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市啟動科技成果三項機制改革,推動原創成果不斷轉化落地,助推科技突圍。
這幾天,內蒙古晶陶鋯業有限公司20噸稀土陶瓷熱障涂層材料生產線正在滿負荷運轉,產品將發往中國航發集團。但就是這樣一項年銷售收入2500萬元、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的技術,卻被束之高閣近7年。
內蒙古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 謝敏 我們這項成果實際上是在2015年左右的時候就已經取得了,但是它一直是停留在我們高校里面,作為一個科技創新內容,并沒有真正的進行一個量產化的實施。
“稀土熱障涂層陶瓷材料”是內蒙古科技大學科研團隊歷時18年攻關研發的一項專利技術,由于高校沒有找到有效的市場對接渠道,無法實現成果轉化。通過政府部門的牽線搭橋,2023年內蒙古科技大學以專利授權的方式,與內蒙古晶陶鋯業有限公司合作,今年這一項目完全實現產業化。目前,企業生產稀土陶瓷靶材產品已成功應用于多種型號航空發動機,市場占有率約98%。
內蒙古晶陶鋯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王思凱 我們的稀土陶瓷靶材也是中國航發集團的稀土陶瓷靶材唯一的合格供應商,我們想通過和內蒙古科技大學全面的合作,真正把科技成果的技術含量體現在產品上。
為進一步解決現有創新平臺研究力量分散、重大科研項目牽引力不足、科技成果轉化慢等問題,今年9月,包頭市發布科技成果三項機制,聚焦產業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技術、前沿技術等技術難題或重大需求,挖掘全市1058項科技創新成果建立可轉化科技成果項目庫,分批次在“蒙科聚”創新驅動平臺發布,讓科技成果走上“貨架”。同時搭建“科創會客廳”,邀請北京、上海等高校院所專家,為科技成果供需雙方搭建精準對接渠道,從稀土新材料、晶硅光伏、新能源汽車等方向尋找突破口,實現科技“突圍”。
包頭市科技創新服務中心科技戰略研究與產業創新部部長 劉暢 截至目前,我們已經累計在平臺上發布的成果將近有700余項,進一步推動我們包頭的科技成果轉化。
包頭市還鼓勵高校、科研院所開展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試點,約定成果收益分配,開展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改革,提高科研人員和團隊在科技成果轉化中的收益分配比例,讓更多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上生產線。
包頭市科技局成果與轉化促進科科長 劉長國 我們更側重的是價值化導向,規定科研人員轉化了這些成果,他的取得的收入的70%,還有的是80%以上,要由這個團隊己去支配。通過我們科創會客廳和蒙科聚成果發布會,有4項已經簽署了轉讓協議。
【 糾 錯 】 【加入收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