克乳業“卡脖子”技術問題提供攻堅力量和支撐體系,建立了包含600項研發項目的項目庫,2024年新開展94項項目研究,已累計實施239項項目研究,持續解決制約產業鏈技術的瓶頸問題,形成多項國際領先、全國領先以及行業首創的技術成果。

              據介紹,目前,呼和浩特市已建成2個國家級奶牛核心育種場、1個種公牛站、16個奶牛擴繁場,建成了全國最大的性控凍精生產基地。在養殖端和生產端,依托大數據、物聯網、5G、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智能化、數字化設備已在呼和浩特市各大乳企得到應用,提升了生鮮乳品質和單產水平。在產業鏈下游,運用互聯網思維與手段,洞察消費者需求、捕捉行業創新風向,創造更多新型營銷手法和業務模式,持續為消費者提供便捷的消費體驗和良好的互動體驗。呼和浩特乳業正憑借領先的科學技術、與世界接軌的創新實力、高品質的創新產品,全力向“世界乳都”邁進。

              呼和浩特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孔燕表示,呼和浩特市緊密圍繞“六大產業”以及未來產業發展需求,聚焦建設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積極推進乳業振興,大力支持龍頭企業強化科技創新,提升乳業自動化、智能化生產水平。同時,不斷深化奶牛育種、草種業、養殖模式、包裝材料、裝備制造等產業鏈條的創新發展,構建“從一棵草到一杯奶”全產業鏈發展格局,進一步提升乳業質量和效益。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